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李正连:磨砺大国剑锋,锤炼东风剑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题: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李正连:磨砺大国剑锋,锤炼东风剑法

李正连深入训练现场检查指导。 陈双维 摄

李正连深入训练现场检查指导。 陈双维 摄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题: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李正连:磨砺大国剑锋,锤炼东风剑法

作者 陶社兰 蔡瑞金 李永飞 杨永刚

关山重重,长剑引弓,发射“零秒”即将到来。天上,卫星过境侦察窥视;空中,电磁迷雾笼罩覆盖;林间,“蓝军”分队潜伏袭扰……

指挥所里,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李正连鹰隼般的目光,凝视着电子地图上不断变化的电磁频谱曲线、气象卫星云图、空情预警信息等,在多维立体的战场空间里寻找火力突击的发射窗口,指挥一枚枚导弹直刺苍穹,精确命中目标。

这位从军30年,荣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的导弹旅长走出指挥所,仰望导弹腾空划出的轨迹,一幅新的“砺剑图”已在他心里勾划开来。

李正连对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分队官兵进行动员。 陈双维 摄

李正连对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分队官兵进行动员。 陈双维 摄

他坚持用打仗标准抓备战

记者夜探该旅,正赶上一场不打招呼的应急拉动。子夜时分,刺耳的“战斗警报”划破夜空,官兵迅如捷豹,驾驭着战长剑,转瞬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

“‘箭在弦上’已成常态,部队闻令‘随时能战’!”李正连的大嗓门,源自一份满满的自信。然而2009年李正连刚当旅长之时,心中却充满忧思。

赴任之初,李正连组织战备拉动,发现不少战士连警报讯号都分不清楚。时隔不久,整旅千里转进执行演练任务,基层营连的战备物资“锣齐鼓不齐”。

“这种状态能打仗吗?”作为旅长,李正连清楚,部队组建时间不长,要在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导弹营盘,实属不易。但他更清醒,部队组建一天,就得备战一天!

李正连带动全旅官兵树起打仗标准,反复锤炼战备“组合拳”。他打起背包住进发射一营搞试点,白天实地查短板,夜里挑灯定措施。一种行动一种行动地研究、一个物件一个物件地规范,不仅对战备所需的物资种类、数量、装卸载顺序等作出规范,还按照规格大小,体积重量、功能特点进行模块化、标准化配套储备,使整营应急出动时间缩减2/3以上。

那年盛夏,一位将军到旅里视察,突然问:“你们整旅轻装紧急集合,需要多长时间?”李正连一愣:训练大纲只对整营整连紧急集合有规范,整旅没作明确要求,部队也从未搞过此类训练。他凭着对部队的掌握,稍稍定了定神说:“一小时左右!”

“给你们30分钟!”将军说。李正连冲向作战值班室,警报骤然大作。

22分钟,全旅集合完毕!将军审视着这支虎气生生的部队,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一夜,李正连却辗转难眠:大纲没要求,就代表打仗不会用得上吗?

实战需要,逼着思维升级。李正连组织训练骨干,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部队地域特点等,建立完善三级岗位执勤防卫力量、三级联动应急处置力量,建立全天候预警监控值班机制,研究细化13种战备方案和12个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全年轮换值班、循环滚动训练”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高戒备值班拉动、整旅全装拉动、防暴处突等“七个拉动”,探索的常规导弹部队“四级”值班待战模式在火箭军部队全面推广。

李正连与技术干部研究专业问题。 陈双维 摄

李正连与技术干部研究专业问题。 陈双维 摄

他坚持从难从严摔打部队

发射演练年年搞,但这种打法,很多官兵还是第一次经历——

那年秋天,该旅千人百车挺进训练场,刚刚抵达就接到战斗命令,趁着夜幕完成火力突击演练。照惯例,以往驻训都分“三步走”:长途机动、安营扎寨、训练发射。而这一次“未扎营帐,先打一仗”。

此役,“设计者”正是李正连。旅参谋长孔强说:“看似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旅长抓训练,专盯‘七寸’打!”

“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是实战化训练的最高法则。李正连告诫官兵说:“对军人而言,能打仗是基本要求,能打胜仗才是终极目标。打胜仗缺什么,平时不用实战化补回来,战时就会用鲜血来弥补。”

2013年,部队首次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李正连自抬门槛:不外请专家,独立组织实弹发射;按照作战需要,全流程发射演练;全员备战,随机抽点发射单元。

“从难从严固然重要,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有人好意提醒。李正连态度坚决:“这一步,不迈不行,迈慢了也不行!”

作出这个决定,李正连心中是有底的。为了锤炼部队独立发射能力,他带着部队做了大量“功课”,“甩拐”行动初见成效,今天必须拉到演兵场上“溜溜”。

鏖战一个多月,李正连铆在阵地三十多天。这一仗,不仅实现“四个首次”,还刷新该型导弹新模式发射最佳精度。

如今,3年过去,“四个首次”又衍生出多项“军规”——连续部署转换、连续火力突击、变换发射阵地、变换打击目标、变换通信手段……新的“战场法则”,让这个导弹旅战斗力突飞猛进。

他坚持瞄准战场创新战法

李正连喜研兵法,略谙棋道。曾有棋师面授机宜:“常人走一步看一步,高手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五步十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正连说:“棋道如此,兵道亦然。”

李正连认为,“作为导弹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特殊地理环境和极端天候条件下、现代战争夜战夜训的‘四难’条件下‘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就是实战!”

这是他多年练兵打仗的心得。2011年,战略导弹部队首次组织旅旅对抗演练,李正连披甲出征。鏖战月余,斗智斗勇,李正连带着官兵研战法、破袭扰,一路鏖战,险胜而归。

这次凯旋,助推该旅跨入军事训练一级旅行列。李正连却无喜悦之色,他一一复盘重新审视战局:克敌制胜,不仅要剑刃锋利,更要剑法过人。

正在李正连勾画“对抗蓝图”之时,一纸命令将他调到火箭军机关,专司研究作战训练问题。一年半时间,他参与筹划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蓝军”,组织了首次红蓝对抗演练,探索总结出“三步四法”对抗训练模式,一种全新训法载入史册。

2013年6月,李正连离开京城,再次回到这个塞外劲旅,带回的一份份“新剑谱”,为部队插上腾飞之翅。

磨砺剑锋,离不开“磨刀石”。可“信息化蓝军”远在千里之外,怎么办?李正连提出:依托教导队组建蓝军分队,添置无人机、干扰器、特种作战等设备,让演兵场上多几匹“狼”,常态化开展对抗训练。

起初,官兵以为蓝军分队不过为了“装装样子”,几个回合下来才发现“狼性十足”:部队安营扎寨,无人机模拟“卫星临空”拍摄的图片上,十几处暴露点分毫毕现;待机地域,黑黢黢的树林里突然蹿出蓝军分队,一路袭扰破坏;发射前夕,通信遭到干扰,指令无法下达。

演兵场上,部队被蓝军分队折腾得叫苦连天,李正连却躲在指挥所里兴奋不已,主动给蓝军分队当起“参谋”,出主意、教狠招。

2014年夏,李正连带领部队再次挥师沙场,挺进火箭军红蓝对抗演兵场,与信息化蓝军交手。演练72天,5次部署转换、78次特情处置、29次发射演练,李正连带领官兵屡屡奏响凯歌

班师回营,李正连却组织官兵进行检讨式总结,梳理出100多个薄弱环节,成为创新训法战法的风向标。

2016年初,李正连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他感慨地说,从军30年,获过无数奖,但我最喜欢这个荣誉:“砺剑尖兵”。(完)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