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商户为何跑路了?

2013年10月26日 01:3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参与条评论

张云

俗话说叶落知秋。一片叶子落了,大家就知道秋天要来了。来京三年,我不再对北京的秋天有太多特殊感受,叶子落或不落,秋天就在那里,冬天也不远了,反而是报社楼下的几间店铺引起了我的注意。

北京分社地处首都CBD圈,紧邻就是首富王健林的万达广场,在万达对面,则是SOHO的天下。这里虽然不像金融街那样让人纸醉金迷,却也莺歌燕舞,各种商铺林立,中央商务区的名头响当当。

身为报社员工,在地处CBD的区域上班商务消费原本非常便利,发廊、饭馆、电影院、超市、商场等一应俱全。不料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光是报社所处的阳光100楼盘,就倒闭了3家发廊、1家饭馆。

隔壁温特莱的同行们感受恐怕更为深刻,马路对面的饭馆已经关了两家。因此这个区域在最近半个月间关闭的店铺累计有3家发廊、3家饭馆。

再加上半年前关闭的法宝超市和阳光100楼底一处大概5平方米的小型商铺,整个楼盘商铺空置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在我入职第一财经日报的1100多天里面,是第一次。越来越强劲的北风似乎宣告整个区域的商业已经提前迎来了冬天——大概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萧条吧。

其实商家来来往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有人撤走就有人盯上,但这几家关闭的商铺至今未有人顶上。

我们都知道餐饮经营中讲究翻台率,意思是一晚上餐桌的使用率,一个餐馆火不火爆就看它的餐桌使用次数多不多,毕竟餐馆是按照每桌客人的消费来计算收益的,客人越多越好。在北京最火爆的餐饮圣地簋街,经常看到餐馆排队的情况,对这些饭店来说,一晚上的翻台率自然不低。

那么商铺呢?如果能找到签订长期租约的商户当然比较省事,但如果找不到,那就要效仿餐饮的模式,用翻铺率来衡量一个地段商铺获取收益的能力。商铺户主的收益主要靠收取商铺租金,长期的空置实际上就是断租,收益毫无疑问会下降。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狗血了。某日,大部分家具已经被清空的商铺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原本觉得这张告示是在招租,走近细看却发现是张声讨商户“跑路”的檄文:

“托尼盖的陈某某,贵公司已经拖欠我们房屋租金两个月,滞纳金一万多元,拖欠电费九万多元,而且找不到贵公司的办公地址,联系不到任何负责人。”告示到结尾一直“威胁”,再不给个说法他们就把室内的物品自行处理。

但实际上室内这时已经“片草不留”,所有贵重物品都已经搬走,只剩余散乱的桌椅。告示加上桌椅,很有一种“跑路”的感觉。

告示既声讨了跑路的商户,也告诉我们光是拖欠的房租滞纳金和电费,两个月就达到十万多元,也就是平均每个月五万多元,这还不包括房租本身。但是商户自身的盈利呢?

记忆中托尼盖的消费水平在人均100元左右,那么这个商户必须每月接待500人次以上,才能勉强把房租与水电费给交了。所以逼走商家的是什么?不断上升的成本。

再假如,一个商户跑路了,下一个商户很快顶上,其实对于商铺业主来说影响也并不大,至少他的资产还有产能。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房价蹭蹭往上涨,很多人不明白这对经济的影响在哪里。以个人为例子,房租上涨导致每个月开销上涨,开销上涨只能找单位加工资或者去工资更高的单位。这时压力又传导到单位,它要不牺牲质量,控制成本,坚决不加工资,要不就牺牲财报,把人才留住。

我们知道小企业的老板一般都会选择前者,也就是控制成本,于是商品质量下降,好的人才分流到竞争对手的领域去,大企业则会综合考量,靠着以往的盈利选择后者。

因此经济萧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小企业难以生存,大批倒闭或者撤离成本过高的大城市,某些有远见的大企业则接二连三地实行并购——本报一位同事的话说就是,便宜的资产遍地都是。

中国的经济难道真的要入冬了吗?经济数据显然不承认这一点,三季度经济数据普遍好于预期,但对那些跑路的商户和空置的商铺而言,实体经济与账面数据显然是两回事。

(作者为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zhangzh]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