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解密瑞士银行业保密“行规”:客户搭无按钮电梯办业务


来源: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2014年5月6日,瑞士与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承诺执行银行间信息自动交换全球新标准。这成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走向终结一个里程碑。在三百年光阴中,暗影遮蔽下的瑞士银行业曾保守了许多人的秘密,但如今,这位银行界的“隐士”已难堪重任。

历史悠久的瑞士银行总部。

2001年,一名职员在瑞士一家银行的地下金库工作。

本月初,一则关于银行业的消息迅速传播: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的瑞士政府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意味着瑞士持续几百年的银行保密传统可能终结。在三百年光阴中,暗影遮蔽下的瑞士银行业曾保守了许多人的秘密,但如今,这位银行界的“隐士”已难堪重任。

1 客户搭无按钮电梯办业务

苏黎世储蓄银行巴黎分部,三角形的钥匙驱动了机器手臂,取出墙上的密码箱,圣杯的秘密终于揭开。这是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场景。

在电影《007》中,詹姆斯·邦德也说:“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我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

为客户保密——这一瑞士银行业的“金字招牌”,已经成为瑞士整个国家的象征和符号。在瑞士银行业,有着许多为保密而生的“行规”。

今年2月,美国参议院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披露了瑞士最大银行之一的“瑞士信贷”的一些隐秘操作,能窥见这些“行规”端倪。

这份报告显示,瑞士信贷的员工以旅游名义进入美国,利用银行资助的高尔夫比赛等场合,招揽客户。

一名瑞士信贷的前客户透露,该银行员工曾在美国一家豪华酒店与他共进早餐时,将一份银行结单夹在体育杂志中递给他。

另外一名客户说,他曾经前往瑞士的银行,被带往一间特殊的会议室谈业务。路途中搭乘的电梯没有按钮,完全采用远程控制。在每次会议的最后,客户都要签署一份命令书,要求银行销毁所有看过的账单。

美国参议院的这份报告称,2006年,2.2万美国人在瑞士信贷存有1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没有申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卡尔·莱文说:“经过多年的调查、谈判和施压,在2.2万名瑞士信贷的美国客户中,美国只得到了其中238人的名字。”

2 总统也不能索要客户信息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已经延续几百年。

16世纪,基督教加尔文教派兴起。随后,大量受到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带来了大量金钱。为保护新教徒,银行家们建立起一种行业内非正式的保密制度。

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定了一项规定,即银行人员应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这是瑞士银行保密法前身。

上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势力肆虐。很多犹太人将钱财存入中立国瑞士银行。为禁止这一行为,纳粹采取了多种措施,盖世太保甚至直接伪装成客户,进入瑞士银行要求将钱存入某人账户,如能存入,就证明此人在瑞士银行有存款。一年之内,三名德国人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

三条人命加上巨额存款流失,令瑞士政府在1934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关于银行保密制度的法律。

这部法律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的方式在瑞士银行开户存储款项。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数字来代替真名,也可以用虚拟办事处、公司、代理机构等形式开户。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会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甚至可以永不露面。

“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这是瑞士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规矩。

银行为客户办理秘密存款金业务,通常只限于二至三名高级职员,其他工作人员禁止过问。如果泄露存款人的资料,银行职员将面临6个月到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法郎的罚款。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瑞士的银行保密法还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国家元首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

美国《新闻周刊》曾披露了瑞士一家银行2006年的一份文件,文件中提醒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就算被美国FBI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3 走出“隐秘”还需更多制度

严格的保密制度,为瑞士银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巨额资产。

2011年,瑞士全国共有银行312家,全日制银行职员约13.3万人,而瑞士全国的人口,也不过800万人。银行业的巨大利润,对瑞士GDP的贡献超12%,对税收的贡献超20%。2013年,瑞士的银行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离岸资产,占全球总量的1/3。

但是,近年来,随着外界压力的加剧,瑞士密不透风的保密制度,逐渐出现裂痕。

一些涉嫌贪腐的国家领导人,比如巴拿马的诺伊利卡、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菲律宾的马尔克斯等人都曾经是瑞士银行的客户,存有大量财富。这些“被偷走的金钱”一直让瑞士银行饱受指责。此外,由于德国、法国等高税收国家的很多富人将大量财富存入瑞士银行而不用缴税,导致这些国家政府强烈不满,并不断向瑞士施压。

在强大压力下,1987年以后,匿名账户就消失了。即便客户再敏感,瑞士的银行都要了解客户身份,就算是某个国家的元首,名字也不能为空。只不过,敏感客户的信息并不对所有员工公开,只有银行内极少人知道。

2008年,美国以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状告瑞士瑞银集团。最后,瑞银不但交了7.8亿美元巨额罚金,还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

美国税务问题专家丽贝卡·维金斯说:“四五年之前,拥有外国账户的美国人不必担忧被抓。对瑞银集团的调查,改变了这一切。”

2013年,在强大压力下,拥有270年历史的瑞士最古老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被迫关门停业。

同年10月15日,瑞士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2014年5月6日,瑞士与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承诺执行银行间信息自动交换全球新标准。这成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走向终结最为显著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实际执行层面,破解瑞士银行的保密传统还需瑞士国内及国际间诸多法律和制度的配合。瑞士银行彻底走出暗影遮蔽,恐怕还有不少路要走。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储信艳实习生章莹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zhang_yuan]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