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三季报业绩地雷威力不减 下周最高潮来袭

2012年10月27日 02: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赵笛

0人参与0条评论

投资者对业绩地雷从不陌生,但亦常存畏惧,踩上去便轰然炸响,多少市值灰飞烟灭。

业绩地雷对行情的冲击年年都在上演,如今年10月15日的行情就是例证之一。当日沪指虽仅下跌0.30%,但在出现跌停的16只个股(非ST股)中,就有14只属于已发布三季报业绩“亏损”或“预减”公告的个股。不过,上述这些或许还只是“小儿科”。下周,A股将迎来季报冲击波最高潮,因为类似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8.73元)、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3.84元)这样的“大象股”要到10月最后一天才公布三季报。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银行、煤炭汽车、基建等多个权重板块均存在业绩下降的风险,下周大盘将迎来季报利空大考验。

/市况直击/

季报利空频出沪指高位跳水

“明明前期股价已有提前反映,但三季报出来股价还是要跌,行情弱得让我无语”,昨日(10月26日),看着辉煌科技(002296,收盘价13.72元)已经跌停的股价,持有该股的投资者小王有点欲哭无泪。虽然辉煌科技半年报时已预计1月~9月净利或同比降90%~110%,但昨日公布的三季报中公司1月~9月净利同比下降97.57%的数据,仍导致辉煌科技股价暴跌。近期,季报地雷频发,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拖累了大盘走势。

多只个股业绩不佳致大跌

昨日辉煌科技跌停只是近两周来众多业绩地雷股表现不佳的代表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因业绩不佳而暴跌的股票,多数在此前已有预告,只不过,预告抵挡不住市场的恐慌。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在已披露的三季报业绩预告中,业绩预增、略增、扭亏的股票有753只,占已披露业绩预告股数的51%。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截至10月26日,在已经公布三季报的1374只股票中,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股票数量为712只,占比52%。以此来看,业绩较好的公司已提前披露了公告,因此之后或有较多业绩较差公司将发布公告。

实际上,随着“十一”长假结束,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增多,业绩预告成为左右股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10月15日的行情。在当日11只涨停个股中(非ST股),有4只的涨停源于业绩预告靓丽;而当日16只跌停股票(非ST股)中,则有14只发布了三季报业绩“亏损”或“预减”的公告。

在这些跌停的股票中,除包括开尔新材(300234,收盘价9.17元)这样的小盘股外,竟然还出现了中兴通讯(000063,收盘价8.77元)这样的行业龙头股,中兴通讯由于15日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254.42%~263.78%,亏损16.5亿元~17.5亿元~16日其股价“一”字跌停。

10月25日,盘江股份(600395,收盘价15.12元)这只被誉为最具成长潜力的煤炭股几乎跌停,当日公司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利同比暴跌60.59%。

昨日,四维图新 (002405,收盘价11.30元)、海信电器美邦服饰(002269,收盘价14.70元)、辉煌科技等多只股票早盘即现跌停,其背景均与各自刚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有关,如海信电器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9.83%;而辉煌科技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97.58%。

沪指持续受牵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沪指日K线图上看,随着10月10日首份三季报出炉以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大盘明显受到制约,高位震荡。

10月10日~17日,沪指在6个交易日里横盘震荡,但在这一时间段下跌的股票多达1561只,占比高达66%,位居跌幅榜前列的就是中兴通讯,下跌20.53%。

10月18日,沪指凭借地产股发力而上涨1.24%,沪指盘中最高点位虽然突破2132点,但收盘时回落至2131.69点,明显受压2132点。由于沪指18日上涨伴随一定程度的放量,市场开始乐观期待沪指结束自9月7日以来的横盘整理。自沪指9月7日暴涨后,在2000点~2132点区间展开震荡,多次试图有效站上2132点但均未果。

10月25日,盘江股份几近跌停,而精伦电子(600355,收盘价4.91元)、大族激光 (002008,收盘价7.72元)、中房股份(600890,收盘价4.58元)等前期牛股亦纷纷大跌,“久盘必跌”的股谚应验到沪指上,截至收盘时沪指下跌0.68%,并跌破5日、10日均线,创业板指更下跌1.46%,收出一根中阴线。

10月26日,沪指平开低走,在海信电器 (600060,收盘价8.97元)、东华实业(600393,收盘价8.65元)等个股快速跌停的背景下,指数一路下跌并跌破20日、30日均线,致使下方再次面临失去重要均线支撑的局面。

从板块跌幅榜来看,26日沪指大跌1.68%,跳水主力是钢铁、水泥、有色、煤炭等板块,而这些板块在前期市场维护稳定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刺激下均有不错表现。然而,随着相关板块个股三季报出炉,如本钢板材(000761,收盘价6.74元)第三季度录得亏损、西山煤电(000983,收盘价12.52元)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滑23.46%、包钢稀土(600111,收盘28.92元)第三季度净利同比下滑89.60%,业绩利空集中爆发使不少强势股一夜转弱。

/历史回顾/

季报业绩强烈影响10月末行情

从历史情况看,三季报往往对个股以及大盘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三季报能够让投资者更清晰地预计上市公司全年业绩的好坏。分析人士认为,在三季报披露尚未完全结束之前,市场往往要承受较大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2005年~2011年10月的最后一周,沪指周K线涨跌幅依次为-5.3%、0094%、-3.93%、-6.02%、-3.6%、0013%和6.74%。除2011年出现大涨之外,其余时间段均跌多涨少。这说明,2005年以来三季度最后一周的收官战,市场表现往往不佳。

2006年:业绩复苏 牛市加速

2006年10月的最后一周,市场仍处于牛市状态,不过沪指只是沿均线缓慢向上攀升。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除极少数个股未披露三季报外,沪深两市共有1401家上市公司披露2006年三季报。这些上市公司2006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195元、2042元和8.05%,和2005年同期的0.195元、2068元和7.28%相比,变化幅度分别为0.00%、-9.71%和10.58%,整体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而此前半年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4元,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回升迹象。

就在三季报披露完毕后,指数开始加速上涨,11月沪指涨幅高达13.48%,12月更高达30.46%。

2007年:业绩隐忧 牛市拐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7年10月最后一周仅有3个交易日,沪指在10月16日(10月第3周周二)刚出现6124.04点的历史高点,当然,彼时市场并未一致形成6124点就是牛市顶部的共识。然而,在三季报收官最后一周,沪指下跌3.93%,而从三季报数据来看,大牛市的终结已现端倪。

首先,2007年三季报行业和公司利润贡献度更加集中,银行、金属非金属和石油三个行业净利润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62.58%,特别是13家银行占据了149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1.62%;净利润贡献前十名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的51%。这一方面表明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企业能够获得较大利润,但同时也说明中小企业利润遭到排挤。

其次,1420家公司的200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98%,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1.14%。而200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19%,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0.18%,三季报业绩增速减缓迹象明显。

随着三季报收官,大资金已看清市场风险,沪指在2007年11月下跌12.84%。由此可见,当年三季报业绩助长了牛市出现向下拐点。

2008年:加速下滑 政策出手

2008年10月最后一周,沪指下跌6.02%,并于10月28日最低探至1664点。在2008年10月,沪指以四连阴暴跌走势创出24.63%的月跌幅。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对于这一轮大熊市,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时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熊市外因,而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则是熊市内因。

统计显示,继2008前三季度GDP增速降至个位数后,上市公司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速也降至个位数。2008年前3季度,1620家有可比数据的沪深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451.46亿元,同比增长26.96%;实现利润总额10404.56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营业利润9597.66亿元,同比下降4.79%;实现净利润8190.77亿元,同比增长8.98%,与去年同期62.77%的净利同比增速相比,大幅下滑53.79个百分点,较2008年上半年15.37%的净利同比增速也下滑了6.39个百分点。显然,上市公司单季度盈利在当年第三季度急速减少。

由于当时经济数据加速下滑,“硬着陆”风险越来越大,最终政策终于出手,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指数亦随即走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前两周,沪指刚因为汇金增持等三大利好刺激而暴涨。这说明政策对于经济下滑、股市下跌的担忧有一个连续观察、逐步回应的过程。所谓物极必反,当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并拖累指数下行后,市场拐点也临近了。

2009年:业绩反弹 获利回吐

2009年10月的最后一周,沪指下跌3.6%。当时,市场于7月份结束了熊市后的大反弹,而10月的前三周沪指已累计上涨11.82%,其背景就是三季报的业绩浪。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业绩下行后,2009年三季报是检验中报业绩判断以及展望2009年全年业绩的试金石。自二季度业绩出现向上拐点后,三季度业绩继续回升的态势明显,故造就了季报业绩浪。

然而,10月最后一周,数据逐渐明朗,市场看到的就是全部非ST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0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48%;净利润同比下降1.85%。换言之,2009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速仍然有所下滑,这便造成了10月最后一周的获利回吐。

不过从单季数据看,非ST类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4.42%)相比第二季度(-8.69%)提高了13.11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速(24.80%)提高了28.13个百分点。环比来看,第三季度业绩相比第二季度继续增长。对此,分析人士判断,第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同比有望大幅度提高。

当时东海证券分析师董高峰就指出,未来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上市公司需求会进一步回升,产品价格也会有所恢复,营业总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的下降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消除,并转为正面影响。未来2~3个季度将是上市公司业绩快速提升的时期。11月前三周,沪指涨幅超过10%,直至年底,指数都在高位震荡。

2010年:业绩虽涨 通胀施压

2010年10月的最后一周,沪指收出一根阴十字星,勉强上涨0.13%。9月底以来,沪指的涨幅已经高达14.8%,当时同样出现了三季报业绩浪。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七成公司业绩正增长。全部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24万亿元和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3%和38.44%。剔除非可比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11.60万亿元和1.15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01%、39.56%。分析人士指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需求好转带来营业总收入的大幅增长。

不过,面对2010年三季报业绩,在各券商点评报告中均提到了一个隐患,那就是通胀高企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从单季度看,上市公司业绩同比依旧高增长,但增速逐季度回落。这其中,营业成本的增速远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速,随着未来通胀的不断上行,上市公司毛利率有回落风险。

在此背景下,11月第一周的股市虽然仍出现上涨,但随后两周出现大幅下跌。股市也阶段性见顶了。

2011年:估值高企 加速下跌

2011年10月的最后一周,沪指大涨6.74%,吞没了前一周4.69%的跌幅。实际上,这一区间的反弹有一定的政策背景,比如10月中旬汇金的再度入市,而10月最后一周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对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让市场看到了政策放松的可能。

不过,上市公司业绩的确不支持大盘反转。

统计显示,2011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6%,相比中报数据24.2%继续下降。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累计净利润31615亿元,同比增速22.5%。2010年全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39.6%,前三季度增长明显弱于前一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后,不少券商将全年盈利预测进行了下调。A股2011年整体业绩增速预测从19%下调至17.6%。非金融板块业绩增速预期从13.2%下调至11.6%。而当时,Wind公布的四季度盈利预测普遍高于三季度,这说明市场对A股未来盈利下行预期的调整是非常不充分的。

在此背景下,11月第二周开始,在沪指出现15%的跌幅后才于2012年初见底。由此可见,2011年10月最后一周是股市加速下滑的拐点。

2012年:急跌之后方现行情?

在回顾2005年以来沪指10月最后一周的走势后,投资者关注的是,2012年10月最后一周,沪指将如何演绎?

沪指本周下跌2.92%或许释放了一些估值压力,但自9月底以来,沪指仍录得上涨,一些大资金依旧有获利出逃的空间;从2012年三季报看,虽然最后一周的三季报数据还没有出炉,但不少人士预计数据或仍然不佳。

不过,此前年度的规律也在提示投资者,假设三季报收官战出现大跌,就有可能砸出底部。

《每日经济新闻》在前几期的市场分析中多次指出,A股市场还需要一个急跌才能见底。从时间上看,重要会议之前往往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窄幅整理行情,而要到重要会议结束时才可能有反转行情。而从技术图形上看,当前行情还需要类似2003年底那样的急跌放量。

分析人士认为,由此判断,下周或将是比较难熬的一周,如果指数大幅下跌,反弹行情或随即出现;但如果下周走势比较温和,大行情或将拖到11月中下旬。

/行情前瞻/

下周迎季报高潮 权重股面临考验

下周,A股将迎来三季报真正的考验。由于众多权重股、大盘股的三季报将于下周披露,一旦数据欠佳,其必然拖累大盘。

权重股引领季报高潮

根据各公司披露的季报预披露时间粗略统计显示,在10月27日~31日的4天里,A股将有约12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12年三季报,这一数量几乎和此前所披露的三季报数量相当。也就是说,季报对市场的冲击将在下周集中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周,季报对行情的影响不只局限于个股,大盘面临的冲击将非常大——因为大多数权重股的季报将在下周披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在沪深两市前50大权重股中,截至10月26日仅有11只个股公布了三季报。在前30大权重股中,公布三季报的公司仅有5只个股,即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2.71元)、贵州茅台(600519,收盘价241.09元)、中煤能源(601898,收盘价7.02元)、华能国际(600011,收盘价6.45元)和万科A(000002,收盘价8.20元)。

这也就是说,下周其他权重股三季报数据的好坏将对市场行情构成重大影响。

业绩隐患不容忽视

实际上,已披露三季报的权重股反映出的业绩隐患已不容忽视。

比如中国银行,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只有10.37%,这一增幅小于2011年前三季度18.92%的净利润增幅。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的股价结束两周多的横盘重拾跌势,昨日跌幅为1.09%。

除中国银行外,华夏银行(600015,收盘价8.28元)和平安银行(000001,收盘价12.93元)也公布了三季报,情况同样不太好。华夏银行前三季度的业绩增幅为40.40%,小于2010年、2011年前三季度50%的净利增幅;平安银行前三季度业绩增幅为33.18%,而2011年前三季度业绩增幅为62.93%。在此背景下,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股价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趋势。

从以上数据看,银行股的三季报增速放缓。而下周,13只银行股将公布三季报,其风险压力不小。

除银行股外,权重股中的煤炭股、汽车股、基建股也均面临三季报业绩地雷阵。如位列沪深两市第六大权重股中国神华 (601088,收盘价22.8元)。由于三季度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煤炭股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中国神华此前并没有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市场风险或更大。

上汽集团 (600104,收盘价12.71元)作为第十二大权重股将在10月31日披露三季报。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增幅已萎缩至5.08%,三季度汽车销量并未出现大幅反弹,上汽集团三季报数据令人堪忧。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神华一样,上汽集团也没有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

此外,中国建筑(601668,收盘价3.06元)、三一重工(600031,收盘价9.16元)、中国重工(601989,收盘价4.53元)等基建、机械类个股也将在下周披露三季报。由于中报业绩已经录得下滑,在基建投资恢复缓慢的背景下,这些权重股均面临三季报业绩风险。

最大风险在小盘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大盘股估值较低以及目前市场具有维护稳定的需要,下周风险最大的或仍是小盘股。

比如在10月15日涨停的11家公司中,中小板公司仅有4家。而在16只跌停的股票中,中小板股占了3只,创业板股则多达12只。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0月26日,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整体法)为9.96倍,这一数字远低于上证A股2008年11月底14.47倍和2005年7月底14.98倍的平均市盈率;沪深300成分股目前平均市盈率为9.28倍,这一数字远小于2008年11月底13.71倍与2005年7月底12.78倍的平均市盈率。

由此可见,沪深主板公司的估值已相当低,然而,虽然沪深3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不断创出新低,但中小板、创业板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依旧高企。10月26日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29.1倍,这一数字较2008年11月底19.62倍的数字仍高出不少;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34.54倍,较今年1月单日最低的33.66倍市盈率依旧要高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市盈率数据还是根据当前股价与今年中报数据相比生成的,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隆隆认为,中小板三季度业绩相比半年报分化更加明显,整体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换言之,一旦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在三季度大幅下滑,其市盈率便会“陡升”,估值快速回归在所难免。

两类个股股价易跌

分析人士指出,业绩预告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利好或利空效应,并非在于预增或预减的幅度,而在于这个预告是否远超市场预期。

比如,10月25日公布的兆日科技(300333,收盘价18.42元)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3.69%,但由于公司中期净利同比增幅为25.05%,这表明公司第三季度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这与公司2010年、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90%的高成长性大相径庭,自然遭遇股东用脚投票,早在10月15日公司股价就出现跌停,此后继续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分析人士认为,有两类股极容易中招业绩地雷:

首先是因前期业绩预告不错而遭爆炒的个股,一旦业绩增幅稍差,这些个股风险极大。比如雏鹰农牧(002477,收盘价16.95元)今年前6个月股价翻番,7月中旬以来最大跌幅也不过27%,强势特征明显,其半年报时预计1月~9月净利或同比增长0%~20%,但其26日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15.33%。自10月15日开始,该股股价持续下跌。

其次是一些行业整体不景气的个股,比如煤炭、汽车、基建股等。虽然市场对这些行业个股的业绩不佳已有预见,估值也遭到打压,但在弱市中,市场往往会对利空反应过激,盘江股份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有些业绩地雷很难预见,比如前面提到的中兴通讯巨额亏损。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责任编辑:liuhw] 标签:三季报 沪指 业绩浪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