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投资模式与消费模式之辩

2013年08月13日 09:48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人参与条评论

凤凰财经讯  内地36个城市已获批城轨项目,至2020年投资达4万亿。

经济学家林毅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出现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速下滑,而且处于相对低的增长水平,这是很少出现的情形。但当前中国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性的,不是结构性的,可通过投资来解决。在投资带动下,中国工资水平将随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自然会增长。“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不会减慢,未来几年保持8%增长的潜力是完全存在的。

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要把二者的辩证关系理清楚,中国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大。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相当大,所以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速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可借鉴或采用发达国家已成熟的技术,从而将劣势转变为优势。

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水平自然就不会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增加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劳动生产率水平没有提高,但还要经济继续增长、消费继续增加,就只能靠借款。如果下一年还是如此,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但借债越积越多,到还本付息时,危机就来了。世界上所有的危机都是过度消费造成的。美国是这样,南欧国家也是这样,全球借债。

我不反对消费。消费非常重要,但消费必须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消费在当期是需求,但是,消费完了就没有,所以不可持续。投资在当期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转为生产力,可创造收入支持新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宏观经济学者胡释之:

“消费只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目的”。这话说的没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只是满足消费的手段。这本是常识,是不需要强调的,但很多人却忘了这点,把目的当手段,把手段当目的,出现诸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说法,鼓励大家为了保增长而多消费,甚至于有“消费就是爱国”的激情主张,让公款消费者顿然有了“为国捐胃”的壮烈感。

没有投资就没有未来,投资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且正是因为投资极其重要,才更需要审慎投资,更不能浪费投资。不是投资不好,而是不审慎投资不好,浪费投资不好,这样会导致中国经济没有未来。

所以未来更好的消费,有赖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资本的持续积累,而资本的持续积累,有赖于投资的持续增加,而投资的持续增加,有赖于储蓄的持续积累,而储蓄的持续积累,有赖于当下的节制消费。

和“消费拉动论”一样,“投资拉动论”也错在颠倒目的和手段。投资带来当下的经济增长是为了提升未来的效率,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而不是说为了稳住当下的经济增长而投资,而不管有没有投资效率。如果出发点不是为了明天,而是为了今天,不是为了提升效率,而是为了避免今天的失业,这样的投资当然不可能有效率,当然是在为明天更大的失业埋下伏笔。这样的投资显然也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浪费资源。

经济学者黄育川:

在经济理论中并不存在消费驱动型增长的概念。可持续的增长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和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趋于下降(虽然劳动力质量尚有提升空间),投资率也已达到上限(虽然投资结构一定会发生变化)。因此,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进一步推进旨在提高生产率的改革。

当前的风险在于,如果人为刺激消费以及过早地平衡经济结构,中国可能失去提高生产率的机会,而这原本可以通过实施改革、推动城镇化进程更有效进行、允许私营部门发挥最大潜力来实现。韩国、日本和台湾是在人均收入达到12000至15000美元(按经调整的购买力平价衡量)时开始平衡经济结构的。

经济学者刘胜军:

围绕“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指向了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继续维持高投资率还是降低投资率提升消费率,政府是继续涉足基础设施等经济领域还是坚决退出经济领域。

投资驱动是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失衡、环境污染、腐败和寻租的重要原因。降低投资依赖,必须从深层次原因入手:消除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政府退出经济领域、深化国企改革。

[责任编辑:li_yuan]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