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同方国芯:业务定位 看似清晰实则庞杂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参与 评论

东兴证券研报称,国微电子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1.27亿元,同比增长39%和52%。在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起这一问题时,葛元庆表示,这也是公司在今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方国芯的前身是上市公司晶源电子,该公司曾是国内石英晶体材料的最大生产商,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同方股份通过先获得控股权,后续注入同方微电子资产的方式变向借壳,使得晶源电子成为了同方系旗下的微电子资本运作平台,公司也改名为同方国芯。

去年年底,同方国芯的市值已经在150亿左右,占到母公司同方股份市值的60%。考虑到微电子业务在同方系业务中的占比仅为5%,市场认为这是同方系近年在资本运作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同方系掌门,同时也是同方国芯的董事长陆致成,对于这次分拆上市十分认可,认为这给同方系今后的分拆上市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起到了标杆性的示范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同方国芯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块,分别是:同方微电子,主要负责智能IC卡领域芯片的设计,这是目前市场最关心的核心业务;石英晶体材料,即晶源电子原先的业务;深圳国微电子,主要负责特种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特种集成电路提供商,也是同方国芯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仅有的一笔外延式收购。

对应同方国芯这三大版图,上述分析师认为,第一块,市场看的比较多;第二块,市场看的比较少;第三块,业内基本都看不懂。

智能IC卡,看似相对固态的业务,其实下游市场十分庞杂且难以定义。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基于智能IC卡衍生的一系列业务,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新兴市场。同方国芯副总裁葛元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定位十分清晰且明确,就是要做国内智能IC卡芯片的领先设计商。作为这个产业链中最为上游的尖端领域,同方国芯一直在市场和业务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迅速切入。

上世纪80年代,刚从大学毕业的葛元庆进入到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同方微电子的技术成果来源),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兼大学教师,他当时的任务主要是完成所里承接国家科技攻关的科研项目。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体系下,葛元庆当时完成的科研成果不能形成产业化。但一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变化。1995年前后,下一代身份证技术路径问题在公安部门被提上议事日程,清华微电子所领导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领导沟通后,决定双方联合开展下一代身份证用芯片技术的预研工作,其预研成果最终经公安部向国务院申请获批,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换证的刚需,所里意识到这个产业化项目以研究所的机制是难以适应的,于是,同方微电子这个股份制公司成立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产业化的力量,也使得我们看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重新定位。”葛元庆说。

依托二代身份证的第一波换发潮,同方微电子开始奠定在业内的地位。目前公司已经在身份证、SIM卡、社保卡、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均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3年度,同方国芯的智能卡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实现净利润1.40亿元;芯片销售量同比2012年增长约70%。

关于晶源电子的业务定位问题,在2012年资产重组完成后,市场一度颇有争议,由于无论是规模和毛利都在三个板块中处于最弱的位置,有机构认为同方国芯应该适时剥离这项业务。但对于此说法,杜林虎明确表示不可能。

“相对于去年石英晶体和蓝宝石市场的大环境,晶源电子已经运营得不错了,去年这块资产实现了稳定收益,而行业内多数公司在亏损。”杜林虎介绍。年报显示,去年公司销售晶体元器件3.2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实现净利润1448.64万元。在市场关注的蓝宝石方面,同方国芯向外界披露了最新动向,公司2"、4"LED用衬底片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10"蓝宝石单晶生产技术和配套设备的引进及安装调试已初步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

国微电子则是同方国芯实施特种集成电路芯片业务的主体,这项外延式并购对于同方国芯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的帮助都是立竿见影的,在主业毛利率上升空间不大的2013年,国微电子的特种背景为同方国芯争取到了大量的高质量订单,也使得同方国芯的业务爬升了整整一个台阶。

东兴证券研报称,国微电子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1.27亿元,同比增长39%和52%。同方国芯2013年综合毛利率为34.12%,较上年同期增长5.75个百分点,毛利率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微电子的特种集成电产品毛利较高,并表后提升了公司毛利率总体水平。

可是,对于这项业务,分析师也是着实头大。在历次沟通会上,公司总裁赵维健均表示,国微电子的行业特殊,诸如项目、订单、客户细节一律不方便披露,除了大体的业务框架和必须公布的财务数据,其他的公司均不会对外发布。

三大业务的框架看似清晰,实则庞杂而难以梳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在2012年收购国微电子完成后,公司内部就曾讨论过寻找一些项目“串串线”,让三大业务部门发挥协同效应。由于公司的资源仍然有限,业务团队无法抽身,这一构想现在仍没有得到有力的实现,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2013年下游火爆的需求,一方面催生了同方国芯高涨的财务数据,但也拖延了同方国芯拿出发挥整体作战能力方案的脚步。在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起这一问题时,葛元庆表示,这也是公司在今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huhj]

标签:同方 业务团队 国芯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