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9位省领导任河长:书记挂帅 解决“九龙治水”难


来源:澎湃新闻网

江西水利厅厅长罗小云。

原标题:江西9位省级领导任河长:省委书记挂帅,解决“九龙治水”难

水,是江西最优势的资源之一,也是主政者的压力所在。

江西水利厅厅长罗小云,作为江西水利系统的“掌门人”,既要确保该省“五河一湖一江”安澜,也要努力勾画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蓝图。

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的江西如何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015年11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高位推动,在全省境内河湖实施“河长制”。此举虽不是江西首创,却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

“河长制” 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落实地方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河湖管理保护方面主体责任的制度创新。

8月25日,澎湃新闻在江西走访了解“河长制”的落实情况时,采访了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罗小云。他说,与其他省份侧重“治理”不同,江西推行“河长制”更突出“保护优先”,“我们的特点是‘高位推进,全面覆盖’”。

罗小云说,江西水系的特点是,除了长江在江西是一小段,其他河流基本上全在本省境内,江西“河长制”的设计覆盖了全省的河流湖泊保护。”

江西省委书记担任江西省总河长,省长任副总河长,7位副省级领导分别担任“五河一湖一江”的“河长”。罗小云认为,这种河湖管理的最强团队,解决了“九龙治水”过程中“群龙无首”的问题。

澎湃新闻采访获悉,“河长制”在江西省内推动,规格之高可谓空前。而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可不是挂名而已。江西省将“河长制”责任落实河湖管理与保护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江西省委组织部负责考核、审计厅负责离任审计。

省委书记任总河长,正研究追责制

澎湃新闻:江西的“河长”是如何设置的?

罗小云:按照《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由省、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省、市、县(市、区)党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担任河流“河长”。

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西的总河长是省委书记,副总河长是省长,然后按照“五河一湖一江”分了七大块,省委副书记负责江西最大的一条河流赣江,分管农口的副省长负责最敏感的鄱阳湖。为什么最敏感?因为它承接上面五河来水,下面还有一个长江连着,所以这是最敏感的一个区域,任务比较艰巨。

分管环保的一个副省长担任饶河河长,这是相比其他河流,目前治理最困难的一条河。

省人大常委会两个副主任分别负责抚河、信江。

省政协两位副主席,一个对应修河,一个对应长江(江西段)。

澎湃新闻:江西“河长制”的总体定位是什么?

罗小云:从全国来看,“河长制”并不是江西的首创,有些地方已经搞了,也带给我们一些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但我们江西的定位不一样,我们实施河长制主要基于生态立省、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考虑,与其他省份“治理为主”的定位相比,我们的定位就是“保护优先”。因此我们去年在提这个方案的时候,也是希望稳妥地探索推进,因为一旦一个政策“一刀切”,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矛盾。在去年构建河长制推进的时间程序上,我们也是分步实施、分年完成的。

澎湃新闻:具体是怎么分步实施的?目前进展如何?

罗小云:按照方案里的目标,到2015年底要建立县级以上“河长制”组织体系,2016年要完成县以上试点,2017年要全境河流实施“河长制”。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去年11、12月两个月我们落实了省里面布置的七条河流的河长设置、组织构架体系,全省河长的名单落实下来了,还确定了23家省级职能单位的具体负责人,并完成了县(市、区)级以上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6项制度,其中,《江西省“河长制”省级会议制度》、《江西省“河长制”信息通报制度》、《江西省“河长制”工作督办制度》、《江西省“河长制”考核办法》这4项制度在今年的总河长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还有一项责任追究制度已经纳入《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另外还剩一个奖励表彰制度,因这项制度需单项申报,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向国务院申报。

汛期里“河长”带头清垃圾

澎湃新闻:“河长制”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作用了吗?

罗小云:防洪工作在“河长制”本身的构建中涉及到了这方面的思想,但是“河长制”的工作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各部门原有承担的职责,不去做调整,各部门在做相关工作过程中,出现职责交叉或者盲区时,通过“河长制”这个平台来协调处理。按照这个原则,在今年防洪工作中,江西整个防洪体系能做的工作基本都做到位了,所以就没有动用“河长制”这么一个方式来开展防洪工作。

但是今年1号台风来的时候,那天正好我陪领导在下面检查工作,鄱阳湖湖面阵风当时达到7-8级,当时看到有从上游漂下去的垃圾,在康山大堤这一段正好受西南风影响,吹过来的垃圾成片成片的,在现场我看到有2辆垃圾运输,还有十几个环卫工人,在清理湖面上的垃圾。当时我就问县委书记‘怎么防洪的时候在这里清理垃圾’,他说“不是搞了一个‘河长制’嘛,我是总河长,这么多垃圾,我不要负责清理啊?”那时我感觉到戴了“河长”帽子的同志,他已经有一种思想上的自觉了。所以如果要说“河长制”在今年防汛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的话,这是我发现的一个点。后来我又问过九江那边靠湖区的几个县,在防汛过程中也在履行这个职责。

“九龙治水”格局未变,“河长制”是纽带

澎湃新闻:“九龙治水”的问题能解决吗?

罗小云:从治水关系上讲,我们实行“河长制”并不是改变“九龙治水”的格局,而是更加有效地促进协调多部门来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河长制”实际上是构建了一根纽带,搭建了一个平台,当在“九龙治水”过程中出现部门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时,可以通过“河长制”平台来予以协调。

澎湃新闻:以前的“九龙治水”为什么难协调?

罗小云:以前,部门协调出现矛盾时,大家都会找自己的分管领导,但分管领导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协调过程中很可能导致问题搁置。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实施河长制,各地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在分管领导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由他们来“挑”这个头,不管涉及到几个行业都会得以推动落实。另外,我们都知道水的问题往往都是“现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这就涉及到诸如城市建设、企业排污等一些可能影响到治水的问题,这些也都需要通过“河长制”这个平台也来协调。因此,“河长制”实际上是发挥了协调、调度和监督的作用。

澎湃新闻:“河长”的级别高于分管领导?

罗小云:总河长是党委的一把手,理论上有这样一种设置。

澎湃新闻:江西被列入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其中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一个目标要求,而国家层面还有其他一些文件,比如“水十条”也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提出一些目标要求,这些目标之间关系如何理顺、如何落实?

罗小云:你刚才举“水十条”的例子,实际上是在具体的治水过程当中确实存在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问题。我们江西在实施“水十条”的过程中,大家观点很明确,主抓部门是环保,但是环保在抓这项工作的过程当中,他同时牵涉到水利、农业、林业、交通都有。是哪个部门的职责哪个部门做,如果说是做的不到位,首先是环保,它作为“水十条”的贯彻、牵头主体去跟这些部门协调,如果说它在这个协调过程当中,认为有情况协调不了,可以交到提交到河长办这个平台。

澎湃新闻:这个平台如何运作呢?

罗小云:我们河长办这个平台运作的方式,分了四个会议形式:一个是总河长会议,这是最高决策层;第二个是流域的河长,主要是重点事项抓落实;第三个层面就是责任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这是各部门工作之间产生矛盾时来进行协商。如果是协商成了,马上由河长办来通知相关的部门按照这个意见去实施,如果是协调不成,就交给河长甚至总河长去拍板。一旦定下来,那就必须要实施了;第四个层面是联络员制,联络员就是把平时各单位做工作的进展、问题等信息,常规的工作信息都可以提供过来,由河长办集中汇总,梳理出问题提交到联席会议上协商。我们这4个层级的设置各有各的任务。“河长办”做事,就是专门啃硬骨头的,你要说的治水也好,涉及到类似于“水十条”这些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也好,在实施中出现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去解决。

意料之外:河长招商自觉拒绝污染项目

澎湃新闻:最后从你切身感受到的体会,谈谈“河长制”实施前后有哪些改变?

罗小云:河长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是明显的,尤其在一些影响河湖健康的问题治理上,以前可能容易出现部门之间、上下游地区的推诿、扯皮,但通过“河长制”工作机制的有效协调,工作成效明显提高。

比如整顿采砂问题就有一个非常鲜活的事例:今年2月份,针对媒体报道我省抚河和信江的采砂问题,涉及到的两位省级河长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河长制工作机制予以协调解决,两天时间内全部规范到位。

还有一个现象让我感触颇深。实施“河长制”后,各地党政领导都担任着地方的河长职务,大家在进行招商引资时更加慎重,自觉地把经济发展、污染问题挂起钩来通盘考虑。正如有的县领导就说:“污染项目一旦引进来,最后还得由我这个河长来治理,那我们坚决不要。”类似这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正在慢慢形成,这也是我在参与“河长制”制度设计之初没有想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yuwj]

标签:水利厅 河长制 九龙治水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