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浙江扶贫绘就富民样本 把绝对贫困拦在"十三五"门外


来源:中国新闻网

纵观浙江扶贫历程,浙江扶贫工作一直高标准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率先实现贫困县摘帽;2002年率先实现贫困乡镇摘帽,解决了吃饱穿暖这些事;2012年,浙江新确立省级扶贫标准——4600元,比国家标准的2300元高出整整一倍。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赵晔娇 高怡)位列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方阵,浙江还要扶贫吗?连续30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蝉联全国省区之首,成为“创富状元”,浙江还需扶贫吗?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贯穿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语气坚定。

多年来,从着眼全省到聚焦浙西南山区,从消除贫困县到消除贫困乡镇,从扶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到扶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浙江扶贫重心不断下移,层层深入,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贫富民之路。

到12月月末,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夏宝龙在早前承诺的“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已兑现。

高标准脱贫 浙江农民喜迎创富高潮

浙江这片经济热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的美誉,但崎岖的山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给位于浙中、浙西、浙南贫困山区的农民带来不便和落后,跟上浙江整体发展步伐显得十分艰难。

可是现在,山区农民反而成为了创富的生力军。

位于浙中的金华市武义县是《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后裔的隐居处,堪称桃花源中的桃花源。然而上世纪90年代,武义高山深山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418元,长期积贫给山民带来了生活贫穷、经济落后。

如今,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江下村下山搬迁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从业农户平均年增纯收入8万余元。同时,通过售卖农家土特产,户均增收1万余元。随着扶贫之路的日渐清晰,到2014年村里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已全部脱贫致富。

不仅仅在武义,阵阵脱贫风劲吹浙江大地。夏宝龙表示,确保兑现向浙江全省人民的承诺,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纵观浙江扶贫历程,浙江扶贫工作一直高标准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率先实现贫困县摘帽;2002年率先实现贫困乡镇摘帽,解决了吃饱穿暖这些事;2012年,浙江新确立省级扶贫标准——4600元,比国家标准的2300元高出整整一倍。

4600元,无论是在绝对数额上还是相对比例上,都是全国最高,充分显示出浙江脱贫的实力和底气,彰显出浙江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地位。

与此同时,高标准为浙江提出高要求,农民脱贫不能囿于解决温饱问题,创富能力更需被激发。在敢为天下先上,探索新思路上,浙江农民并未落后,在“奔富”路上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等新机遇。

在浙西北的临安白牛村,淘宝网店“文文山核桃”老板许兴,把自己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合影发在了微信上,顿时引来一堆点赞羡慕。合影就是在许兴家漂亮的二层楼小洋房里。

许兴回忆到,汪洋还走上二楼参观:“他当时评价,你家‘条件蛮好的’。”

现在,通过淘宝平台,许兴一家的年收入从三、五万猛增到100多万元,远远超过城市“金领”,成功实现家门口的创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父母官都很支持我们,让我们致富梦想成真。”许兴十分兴奋。

临安的特产是山核桃,白牛村抓住当地特色,发展电子商务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浙江,丰富的山水资源,也成为了农民脱贫创富的独特优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6个县的集中摘帽。

今年2月,浙江省发布了“淳安等26个县正式摘掉‘欠发达县’帽子,取消GDP总量考核,转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等”的消息。26县脱贫之路从经济追赶型转为功能发展型,依托青山秀水发展的路子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要努力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夏宝龙如是说。

天台是26个县之一。在过去,当地人提起县里的金满坑村第一反应就是路远和贫穷,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时间,金满坑村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涂鸦村,游客蜂拥而至,只为一睹斑斓的乡村涂鸦。通过打造互动式的乡村特色旅游,金满坑村用文创的力量一举脱贫,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因此人气兴旺。

“如果不是好玩,像我们村这么偏僻,谁愿意来呢?”村里农家乐老板蔡晓珠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涂鸦引来成批的游客、驴友后,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看到家乡的人气愈发红火,当地的乡贤和企业家也纷纷投资建设。300余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金满坑村变得真正“金满坑”。

26个县依托青山秀水发展的热情正如春潮般涌动,成功“摘帽”,好山好水变成了滚滚财源。

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虽方式不同,平台各异,却都深深改变了浙江农民的命运,打开了美丽经济的新通道,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浙江农民掀起了创富浪潮。

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又一次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连续30年蝉联“创富状元”。

12月月末,记者从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当天,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在全国率先高标准完成这一脱贫任务。

精准式兜底 社会合力共筑创富基础

率先高标准完成脱贫任务,源于浙江多年的脱贫底气和实力,更源于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走出一条全社会合力扶贫、共同创富的新路子。

“中央一直强调,要提高对口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不能撒芝麻盐、搞大水漫灌。我们必须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对于扶贫举措,夏宝龙再三强调其精准性。

政府主导是扶贫开发的关键,也是精准扶贫的主体。

据浙江省农办(扶贫办)扶贫开发处处长蒋伟峰介绍,2011年,浙江开始建档立卡,对贫困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2014年年底浙江共存在21万贫困户,43万贫困人口,精准确定了“扶持谁”。而除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缺少脱贫门路等普遍性因素外,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等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通过拉网式排查,精准扶贫从源头上把好了关,缺劳力和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主要是通过低保、长保的方式来兜底。

位于浙西南部山区的庆元县就着力构筑了“低保户+低收入群体”的综合社会救助网,努力实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农户的兜底民生保障。

年已六旬的庆元县左溪镇高嵩坑村村民柳必海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妻子精神障碍,无劳动能力,老来还得一女,家庭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让他喘不过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左溪镇政府帮柳必海办理了低保业务,还指导其种植吊瓜和养猪,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轻松多了,压力没那么重了。”现在柳必海脸上经常露出久违的笑容,生活有了希望,他也更加积极乐观。

柳必海也是今年政府扶贫提标、扩面的直接受益者。今年,浙江全省共有10万人通过“扩面”被纳入低保。此外,浙江农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所有县的标准被提至4600元以上。对于家庭年收入在4600元以下的,子女考上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在免学费的基础上,补贴3000元,迄今为止,共有3000多人享受此福利。而对于与贫困户息息相关的医疗救助,浙江更是大手笔,截至今年9月底,已投入9.8亿。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各级扶贫干部也成为了政府扶贫的生力军。

派驻温州市瓯海区后东村的“第一书记”叶斌斌,到任后,按照“一周一访、一事一记”的模式,发动村两委和党员经常性入户走访,及时收集群众“心愿”,帮助解决问题。村民刘某因女儿患疾病,医疗费用高而家庭困难,叶斌斌了解到该情况后,马上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帮扶办法,经过相应的程序,第一时间帮刘某申报了低保。

“目前,在农村每一户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户都有县乡村的干部结对,一年走访大约5次,推进精准扶贫,兜了底。除此之外,一些类似农村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也会优先推荐适合的贫困人群,并提供岗前培训,助其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蒋伟峰说。

在政府主导扶贫的同时,浙江不忘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

温州乐清市的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成立十余年来,认捐的民营企业家至今仍络绎不绝;庆元县,在外创业、就业等过上富裕生活的老乡共同出资设立了“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开展扶贫济困及大病救助,印证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浙江扶贫的力量,已从政府为主成长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这是今后扶贫的一个重要趋势。”蒋伟峰总结到。

从一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浙江形成扶贫合力,让那些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的人才为贫困农民脱贫领路。这也正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

市场化助贫 内生力量再造发展引擎

解决了兜底问题,浙江省思考的更层次问题是:造血,激发出农民内生发展能力。

长久以来,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总试图通过各种资金帮扶和利好倾斜,来治愈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个“社会顽疾”。浙江却意识到,脱贫其实更是个“发展问题”。

因此,利用自身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浙江创新多种“造血”的扶贫方式。

首当其中的便是“浙商回归”等工程,这一从2012年便开始实施的重要工程,在吸引在外浙江人回归家乡创业创新的同时,也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内生发展机会。

龙泉市位于浙南山区,长期以来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我们了解到一些在外创业者完成原始积累后,发展和投资的欲望特别强烈,于是打出以‘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者‘回归工程’。”龙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晓勇表示。

依靠“回归工程”等,龙泉企业回迁,项目回建,资金回流,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成为浙江经济社会通过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科学发展的缩影。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被激发。

此外,作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业,也被浙江盘活,创新了金融扶贫新方式。

“一卡拿在手,致富有奔头。”嘉善县罗星街道马家桥农民吴桂珍,在领到编号为“00001”的丰收爱心卡,心里暖洋洋的,并凭着这张绿色小卡片申请到5万元小额信贷。这下,她采购大棚钢管、尼龙布的资金有着落了:“我们也想创业致富,但过去资金是个大难题。现在好了,明年增加收入有希望了!”

据蒋伟峰介绍,浙江省扶贫办联合省农信联社推出的丰收爱心卡,表明身份后便可以享受免担保、免抵押的5万元以下的政府贴息贷款。该卡至今已发放150余万张,贷款余额超过18亿,为不少低收入农户点燃了新的生活希望。

除“丰收爱心卡”外,浙江在金融扶贫方面还有许多创举,例如以扶贫重点村为平台,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省财政注入20-30万,农户缴纳会员费入会,每个村基金盘子可达到就40-50万元,解决会员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低收入农户持股计划推行,95%以上的村已经完成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村里全体农民变股民,将持续共享发展的红利。

伴随着浙江不断创新市场机制,农户共享到了社会发展成果,“造血”能力正在逐渐增强,也印证了“扶贫不如扶志,输血不如造血,他救不如自救”这一原则的生命力所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是,在消除绝对贫困后,并不意味着浙江将鸣金收兵。“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确保贫困现象不出现反复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到帮扶低收入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来,转到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上来,转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近日,夏宝龙在浙江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引用了毛泽东《愚公移山》里一段话:“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只要始终牢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就一定能够夺取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胜利,就一定能够感动人民大众这个‘上帝’!”夏宝龙表示。(完)

标签:党员 组织部长 村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