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日媒:中国“新常态”压力蔓延亚洲 多国或现日本式通缩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压力已开始蔓延至亚太地区。研究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关系的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铃木贵元表示:“东南亚过于依赖外国,欠缺自己创造需求的能力。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压力已开始蔓延至亚太地区。2008年雷曼危机后,由于中国对资源及原材料的进口迅猛增长,周边国家借助对华出口度过了经济危机。然而从2014年开始,中国需求陷入低迷,周边国家又几乎要被拉入通货紧缩的泥潭。中国的经济减速已波及到依靠对华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的周边国家,令当地物价面临下行压力。这些国家如果一旦陷入通货紧缩,将很可能引发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受到中国庞大内需支撑的亚太地区国家的增长正迎来拐点

  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遭受打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3月5日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了“新常态”一词,对经济减速显示出默许的态度。2015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目标被定在“7%左右”。低于2013年的7.7%和2014年的7.4%。到2010年为止一直持续的“2位数增长时代”似乎让人感觉已经真正划上了句号。

2014年全年,中国的进口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0.4%,为增幅同比下滑的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今年1月进口额同比大幅减少19.9%,2月也大幅下滑20.5%。

“这活干了10多年,现在情况最糟”,在棕榈树茂盛的农场工作的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拾落到地上的枝叶。在位于马来西亚中部的雪兰莪州(SELANGOR) 雪邦县,道路两旁长满了超过5米高的棕榈林,即使开30分钟也到不了头。

如今,把果实装进卡车的工作5分多钟就能完成。3年前,这里工人的月收入有2500林吉特,但是现在每月只有1000林吉特左右。棕榈油是支撑马来西亚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眼下的需求大幅下滑。

有这么一位在该地区批发棕榈果实的商贩。他在中小型农场收购棕榈果实,然后出售给附近的棕榈油精炼工厂。据称,他曾有7辆卡车,但因为来自工厂订单的减少,去年卖掉了2辆。他表示,2年前一个月能够收购销售出3000吨棕榈果实,但是最近1个月甚至减少到600吨。他抱怨:“听说出口的情况不好。我都没钱去喝酒了”。

棕榈油作为廉价的植物油而受到关注,近年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不断增长。面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对产量增长构成支撑。不过,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中国的需求出现骤减。马来西亚2014年棕榈原油的对华出口量仅为284万吨,较上年(370万吨)减少了20%以上。

在作为棕榈油国际价格指标的马来西亚期货市场,2014年棕榈油价格跌破每吨2000林吉特,还不到2011年的一半。另一方面,2014年底的栽培面积则达到540万公顷,比2011年底还增加了40万公顷。原来预期中国的需求将出现增长而扩大产能,结果却恰恰相反。

在依赖棕榈油产业的马来西亚东部城市亚庇(Kota kinabalu)的汽车销售店,2014年的销量同比减少了10%左右。该店的经理表示:“如果棕榈油需求不能够复苏,今年的销售形势也将十分严峻”。马来西亚的对华出口从去年中期开始转为同比下滑。1月份的出口总额同比减少了0.6%,而其中对华出口额则下滑了20%以上。

韩国、澳大利亚也未能幸免

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对华依赖程度较高,出口占比较大的国家更容易受到中国进口减少的影响。对华出口占整体30%以上的澳大利亚也因此陷入困境。

澳大利亚东部的昆士兰州是世界闻名的煤炭产地。而州首府布里斯班北部的莫兰巴(Moranbah)则是有名的煤矿工人生活的小镇,但由于煤炭出口低迷,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位于小镇中心地段的木建筑2层酒店“Drovers' Rest Motel”的客房几乎没有亮灯的时候。酒店经营者无精打采地表示:“感觉就像是在等待向银行抵押的那天”。

在该酒店开业的2000年代,小镇由于对中国等出口旺盛而充满活力。当时,工人工资也出现上涨,住宅价格迅速涨至100万澳元(约合76万美元)。但好景不长,自2013年以后情况出现转变,企业减少用工,工资也停止上涨。消费随之迅速出现萎缩,住宅价格下跌至20万~30万澳元。包括莫兰巴在内的Isaac地区的市长Ann Baker表示:“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失业问题”,难以掩饰危机感。

通货紧缩压力不仅来源于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如果企业随着业绩恶化而减少用工和工资,个人消费就将趋冷,消费品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由制造业拉动经济的韩国正站在可能陷入这一恶性循环的紧要关头。2014年,韩国对华出口(包括香港)仅为172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少了0.6%。

对于韩国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对象国,占其出口总额的约30%。受中国需求低迷的影响,韩国产品的单价出现下跌。大型石油化学企业LG化学和乐天化学(Lotte Chemical)2014年度(截至2014年12月)财报显示,营业利润均出现了2位数下滑。此外,最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业则创出了历史最大规模的营业亏损,还与要求提高工资的工会持续着官司。

韩国企业纷纷启动了人员调整,非正式雇用者人数截至去年8月首次超过了600万人。非正式员工占全体劳动者的30%以上,这种情况正在导致消费意愿的下降。韩国大型流通企业乐天百货商场具有优势的高价商品销售陷入低迷,因此将开店重心转向了以低廉价格销售库存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2014年开设的3家门店均为奥特莱斯购物中心。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月上涨0.5%,创出自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1999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仅靠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存在局限

类似的物价下行压力正如连锁反应一样在亚太地区扩散。中国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4.8%,降幅连续7个月出现扩大。虽然消费者物价指数仍然处于上涨,但涨幅仅为1%左右,表现疲软。

马来西亚1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也同比下降4.8%。泰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进入今年之后已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如果置之不理,有可能从通货膨胀率减缓状态演变为物价持续下跌的真正的通货紧缩。

各国的中央银行均已经采取行动避免出现通货紧缩。泰国中央银行于3月11日将基准利率(隔夜回购利率)从年2%下调至1.75%。此外,韩国银行(央行)也于12日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0.25%,降至创历史新低的1.75%。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于2月3日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0.25%,降至创历史最低水平的年2.25%。不过,正如在近20年里陷入通货紧缩泥潭的日本的经验所显示的,仅仅通过降息,很难刺激内需和推动物价上涨。

如果棕榈油、天然橡胶等来源于农产品的资源价格出现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在据称人口一半为农民的泰国,资源价格下跌易于引发对政治的不满。而在煤炭出口低迷的印度尼西亚,煤矿工人不断遭到解雇,很可能成为引起社会不安的因素。

在雷曼危机之后,很多国家被中国的“特需”所拯救。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找不到一个能创造出新的需求的新兴市场国家,亚太地区各国也需要摆脱对大国的依赖,靠自己力量创造需求。不过,只顾眼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只会带来财政赤字扩大以及个人债务膨胀等预期外风险。

研究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关系的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铃木贵元表示:“东南亚过于依赖外国,欠缺自己创造需求的能力。创新方面依赖外资企业,同时资金也一直期待全球资金的流入。出口对象此前依赖美国,而最近则依赖中国。这造成了眼下的困境”。

要摆脱目前的局面没有特效药。只能靠降低投资和贸易壁垒,避免经济活动萎缩,并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微小的需求。如果陷入类似日本的“通货紧缩螺旋”,所谓的“亚洲奇迹”这次或许将真的走向终结。

本文作者为高桥香织、加藤宏一、黑沼勇史、佐藤洋辅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共账号“凤凰财知道”。(每天都有财经热点新闻的热辣点评和线下活动)

[责任编辑:shufj]

标签:LG 亚洲金融危机 通货紧缩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