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州古城保护新模式:传承原汁原味苏式生活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25日,由苏州市作协组织编纂、9位著名作家创作的《循古向新——苏州古城保护纪实》一书首发,以作家的视角全面展现了古城保护的苏州经验、苏州特色。“循古”即按照千年古城的定位和特点,保留好最原汁原味的苏州;“向新”则要求创新发展,永葆这座东方水城的生机与活力。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这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仍座落在春秋时期的原址上,散发着古老而又时尚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么一座历史遗产,是如何保护得如此完美而又充满活力的呢?在近日举行的“网络媒体看苏州”活动启动仪式上,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古城保护和规划国土局局长助理罗超介绍,作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苏州,30多年来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方针的指导下,始终秉承积极审慎的态度,遵循古城保护的客观规律与特点,稳步推进古城保护各项工作。

在今年5月召开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进大会上,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强调,古城保护要做好产业转型、整体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三篇文章”。近年来,苏州一直崇尚“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的理念,在古城保护与民生保障之间寻求平衡。

“循古向新”的产业转型之路

8月25日,由苏州市作协组织编纂、9位著名作家创作的《循古向新——苏州古城保护纪实》一书首发,以作家的视角全面展现了古城保护的苏州经验、苏州特色。“循古”即按照千年古城的定位和特点,保留好最原汁原味的苏州;“向新”则要求创新发展,永葆这座东方水城的生机与活力。

“循古”而“向新”,就像苏州的“双面绣”,完美统一地诠释了苏州古城的产业转型之路。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表示,与其他城市不同,苏州古城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和一种精神。因此,古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而要依据古城的个性来设计,朝着“保护发展两相宜”的方向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各地的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苏州也是如此。但石泰峰仍坚持“保护古城”总方针不动摇。他多次强调,苏州古城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和一种精神。守护好古城,我们才能把苏州历史文化的根留住;守护好历史文化,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更好地走向未来。

为此,苏州古城对现有行业企业进行再梳理,不利于古城保护的坚决淘汰转移;对新引进的产业,要严把准入门槛,绝对不能把古城仅仅当作促进经济增长的平台和筹码。2013年9月17日,随着最后一根“烟囱”的停用,苏州古城产业转型步入了快道。

从今年开始,苏州市政府还设立了5000万元古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用于全面提升古城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特色商业和传统产业发展、苏式居住等功能。如今,旅游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等则成为了苏州古城重点发展的业态。苏区副区长王俊表示,除了政府投入外,如何引入社会力量,盘活现有资源,更值得深思和探索。

“整体保护”打破制度掣肘

2015年5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会上,石泰峰认为,既要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园林、古宅,也要保存好面广量大的一般街区和普通传统民居,把工作重心放在整体风貌的保护和恢复上,不能让园林、古宅成为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要以古城为中心、以保护整体风貌为出发点,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古城周边的城市建设,不能让古城成为现代玻璃墙和水泥森林包围下的小小“盆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6月出台的《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意见》堪称力度空前:把古城14.2平方公里确定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明确设立古城保护专门机构,增强了统筹协调功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专门设置2亿元用于古城保护,另外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引导古城内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挂帅古城保护工作,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并不多见,这体现了苏州把古城保护放在了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举措,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切实解决古城保护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制度掣肘!”苏州市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的翟晓声说。

其实,制度掣肘的打破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2012年,苏州市将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古城区合并成姑苏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姑苏区委书记。一个机构,两套牌子,既是一级政府,又是管委会。管理体制的理清,让遍布于原三区的文化遗存有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在新的“顶层设计”下,完整的古城保护体系已形成。《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划定了绝对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环境协调区,以平江、山塘拙政园、怡园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天赐庄等7个历史文化片区,勾连起古城的整体保护。

同时,苏州正在加快制定《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是苏州在现有的20多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一个“升级版”保护法规,目标是把古城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活态保护”改善民生,传承苏式生活

2500年的姑苏古城,遍地珠玑,古建老宅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老街老巷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居住条件跟不上,很多本地年轻人不愿意住在古城,这里剩下的几乎都是清一色老人。“苏式生活”面临断层的危险。

“苏式生活,是苏州人与苏州城气息相通、天人合一的生活,没有了老苏州人,苏式生活就失去了鲜活劲!”苏州市市长周乃翔道出了很多老苏州人的心声,“但是,苏州古城如果仅有古城风貌,没有生活功能,也不会有持久活力。缺乏生活功能的古城,终将被人摒弃。“

古城保护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只有人和物相结合,开展以人为本的保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古城是个有现代居民繁衍的城市,只有古风与现代生活兼得,“老苏州”才会乐于住在古城,古城才会有生气,“苏式生活”才能传承。因此,对古城居民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活态保护”必不可少。

“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优化古城功能、促进民生改善。2011年,苏州花20余亿元启动“改厕”工程,让老城区最后2.3万多户居民彻底告别了逾千年的倒马桶生活;2012年,又拿出3亿多元整治110条城区河道;历时10年投入22.16亿元,160个老小区经过整治面貌一新,惠及12.7万户居民。

硬件改善了,“老苏州”喜爱的文化精神生活也不能少。苏州每年都会举办“轧神仙、端午祭祖、元宵观灯”姑苏三宝民俗活动,通过包装、推广,赋予时代新内涵,使这些民俗活动在苏州市民中得以持续传承。

提升古城居住环境和服务能力,使古城保护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为了保护修复成果,居民们自发成立志愿者队伍,轮流守护在山塘河沿线。一些居民办起“山塘故事会”,讲述山塘历史人文。在老居民的指点下,手艺人“复活”了消失了几十年的玩具“摇老虎”,一面市就受到游客青睐。

借助“活态保护”,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得以保留,生活也便捷了很多,自然留得住人,古城的韵味得以传承。

“活着的古城”也越来越有“国际范”。今年3月,国际顶尖时尚品牌阿玛尼在拙政园发布专属香水,名称就是颇具苏州味道的“牡丹凝香”。如今,不少时尚品牌的设计元素取材、新品发布都青睐与苏州园林结缘。

“整体保护”加“活态保护”,苏州正在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苏州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出示范。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古城 遗产 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