安邦咨询:中国远洋的困境应由谁来负责?
中国远洋正遭遇持续困境。刚刚公布的中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远洋实现营业收入346亿,较去年同期上升1.2%;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48.7亿,同比下降79.7%。这已是中远连续第两年半亏损了。2011年,这家公司刚刚创下年度亏损104亿的“光辉战绩”。根据预测,全球航运业的不景气仍将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中远年内料仍将亏损。若如此,这家巨无霸式的央企将无可避免地被ST。
据闻,中远将企业亏损的原因归咎于行业的不景气。中远董事长魏家福称,他已给中央政府多个部门写了好几份报告,报告目前全球航运业绝大部分在亏损的情况,希望作为大股东的政府能够关爱支持公司,有关部门都在认真研究。毋庸置疑,2008年以来,伴随着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全球航运陷入低谷,今年上半年反映航运费用的BDI指数先后创造单日、单月和季度三个历史新低。在此背景下,全球超过25家大型航运公司倒闭或者进行破产保护,其中包括很多老牌航运公司,而中远依然能够活着,的确不易。
不过,中远似乎也不能够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市场。值得一问的是,同样面对行业不景气,为何偏偏是中远创下如此巨额的亏损?2011年,中海亏损27亿人民币,航运巨头马士基亏损6亿美元,韩国的韩进航运亏损5亿美元,韩国现代商船亏3.2亿美元,四家企业加起来才抵得上中远一家的亏损。在我们看来,中远巨额亏损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中远战略决策的失误。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远洋2011年的亏损中,约40亿元至50亿元是来自2007、2008年期间高租约租船造成的损失。当时造船价格、租船价格和运费价格疯狂飞涨,中远误判形势,在租金最高的2008年,签署多条高额租船合约。伦敦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公布数据显示,好望角型船平均日租金接近跌穿1万美元,且出租率在过去一年下跌过半。而在2008年6月,好望角型船舶曾达到过23.398万美元的日租金高点,高峰时期日租金也多在7万-8万美元上下。在这种极度落差下,2011年的中国远洋终于不堪亏损,欲与希腊船东等重新谈判租金,不想遭到拒绝,其后闹出一连串违约的纷争。
相比之下,其他存活的航运公司没有像中远这般损失惨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在经济顺景时盲目扩张。比如马士基,作为航运界的老大,体量较中远更为庞大,但该公司早在2007年底2008年初就着手做整个集团组织价格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并对航线和产品进行调整,甚至推出了“天天马士基”这种极具颠覆概念的服务理念,才得以减小经济不景气所带来的冲击。同样是航运巨头,同样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中远在应变能力上实在瞠乎其后,难怪总被业内批评为“大而不强”
目前,中远正呼吁政府采取“国货国运”的政策,在行业低潮中支持国内相关企业。但应当看到,远洋运输行业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冠绝所有行业,其竞争之残酷,与经济周期联系之紧密,都非其他行业可以比拟。对于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并不是用钱堆出个巨无霸公司,就能玩转国际市场,依靠贸易保护式的“国货国运”的恐怕也很难产生预期中的效果。以史为鉴,1920年,美国曾颁布《琼斯法案》(Jones Act),本意是保护美国货船和航运业免受国际竞争(或战争)的冲击,结果却导致美国货轮在公海上销声匿迹。这一案例应当成为中国政府在考虑类似贸易保护措施时的参考。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远洋连续两年出现巨亏,应该由谁来负责?须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航运龙头,中国远洋A股在上市之初一度风光无限。发行价8.48元,2007年10月25日创下68.4元的历史高价。但在今年8月30日,中国远洋股价居然跌破了4元关口,收报3.98元,跌出历史新低。在此之前,有研究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EVA)做出排名,中国远洋连续三年排名垫底,成为A股当之无愧的“最差管理公司”。如此巨额的价值毁灭,管理层却依然安然无恙,仅以“股民有怨言,我能理解,我愿意道歉”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也难怪中远敢冒险下重注了,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制衡基本无效。
中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通病之一,是企业管理层往往专注于搞政治,而忽视企业运营之中的风险,一心想越做越大。因为只有规模上去了,腰板才够硬,才有足够多的底气向上级伸手。如果要追责,中远的管理层固然难辞其咎,中国国企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应反思与改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远洋面临的巨亏困境,与经济周期是有关,但在这背后,公司的管理层,以及更深层次的国企经营管理体制,是否应该要背负主要的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