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千股跌停后上演绝地反击!顶级大咖怎么说(亲笔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条主线是受益于改革的,比如农业供给侧改革、国企混改、军工、去产能加码扩围、一路一带、PPP等。“积木式创新”的核心是高校研究与企业研发相结合,产业间各个要素要求标准化、专业化的同时,找到自己的长板协同合作。

小伙伴们,这两天的A股行情或许让你简直了。经历“千股跌停”重现的“黑色星期一”后,周二大盘终于迎来V型反弹。

这也是多个重磅事件密集来袭的一周。接下来,我们将迎来达沃斯论坛、英国宣布脱欧路线图、特朗普正式宣布就职、美联储发表重要讲话等一系列大事件。

千股跌停辞旧岁,万民爆仓迎新春。一年一度的新春特别策划《投资家亲笔信》又和大家见面了!21君特邀数十位顶级大咖,包括经济学家、金融家、首席分析师、上市公司董事长、创业领袖以及创投家,360度解读2017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告诉你投资机会在哪儿?

2017年,宏观经济大势怎么走?

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阶段性探底。

贾康.jpg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从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龙头指标GDP报出6.7%的增长率,第四季度很有可能还是6.7%左右,一个年度“小平台”的表现为多年来绝无仅有。我认为可以谨慎乐观地预测:2011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下行中,有望在2017年完成较明显的探底。

现在有很多学者和企业家判断还要经历一两年触底,更悲观的说是三五年触底,但我总觉得2017年应该很有可能看到这样一个阶段性探底,跟着应力求实现启稳。启稳以后,对接的就是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平台,这个平台争取要走八年、十年,至少是我们主观上要努力的。

宏观调控方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力求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持一定水平的赤字率和积极稳妥运用政府债务手段与相关政策工具,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兜底需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方面:应保持必要的稳健中性,适当处理“相机抉择”的工具组合,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注意防范风险。财政、金融都需注重“寓调控于改革”,大力推进PPP等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发展,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护生态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深化改革是2017年的重点任务。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我认为要精准有效施策、振兴实体、抑制泡沫。更重要的是,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正面的说法——保护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是供给侧最稀缺、最宝贵的要素。

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策有: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房地产制度建设上, 应“标本兼治”,实现“治本为上”。

守风险底线,投资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李迅雷.jpg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迅雷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展望2017年,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GDP增速降至6.5%,我判断可能还略低一些,或至6.3%。当然,即便是6.3%的增速,依然是不低的,尤其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因此,要实现该目标,还得靠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 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中求进”这一提法最早是在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1年是这轮经济见顶回落的起始年,之前更多的提法有“跨越式增长”和“弯道超车”。“稳中求进”意味着“稳”是前提,即要有“底线思维”,稳增长的底线不能破、触发风险的底线不能碰,也意味着“进”的空间不大,很多事情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我认为,投资者对2017关注点不应该在增速到底是多少,或经济会否见底这类的问题上。我觉得,防风险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反省的是,导致风险难以释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维持经济高增长的确可以避免风险,但为增长而采取的投资拉动模式,本身又会累积风险。

对于2017年而言,房地产行业倒不用担心泡沫破灭,政策的用意是不让泡沫继续扩大,这就需要抑制房地产投资,但住宅用地的供给和热门城市的购房需求依然还是管制,所以,局部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会同时并存。对于供不应求的区域而言,房价上涨的空间依然存在,只是上涨在时间上估计要等到十九大以后。此外,酝酿中的房产税将是对投资楼市的一大掣肘,只是推出的时间窗口很难选择。故楼市的投资机会仍然是结构性的,区域分化现象会日渐突出。

债市的调整估计还会延续,利率处于过去十五年来的相对低点,其适度上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或因为稳汇率与稳利率这两大目标很难同时实现。股市活跃对于当前的国企改革和去杠杆都有利,所以,从政策层面看,股市更应该扶持而非打压,前提是不要让金融机构过度介入、肆意炒作而导致经济脱实向虚。

既然是深化改革之年,改革带来的最大机会在哪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我觉得,尽管解决三农问题很重要,但因第一产业在GDP的占比不到10%,故不是当前最紧迫的改革任务。我认为国企改革应该列在所有改革之首,因为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密切相关。

在资产配置方面,我认为居民家庭应该对现有资产配置结构做出调整:减持房地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过去15年来,几乎每年都是债券的牛市,因为利率在不断下行,但2016是否已经达到低点了?故应该减配债券类产品。

在经济依然下行,股市缺乏基本面支持的2017年,难有趋势性行情,在震荡起伏中,跌出来的是机会,涨上去的是风险。对资本市场而言,尤其要关注十九大前后的资本市场政策动向。

 

2017股市没有指数级机会,房价持续调整。

任泽平.jpg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任泽平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2017年,预计经济将在需求侧二次探底,但供给出清,呈现“新5%比旧8%好”现象。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

股市:2017年股票市场从水牛转向业绩牛,没有指数级机会,但结构性机会比较多,围绕业绩和改革两大主线展开。

第一条主线是受益于改革的,比如农业供给侧改革、国企混改、军工、去产能加码扩围、一路一带、PPP等。

第二条主线是业绩超预期的,比如,价值股中供给出清充分和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成长股中用业绩证明自己的,比如受益于通胀、利率不敏感的行业有农业、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石化、银行、黄金等。

债市:去杠杆带来大起大落,2017年中期经济通胀下行为债市带来交易性机会。2017年出口和制造业投资会改善,但房地产投资和库存会变差,经济通胀可能在2-3季度前后重回下行通道,将为债市提供基本面环境。

房市:本轮房价调整可能持续到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关键看长效机制。由于当前调控主要是通过限购限贷控制需求,如果土地供给跟不上和长效机制建立不理想,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房价面临新一轮上涨压力。如果长效机制能够建立,尚有转机。

汇率:人民币贬值最根本的原因是前期货币超发和改革迟缓,中期仍有贬值压力,货币当局面临保汇率、保外储和保房价的新不可能三角。在短期虽然央行干预可以起到阶段性稳汇率的效果,但也付出外储消耗、加强管制、高估压力仍存的代价。

黄金:特朗普新政、美国经济通胀前景与2017年黄金价格走势。如果2017年特朗普新政遇阻,美国经济复苏和通胀不及预期,美元有望回调,黄金可能反弹;反之则美元走强,黄金可能延续下跌。

在撕裂与矛盾的世界里回归常识。

管清友.jpg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2016年,我认为是“撕裂与矛盾的一年”。

2017年,投资者如何更好的活下去?

展望2017年,不确定性事件依然密集,若想举重若轻,跳出短期以中长期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切将会变得格外重要,在撕裂与矛盾中尊重常识是未来资本市场生存的重要法则。

两个判断:

第一,需求的长期弱化没有发生逆转,我们看到的货币转财政造成的需求反弹只是中期拐点。

第二,经济基础的动能弱化会明显反作用于上层社会和意识形态,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趋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更好地活下去?回归常识是必然。什么是常识?无论什么资产价格涨多了是会跌的、投资股票要看企业盈利的、一致性预期往往是错的、投资决策是需要独立的、盲目跟风是会付出成本的,此谓常识。

不要迷信成功者,成功者的经验大多不可复制,其核心也多不可为外人道也;不要嘲笑别人,无论预测错误还是投资失败,都要从别人那里吸取教训。这既是写给投资者的话,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话,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中国具备良性去杠杆的条件。

王庆.jpg

——上海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通过梳理历史上其他国家“去杠杠”的经验教训,我认为:中国的高杠杆问题总体仍然可控,具备“良性去杠杆”的条件。

首先,中国的整体杠杆率仍然处于可控区间。

其次,中国高杠杆问题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大家观察到一个令人不安的背离:在中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高点一路下行的同时,杠杆率却在节节攀升。

结合以上两点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杠杆率很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去杠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调整负债结构和放慢负债率的上升速度。

总而言之,相对从容的货币政策运作空间辅以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中国经济在“去杠杆”的进程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赢得时间。这个时间窗口越长,出现突破性技术进步的概率就越高;更重要的是,与其它经济体相比,中国还可以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带来制度红利。

工业4.0须生态投资,瞄准三种通用目的技术

胡权.jpg

——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胡权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目前国内一般制造大都过剩,虽然有机会实现供给侧改革,通过创新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但推动产品创新的基本技术,仍然是装备制造。因此,关注装备制造的通用目的技术,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具体来讲,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它们实际上代表了所谓通用目的技术的可选项,这也意味着在工业领域,将出现一批平台级的企业。

工业4.0研究院把这些通用目的技术分为三种:一种是模块或设备层面的通用技术,它可能的呈现形态是具有智能化功能的雾盒子(利用雾计算的设备),在GE的体系中被称为Predix终端;第二种是从产线视角的制造操作系统,也被称为MOS(Manufacturing OperatingSystem),可以从MES的基础上演进过来;第三种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到工业云的服务能力,可以承载诸如预测性维护以及物联网金融等先进业务。

对于投资基金来讲,要覆盖以上提及的三个通用目的技术领域,并让它们发挥效用,需要建立工业4.0生态投资的理念,简单的投资一个掌握某项具体技术的企业,并不能帮助这家企业提供通用目的的解决方案,只有投资一系列的企业,才可能组成某个工业4.0生态,最终为投资者提供具有确定预期的回报。

如果从投资的全周期来讲,恐怕要从项目开发、尽职调查、项目论证、投资决策到投后管理等都需要做出改变,用工业4.0生态投资的理念来指导相关工作,并瞄准通用目的技术中的佼佼者,通过投资者和企业家两者共同努力,推动真正的工业4.0生态发展,才可能实现其目标。

在“分化”中寻找从1到N的机会。

邱国鹭.jpg

——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展望2017年,在大的宏观环境上,我们认为将是以“稳”为主。12月中旬,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篇社论,在1200字的社论中,用了30几个“稳”字。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从政治周期、经济周期还是从国际格局的变化,政策的目标都是希望求稳。套用中央文件中的语句,“稳中求进”,这是我们对2017年投资的总基调。

在结构上,我们将继续从市场的“分化”中寻找投资机会。

在大的格局和判断下,我们不去担心半年、一年的经济波动,也不去担心半年、一年的市场涨跌,我们只要努力寻找市场“分化”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过去几年遍地都是从0到1的故事,而2016年大多被证伪。相反,对于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从1到N的机会。我们不试图去捕捉特别高难度从0到1的跳跃式变化,我们要寻找的是可预知性的、可延续性的从1到N的机会。

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许多从1到N的机会。有些行业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将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原来跟随别人到后来引领市场,就像过去几年的手机、汽车;有些行业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行业格局的变化、集中度的提升,从一片红海转变为寡头竞争的格局,从而带来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飞跃式的上升,就像十年前的白电;另外还有一些中国制造的行业龙头正在成为世界的龙头,这是另一种从1到N的方式。我们将沿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思路持续研究和挖掘,力争把握其间的投资机会。

金融投资家们如何布局金融版图?

投资理财绝不能光想着赚钱,忽视了风险。

赵子良.jpg

——华夏保险党委书记、总裁赵子良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刚生下来都不是王思聪,忙活一辈子还是成不了王健林。生在现代社会,陷身都市洪流,我们既要努力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又要享受生活,“我的地盘我做主”。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不断尝试寻找平衡点,这大概就是21世纪的“新常态”。

要做到不忘初心,首先要找回初心。作为一位保险从业人士,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点:投资理财,绝不能光想着怎么赚钱,忽视了抵御无处不在的风险,而是要利用“保险”这一工具,在财富增值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在过去的五年里,市场规模先后赶超德国、法国、英国,2016年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业正在实现大国崛起,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

在我看来,人活一辈子,一定要快乐。积极进取的人,可以变成“工作狂”,奋斗不息,孜孜不倦;性情淡泊的人,也可以满足于“小确幸”,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喜欢,都是合理的。但是你在快乐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风险,这才是对自己和家庭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金融科技战略转型正当其时。

陈心颖2.jpg

——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传统金融机构面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互联网企业以轻资产不断蚕食现有业务并快速发展,如何迅速抓住机会在金融科技新时代中赢得一席之地,我认为有三类模式:

模式一:快速追随者,购买技术和服务快速推进创新进程。

模式二:核心业务技术主导者,主导推动核心业务的科技变革。

模式三:创新商业模式开辟者,打造金融科技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金融机构都应对科技研发投入、人才的培育、创新文化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推进创新,基业长青。

资产荒背后是“心荒”,保险资管要适应新常态。

王和.jpg

——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保险资产管理也面临着相同的考验,尤其是资产荒问题。保险资产管理想要适应新常态,关键是解决好心态和能力问题。

新常态需要新心态。适应新常态,好比一个人从跑步机上走下来,不仅身体需要适应,心态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从表面看资产荒导致心慌,但资产荒的背后其实是“心荒”,因为如果缺乏对时间和规律的敬畏,缺乏对保险和投资逻辑和原理的尊重,经营理念荒芜,则容易导致经营状态慌乱,资产荒成为必然。

新心态具有两个重要内涵:

一是回归价值经营理念,对时间要心存敬畏,回到绝对价值创造的理念。

二是解决预期管理问题。

新常态需要关注新风险。在新常态下,特别是经济下行带来的低利率时期,保险业面临着巨额资金的配置与再配置问题,挑战和压力不言而喻,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高度关注风险,尤其是新风险形态、风险的传染和叠加问题。

新常态要靠新能力。用传统的观念、技术和能力是难以适应新常态,力不从心是新常态下可能的窘境与无奈。因为新常态意味着新挑战,新能力就是必要和必然。不仅如此,新常态下靠的不仅是技术和能力,还需要理念与创新,更需要敬畏和定力。

网贷进入下半场马太效应凸显,牌照成关键

徐红伟.jpg

——盈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2016年,互联网金融走过了非同寻常的一年,“监管”“合规”成为核心关键词。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行业的优胜劣汰在加速,优势公司占领了更多市场,投资人的收益也获得更多保障,行业依然行驶在高速和良性的发展轨迹上。

站在2017年初的时点来看,网贷行业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走进规范化和理性化的阶段,行业发展正式进入下半场。2017年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投资人关注:

(1)行业集中度上升,马太效应加剧。

(2)大额业务处置,小微业务崛起,平台竞争白热化。

(3)横向扩充投资品类,财富管理线上化,牌照成关键。

(4)平台分化发展趋势明显,传统实体企业布局产业+互联网金融。

从上述趋势来看,网贷行业的投资人在2017年更应注重平台和所投项目的选择,应采取稳健的策略,摒弃竞争力弱的平台,关注平台和项目的合规性。相信,在经过平台合规审核及备案之后,网贷作为中收益、中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将成为更多投资人的选择。

股权投资的黄金时代就在前面。

刘泽辉.jpg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过去的一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依然波澜壮阔。国家的双创政策仍在发酵。从中央到地方,从央企到地方国企纷纷成立多只巨无霸型的基金。十亿刚起步,百亿才算数,千亿基金也成为了现实。财富效应和媒体宣传的效果真的太大了,普通百姓也纷纷加入了高风险的股权投资行列。很多橱窗项目成为大爷大妈追逐的对象,风险逐步集聚。

虽然寒冬的警报屡屡响起,但是巨量资金的涌入,导致投资的节奏依然没有放缓,每家基金的投资也丝毫没有减少。

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2017都已经来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会更加鼓励和支持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人民币机构投资人的队伍会更加壮大。而市场化母基金和金融机构会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主力。由于外汇政策的原因,跨境投资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币投资基金作为主力军,继续奋勇向前。融资市场会逐渐分化,核心团队稳定,业绩突出的GP将不再为融资发愁。吹牛的投资人,则将逐渐被历史所淘汰。行业专业基金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资金也会向它们倾斜。

文娱传媒、体育、旅游、AI、信息技术、健康医疗行业将继续成为行业的投资热点。但是,投资人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初创团队的融资能力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一句话就是,股权投资的黄金时代就在我们的面前。

是时候该让金融“脱虚向实”回归本质了。

朱永强.jpg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董事长朱永强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2017年开年,中国经济去杠杆进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及监管层都多次发声强调“要抑制资产泡沫,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将对此前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进行拨乱反正,金融业也将脱虚向实、正本清源。

由于货币增速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速,近几年,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是最令人关注的经济问题。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造成金融资产巨量膨胀、资产价格爆发式上涨;投资效率下降,导致资本相对过剩,但货币并未传导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依然不振。可见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这也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高杠杆横行,各类金融工具层出不穷。2016年初和年末资本市场的几件大事,又可窥见金融杠杆的崩塌所带来的市场强震。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速出台监管政策,改革金融模式降杠杆势在必行。金融,是资金的融通,是价值的发现、资源的匹配、风险的定价及转移。金融业要站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脱虚向实,拥抱社会,成为社会有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本清源,是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把颠倒的矫正过来,是时候该让金融回归本质了,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杠杆,收回过高的流动性,让信贷资金归位,投向实体经济。

而在这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金融业中的知识资本、智慧资本、人力资源价值远远大于资本的价值,这是金融运作几千年颠覆不破的真理,而国内金融行业近十年却表现为资本大于人力,人力大于智慧,而不是资本服务智慧。必须要回归本源,让智慧驾驭资本。只有这样行业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2017年,金融业脱虚向实,任重道远;行业治理正本清源,回归本质。

企业的未来向何方?

创业者应像网红自媒体一样,善用互联网。

徐小平.jpg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据说,2016年是投资界的“寒冬”。但真格基金不惧“寒冬”,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贪婪,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更贪婪!

虽然经历了“寒冬”的洗礼,青年人的创业潮却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更强音。

我认为,这背后展现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一种全新的奋斗价值观在生根发芽——通过个人奋斗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创业者表示是在为实现理想和财富梦想在创业。青年人创业或是加入创业公司,逐渐成为了常态,已经不再是职业选择的特例。

展望2017,我想给准备创业和已经在创业路上的人几条实实在在的建议:

一、专注。真格基金碰到不少创业者自认为有精力同时做两三个项目,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创业就像谈恋爱、结婚,专注是必要条件,也是底线。

二、股权。团队比模式更重要,而优秀的团队必须要有合理的股权激励作为回报。如果一个创始人自己控股90%,不愿意与创业团队分享果实,让他们缺乏归属感。我们会劝这类型的创业者重新思考公司的股权架构。

三、品德。人生的路很长,一个创业者可以成功五年、十年、十五年,但是品格和品德才是最终使你一生辉煌的,或是曾经失败但能再次辉煌的东西。一个优秀的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正直。

城市的文明,来自构建这个城市的每一角落、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让自行车回归城市,干有温度的事。

胡玮玮.jpg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很多人问我,怎么想到创立摩拜,并在最初很多人都质疑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摩拜诞生的过程。

其实我本人是有自行车情节的。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给我买的——紫色的车架,白色的车座,超级漂亮,我用金庸小说中一个女侠的名字给它起名叫“紫衫龙王”,每天我都骑着“紫杉龙王”上下学。

后来,大学毕业,我来到大城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120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租了一间房。那时候没什么钱,但是日子过得简单、自在。

再后来,赚了钱,买了车,我开始每天开车上下班,不过感觉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街道变得越来越拥堵,我感觉反倒没有骑自行车那时幸福。

骑单车的时候,速度慢,与自然和城市融为一体,你就有机会感知到一座城市很多细微的变化。春天的时候,什么时候叶子开始变绿,什么时候开始飘柳絮,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等坐到方向盘后面,却感觉对城市越来越陌生,那种坐在车里奔驰在城市街道的感觉,有时让你很穿越,因为你真的体会不到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区别。这时候你也就忘记了最初来这座城市打拼的初心。

所以,我又买了一辆自行车,想重新认识这个城市。可我突然发现这个城市太大了,没有办法只靠自行车来穿行。而且常常是你想骑的时候,它不在,不想骑的时候,还得照顾它,又怕丢又得搬来搬去。拥有一辆自行车,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我想要一辆随时随地可以骑的自行车!共享单车这个想法瞬间击中了我——这就是我想做的,而且它必须是智能的,像小机器人一样服务于用户。

我觉得这个想法实在太酷了,一定要立刻行动。我惊喜的发现,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认为这件事很酷,很快就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被这个愿景所打动,加入到团队当中来,一起研发技术和产品、一起探索模式和方法论、一起努力推动中国创新走向世界。

然而,在更多人眼中,我们像是一帮疯子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很多人都跟我说,“你的车很快就会被偷光的,你太理想主义了”。

但我觉得,当你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用美好的方式来回馈你。

创投“虚火”越烧越旺,在跌宕中领悟敬畏。

厉伟.jpg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这两年的创投和马拉松非常相似:没用多长时间,这个原来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的“事物”,迅速成为了全民话题。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2016年的确有太多的利好因素。实业与股市不景气,大量社会资本转向创投。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募资的门槛大大降低。国务院出台“创投国十条”,创投行业第一次得到国家层面如此高规格的关注。临近岁末,IPO发审加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退出之路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和马拉松一样,创投的“虚火”有越烧越旺的趋势。

创投之火愈烧愈旺,一些创业者也浮躁疯狂。有些创业者整天梦想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热衷于讲故事、做PPT,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游走在各种各样的投资机构、投资人之中,很少琢磨怎么做好产品。

在历史上,创业以及创业投资,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变得如此轻狂突进、如此人傻钱多。

然而,正如马拉松运动一样,草率甚至轻浮的态度与行动,导致过去一年不断上演明星项目死亡的故事。

从业多年之后,我越发觉得,创投和马拉松,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和跑马拉松一样,创投需要耐心,需要专业,需要精心的准备,需要策略的设计。我坚信,创业投资,就是价值创造的“马拉松”。

与此同时,随着在这条“赛道”上跑的时间越长、教训越大、经验越多,两个字在我心中也便愈发清晰:敬畏。

对企业家的敬畏。

对出资人的敬畏。

对市场的敬畏。

对时代的敬畏。

企业不是可以无限吹大的气球。

毛振华.jpg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岁末年初,不少企业家读者朋友在忙于公司年会、总结和各种聚会联欢的同时,更让他们压得喘不过气的可能是背在企业肩上的债务。实体经济盈利难、债务负担重,这一年大家过得着实不容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刺激政策的出台,我国企业负债率蹭蹭上涨。中诚信国际研究团队的测算显示,我国总体债务率水平(债务/GDP)已达到254%左右。

企业扩张与吹气球是一个道理,气球吹得过大就会爆炸,企业扩张过度则会死亡。一旦企业扩张过度,或被要素资源约束,或被其他能力约束。当然,企业扩张太慢,也可能失去发展机遇,有扩张不足的风险。因此,在企业扩张过程中,要对度有一个合理的把握。

企业的成长有阶段性,企业的成长需要资本的支持,而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本支持。不同阶段找不同的钱,这是有规律的。企业在初创阶段的可以采用高息贷款或低价卖股的方式融资,而一旦发展至成熟阶段即可高价卖股、低息贷款。因此,企业家要清楚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寻找相应的投资者。

凛冬已至泡沫将破,却是好企业的黄金时代。

陈大年.jpg

——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 陈大年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新的经济寒冬。就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资本的态度再次出现极速的转变。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资本手里不缺钱,但没有勇气投资,因为他们不知道哪家公司更好。

经济的快速冷却,终结的是一个时代的泡沫,许多依靠故事,依靠投资活着的公司将会死去,而脚踏实地、真正自强不息的公司却因此获得了丰足的养料。我出身于农家,老家人常说,瑞雪兆丰年。经历一次极度严寒之后,质量较差的种子会死去,大量对庄稼有害的病害虫也会死去。冬去春至,那些健康强壮的种子将在一个更友好的环境里蓬勃生长。

企业的运营亦是同理。大部分伟大的企业都起步于经济危机之中,比如我们曾经试图成为的Disney。更具智慧的企业懂得在经济寒冬中储备实力,在开春的时候蓄势爆发,比如横跨多个经济周期的GE。过去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真正优质的企业,历经磨砺,更显价值。

所以,2017年将是进一步挤压泡沫的时代,也是价值回归的时代。用数据的声音替代经验主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足够专注,也足够耐心,做一个好企业,去迎接即将来临的黄金时代。

因为,这也许是最长的寒冬,这也许是最陡的雪坡。

这是属于所有踏实做事创业者的最好时代。

2017正是中国企业真正出海的元年。

王煜全.jpg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Frost &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中国企业如何与世界前沿科技接轨?

“积木式创新”的核心是高校研究与企业研发相结合,产业间各个要素要求标准化、专业化的同时,找到自己的长板协同合作。我们中国自然有自己的绝对优势,那么如何实现与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国家美国接轨,这里有两个条件需要了解:

首先,要熟悉国际规章制度,明确共同的国际规章制度,学会与小公司合作。

其次,要搞清楚研发与研究的区别,掌握先进科技的企业家才是最先进生产力。

中国在国际上的三大优势:

大规模的开放的复杂产品的制造、庞大的市场和资金。

全球协同研发中的每个部分都要选择最强的。现在的小企业协同,是强强联手,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但是每个参与者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因为他如果不优秀就会被淘汰,一旦有一个板是短板,就会被别人替换掉,所以永远会保持长板。这也是我们“积木式创新”的理论。

2017年美国川普上台,中美浅度贸易合作会受影响,但我认为这也正是中国企业真正出海的元年,正是中美深度合作、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大好时机。

企业家们的2017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面对种种质疑时的坚持。

王传福.jpg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针对城市空气污染,6年前,比亚迪推出了“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比亚迪电动车的销量,也超越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同行,成为全球第一。

那么针对交通拥堵的难题,我们在2016年推出了一项新的技术产品——“云轨”。我看到有人在网上开玩笑地问:“云轨”,是什么鬼?

这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它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不占道路面积,噪音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更重要的是零排放,可以说是为城市的治堵量身定制。

可是“云轨”一经推出,就引发不少质疑:一个民营企业怎么能做得了轨道交通?比亚迪哪来的底气和自信?

当然也有人问我,对这些质疑怎么看,其实我想说,在比亚迪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面对着各种质疑。可是,面对质疑,我却很有底气。

底气从哪里来呢?

我们的领先和底气,正是来自于面对种种质疑时的坚持。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城市汽车每年增速在15%以上,但城市道路增长仅有1%,道路的增速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速,路是越修越多,但车更多,最后还是越修越堵,路是给车修的,轨道交通是给人修的,发展空中轨道,地下轨道,给地面做减法,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从车轮上的城市转变为轨道上的城市,才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地铁是一种大运量轨道交通,造价高,适合于特大型城市。但比亚迪云轨是中小运量轨道交通,造价低,更适合中等规模城市,是治堵良药。

大健康产业革命即将爆发,在自我否定中变革探路。

魏玉林.jpg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玉林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在各行各业发展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依然一枝独秀。前三季度,医药工业增幅达到10.1%,上半年医药流通也增长达到12%,预计全年医药电商增速达到100%。特别是在中央“健康中国2030”宏观战略提出后,各地政府纷纷把健康产业纳入地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引人关注、政策倾斜、模式创新、资本聚集的投资高地,也是汇聚人才、聚集资源、招商引资的首选领域。

纵观国际市场,发达国家把健康产业作为消费结构转型的支撑点,围绕着大健康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涌现出许多服务项目和商业模式,在给客户带来极佳体验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大健康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刚需、抗周期等特性使它成为市场的新蓝海。

深化“混改”,轻资产与快成长结合

张玉良.jpg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从房地产行业看,本轮房地产调控如疾风骤雨而至,“一城一策”特点鲜明。目前,各地出台的调控措施除了对住宅产品进行限购和限贷,还采取严查拿地资金来源、

限制土地融资等手段。本次调控的本质,是要通过压缩市场成交量和去杠杆,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使房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不是要使房价大幅下滑。

房地产市场资金宽裕期结束的拐点已经来临,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和区域市场的分化还将加剧,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从“规模”向“利润”转变,增量市场萎缩,存量市场需要盘活,只做房地产,必然遭遇发展的天花板,找准定位,抢占资源,发挥协同产业优势,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

其次,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全力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更多更好新的投资并购机会正在涌现。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催生的投资并购周期。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向好的政策环境,培育构建新产业体系,形成有效供给,才能培育增长新动能,为下一次跳跃积蓄力量。

我认为,总的趋势是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使股权更加多元化,体制机制更加市场化、公众化、国际化。

人工智能将与更多行业、产品深度结合。

周鸿祎.jpg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著名天使投资人周鸿祎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人口红利消失后,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业务获取用户的成本大概是几年前的十倍甚至更高。因此,创业比原来更加艰难,行业也面临着一个比较冷的环境。虽然没有了人口红利,但在2017年,互联网科技公司、传统产业将享受新的技术红利,也就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

2017年,我们将会看到有越来越多与行业、产品深度结合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出现。与行业相结合,与产品相结合,这才是人工智能最踏实的做法。

现在人工智能的很多算法都是公开的,而且是开源的,因此传统产品才有可能基于大数据,通过深度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把人工智能技术跟自己所在的产业连接一起。

我觉得下一个所谓风口也好,机遇也好,物联网对于传统产业,能够将整个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变成另外一个真正巨大的蓝海市场。跟我们今天消费互联网相比,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

因此,2017年,相信会有更多传统制造业、实业,会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进行转型升级。

物联网正在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世界的安全问题给真实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2017年,类似的网络安全事件不会突然消失,可能越来越多,相关事件爆发会越来越频繁。

未来十年,缺乏创新和品牌的企业将被淘汰。

江南春.jpg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消费服务升级,高科技产品全面开花、互联网+产业充分发展变化的十年,谁能掌握和影响都市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抓住主流人群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精准化传播,将是未来十年品牌发展的关键。

而这一趋势,也将成为2017年的基调,深刻影响各个行业。

在中国新经济转型的今天,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学习星巴克这样优秀的企业,奋力长出品牌的翅膀,要么留在同质化价格血战的沙滩上。这是一个痛苦和焦虑的过程,但也是企业通过在消费者心中找到差异化价值,创建品牌优势的转型升级的必经路径。

未来十年,将是以主流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时代,是以争夺用户心智为中心的品牌时代,消费升级的浪潮将让低价低质的竞争不再可行。没有任何侥幸,缺乏创新和品牌的企业将被淘汰,同时,品牌聚集度将大幅上升,涌现出更多的千亿级品牌。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企业想要做到与众不同、成功转型,我认为有三条路径:首先是找到差异化的品牌价值,第二是抓住时间窗口饱和攻击,第三则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独特的心智优势。

2017年-2018年是痛苦的,需要耐心和坚持。

刘泽刚.jpg

——合纵科技董事长刘泽刚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中国目前现状是什么?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速发展,多数传统企业感觉到很艰难。这是一个必然,即传统推动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逐步满足,这些年支撑传统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是围绕着住、行、吃、穿,属于物质消费为主,为此对应的以汽车、钢铁、房地产、家电、基础设施等为主的行业的高速发展,那么再有几年,路、房子、家电等需求将低速增长或者进入徘徊状态,工业化时代基本完成,传统企业必须转型或者升级。同时一批新兴企业高速成长起来,他们代表了现在的潮流和未来。互联网正在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智能化正在走来、满足了吃穿住行后的娱乐消费服务经济正在兴起,同时国家推动的多项改革将会使一批企业获得发展机遇。

看清这个现状,就明白“L”型经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新兴企业成长替代传统企业更需要时间,因此痛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何适应潮流生存下来,同时如何主动推动潮流、领先潮流半步,借潮流发展壮大是企业家需要面对的课题。

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看太短容易失去方向。再有十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领先大国,国民生活也将进入发达国家状态,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将伴随着这一潮流走向世界、引领世界。

企业家的智慧就是静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内辨识潮流、踏好节奏,顺势而为,从而走向新辉煌!2017年-2018年是痛苦的,需要耐心和坚持。痛苦的过程中正孕育着美好的未来!

不要迷信成功者,成功者的经验大多不可复制,其核心也多不可为外人道也;不要嘲笑别人,无论预测错误还是投资失败,都要从别人那里吸取教训。这既是写给投资者的话,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话,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出品 21新媒体中心

总策划 贾肖明

统筹丁青云谭婷

特别支持袁一泓韩瑞芸柯志雄李致鸿周潇枭黄锴陈宝亮唐韶葵王营王帆陶力林坤王秋健

责任编辑李剑华张楠曾静娇毕凤至谢珍叶映橙梁宇芳陈思颖刘巷黎雨桐

流程编辑 曾静娇毕凤至

设计统筹 曾婷芳

设计贡昕周卉王冰李逸君梁翠萍

复盘大师【fupan5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