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社部:应该适度放缓工资调整频率与提高幅度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工资的政策、工资引导上,应该是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提高的幅度,怎么合理把握,来继续保持我们劳动密集型领域的竞争优势。

之所以应该放缓工资上涨的步伐和频率,信长星解释说,这是由当下我国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今后只有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全中国保持竞争力的希望所在。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从地方人士系统获悉,根据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人社部决定在一段时间内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时间,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3月《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人社部敦促稳定、谨慎控制最低薪资,并建议修改薪资调整公式,以放慢薪资增长速度。人社部上月在起草一份内部文件时提议,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当地政府应该只参考10%最底层工人的平均收入,而不是整体平均工资。

以下附发布会部分实录:

信长星: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问题也是议论比较多,我也做过一些思考,我觉得还是要理性的、客观的分析。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的工资会出现上升或者提高,先把问题搞清楚,然后再想怎么办。过去十几年确实工资增长是比较快的,原因在哪里?这不是哪一个文件、哪一个政策推动的结果,原因在于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

在座记者大部分是80后、90后,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20多年间,在沿海地区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线上的农民工,因为我是那个时候过来人,相当长的时间工资是没有什么提高,没有什么变化的,那个时候劳动密集型领域生产线人员的工资就是500、600块钱,媒体和学术界呼吁的是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也去推动他,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工资就是劳动力日常的价位,劳动力供求决定的。当雇主可以用较低的工资在劳动力上随便雇到人的时候,哪个企业会去提高工资呢?不会的。

为什么从2004年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呢?劳动力供求发生了变化,在2003年发生了什么?2003年我们第一产业劳动力份额首次稳定的降到了50%以内,然后一直持续下降。2015年第一产业劳动力占了28.3%,改革开放之初第一产业是70%,二三产业加起来30%,到去年正好相反,二三产业加起来71.7%,第一产业只有28.3%,这30多年正好倒了个。

随着产业不断飞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过去农业领域的劳动力、新生农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了非农产业,转移到了城镇。现在到农村看,在农村里有就业能力,比较年轻的劳动力,在家没有出去的,几乎没有。有些是年轻的女的在家里带孩子,我前几天去问,你怎么没出去打工,她说怀二胎了,在家带孩子。2003、2004年还发生了什么?第一次在媒体上出现了企业招工难,从此以后招工难一直在蔓延,几乎成为每年春节以后的一种常态,之后开始往中西部蔓延,劳动力供给发生了变化。当他不能以低的价位雇到人的时候,企业自然要提高工资,这是经济学太容易接受的现象了。工资的提高、人工成本的上升有它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发展到这一步了,劳动力的状况演变也到了这一步,我们必须去面对。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变化,所以我们才提出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是有一种倒逼作用的。

刚才讲到的“机器替人”,为什么企业提出来,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倒逼。而且我们要保持在劳动密集型领域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现在我们相对于过去,人工成本的上升,至少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们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相对于其它一些劳动力成本比我们低的国家,我们虽然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不如他们,但是对吸引投资来讲,绝对不仅仅只看工资,还要看劳动者素质,要看基础设施,要看整个配套产业,要看整个大的投资环境,我们这方面的优势还是具备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发挥好。怎么办呢?

第一,从工资的角度来考虑,确实有一个怎么去引导问题,要保持我们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工资的政策、工资引导上,应该是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提高的幅度,怎么合理把握,来继续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我昨天看到的情况,今年上半年是六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去年是13个,前些年都是普遍提高,提高速度明显在放缓。幅度也有所下降,这六个地区今年上半年提高以后增幅平均是11%,这是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的,去年同期13个地区提高之后平均增幅是13.5%,今年明显下降。

第二,保持竞争力,恐怕更重要的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保持我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潜力,拓展和发展的空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方面中央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我们来讲,就是怎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整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来讲,希望还是在创新驱动。只有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全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全中国保持竞争力的希望所在。

第三,具体就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并不是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这样。当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过去有一个迁移的轨迹,叫做“雁阵模式”或者“雁阵模型”,就是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像大雁那样不断往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迁移。但是在中国这么个大块头经济体里面,这种“雁阵模型”是可以让它改变方向的,不一定全部转移到那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也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梯队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让雁阵模型往这边引导,这是保持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必要的份额,继续保留这个领域一部分就业岗位,毕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从素质到文化水平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在这个领域继续占有必要的就业份额,解决好我们的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