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安邦咨询:地方全力保增长并没有特效药

2012年09月06日 09:38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国内经济减速已不是新闻。根据安邦研究人员调研和观察,这次经济转冷呈现出两个明显的不均衡:一是宏观上乐观,微观上悲观;二是地方比中央感到更困难。

中央与地方的处境差异与分税制有关,中央财政毕竟掌握了大多数资源,地方财政的情况则要差得多。此前北京市曾公布,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742.4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上半年28%的增幅大减22.7个百分点。按照年初目标,北京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增幅要达到10%左右。很显然,今年北京市的财政收入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

地方财政收入放缓十分普遍。上海市今年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8.5亿元,同比增长6.8%;浙江省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是1957.45亿元,仅增长4.4%,大大低于往年20%-30%的增幅;在经济殷实的江苏省,上半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975.6亿元,同比增长12.9%,虽然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但比去年31.1%的增幅大降18.2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少数“补偿性发展”的重点城市(如天津)之外,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速都大幅降低。

财税收入增长放缓对各级政府来说有“切肤之痛”,与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腰包殷实时的盛景不同,一些情况严重的地方政府甚至有可能“揭不开锅”。如果地方政府因财政问题而影响运转,这种情况估计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地方政府财政遭遇困境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关,冬天来了,万物萧瑟。二是与房地产调控有关,调控打破了地方政府熟悉的“土地经济”模式,掐住了地方的一大财源。第三个原因恐怕不为人所知,这就是地方政府的自我捆绑。比如北京限制购车,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据称一年内给北京造成的GDP损失就达上千亿元。至于房地产调控,这对地方政府的收入造成了直接影响。比如北北京市2010年全年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高达1639亿元,已经接近2012年上半年北京地方全部的财政收入。

鉴于经济形势严重,各个地方政府已积极行动起来,将保增长作为下半年的主要工作。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要干的是“保增长作为而不是过去温吞水的“稳增长”。一些地方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决战三季度,决胜四季度"。不少地方官员近期连续视察本地的各种工业项目、高科技园区,希望找到在今年能推动本地经济“保增长作的增长点。

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增长问题已经处于一种普遍焦灼状态,到处寻找能在短期见效的奇招。但在整体经济转冷的情况下,哪里有短期就能见效的保增长法子?传统产业遇到了问题,试验性质的高科技企业现在也靠不住,事实上,在许多地方经济中,科技产业的贡献远低于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

拯救地方经济,短期内没有特效药,因此地方政府还是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如果从中长期看,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安邦提出的“后土地经济”,这是城市经济真正可持续的出路。不过,由于这不是短期能见效的做法,地方官员可能并不感兴趣。实际上,地方官员也认同安邦的看法,土地经济不能长久,今后的官员越做越不容易,因为前任官员都把地卖光了,继任的官员无地可卖,家当都没了,只能干别的。其实这种看法不对,并不是没有办法,在“后土地经济”概念下,拥有大量存量房地产、产业、企业和人才的城市系统,是一种巨大的资产,能否在"后土地经济"实现永续经营?就要看能否有效地去运营这些城市资产,使其增值。

最终分析结论:

经济滑坡已经让地方政府普遍感到焦灼,地方政府已提出了远超过中央政策的“保增长”口号。但在经济全面转冷、调控仍然不松的情况下,地方保增长并没有什么特效药。

[责任编辑:jupeng] 标签:地方政府 增长 地方 财政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