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FUN来了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未来几年一个不可忽视的变数:经济数据打假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来源:民生宏观,作者:朱振鑫、李俊德两年前,一则关于东北某些县经济总量超过香港的报道引发了各方对经济统计质量的担忧。两年后的今天,辽宁省省政府首次公开承认2011-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其他

来源:民生宏观,作者:朱振鑫、李俊德

两年前,一则关于东北某些县经济总量超过香港的报道引发了各方对经济统计质量的担忧。两年后的今天,辽宁省省政府首次公开承认2011-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水分。虽然只是一个省的数据挤水分,但对全国的影响却十分显著。根据我们的测算,辽宁对全国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出口额的增速分别拖累0.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在中央调结构、防风险的基调之下,未来挤出数据水分、提高统计质量可能成为趋势,这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一个不可忽视的变数。

一、辽宁数据造假对全国数据的影响:小块头带来大冲击

虽然辽宁省的经济总量并不靠前(占全国GDP约4%,排名第10),但由于其数据水分太大,挤水分对全国数据还是造成了显著冲击。我们选取了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收入和出口额5个比较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辽宁省数据造假对全国的影响。

以14年为分界,辽宁各项经济指标在10-14年下降相对缓和,从14年起出现显著的下滑。其中,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至今,而公共财政收入和出口额在16年有所好转。除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排名24/31外,辽宁其他四项经济指标增速都是全国最后一名。

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的走势趋同下行。辽宁作为老重工业基地,工业占比约40%,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所以三者走势趋同。从14年初到16年底,GDP增速从7.4%降至-2.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7%降至-63%,工业增加值增速从8%降至-16%。

财政收入和出口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14年经历断崖式下滑,15-16年逐步好转。财政收入增速从14年初的9%降至15年初的-30%,15-16年逐步回升至3%。财政收入是辽宁最早开始挤水分的经济指标之一,实现转正并不容易,表明辽宁经济正在筑底企稳向好。出口额增速从14年初的30%降至15年初的-34%,15-16年降幅收窄至-14%。

财政收入和出口的走势基本印证了辽宁省政府所承认的11-14年数据造假。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数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当15年开始积压经济数据水分时,由于前期造假导致的高基数,经济数据必然会经历一段急剧恶化的时期。随着水分被挤去,数据后续会有所好转。

接下来具体看看辽宁各个经济指标挤水分对全国的影响。

(一)GDP:拖累全国近0.1个百分点

16年辽宁GDP负增长,是08次贷危机以来首个GDP负增长的省份。从14年起,辽宁GDP增速低于全国,急剧下滑,2016Q1-Q3辽宁的GDP增速分别为-1.3%、-1%和-2.2%,是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GDP增速从中上游到倒数,人均GDP却始终保持7-9名。从2011年起,辽宁GDP增速排名从第10名左右跌到全国倒数,15-16年更是连续两年全国最后一名。但是辽宁的人均GDP排名却始终稳定在7-9名。两者在排名上的背离,表明辽宁的GDP数据可能仍有水分。

16年前三季度,辽宁拖累全国GDP近0.1个百分点。从对GDP的拉动看,辽宁省在14年前对全国GDP的拉动约为0.4-0.6个百分点,但从14年起,对全国GDP的拉动快速减弱,并在16年转为负拉动。2016Q3辽宁GDP约2万亿,同比下降-2.2%,拖累全国近0.1个百分点。

资料图

(二)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全国约2个百分点

辽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三年断崖式下滑。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在13年底尚有约20%的增速,自14年起出现断崖式下滑,到16年已经是负增长60%-70%。持续三年的断崖式下滑,难以完全从基本面解释。

16年辽宁拖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2个百分点。2011年前,辽宁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正拉动1.7-1.9个百分点。自12年起,拉动作用持续减弱,14年开始转为负拉动。16年11月,辽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6400亿,累计同比下降64%,拖累全国约2个百分点。

剔除辽宁省数据后,16年全国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平稳。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约从10%降至8%,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剔除辽宁的影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实基本保持平稳,投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我们计算剔除辽宁的其他30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5-16年保持11%以上。

资料图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辽宁16年11月累计同比-16%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起不再公布绝对值,仅公布不变价的同比数据,因此无法得知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也就无法计算辽宁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拉动情况。这里我们仅比较辽宁和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的情况。

辽宁工业增加值同比从2015年转负,出现断崖式下滑。16年,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企稳情况下(保持6%左右),辽宁工业增加值同比却从15年底的-5%降至-16%,远低于全国水平。

资料图

(四)公共财政收入:拉动全国0.05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收入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约占85%)。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分为中央本级收入(约占45%)和地方本级收入(约占55%)。这里说的辽宁公共财政收入属于地方本级收入。

16年辽宁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实现转正,意味财政收入的水分已基本挤出。辽宁省财政收入从11年的30%一路下滑至15年的-30%,下降了60个百分点。16年10月辽宁财政收入在连续两年多的负增长后终于实现转正,主因是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石化、钢铁、批发零售业等主导产业税收增长较快。

16年11月,辽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约2050亿,累计同比3.35%,占全国比重1.4%,拉动全国0.05个百分点,全国增速为5.7%,拉动作用甚微。

资料图

(五)出口额:拖累全国0.3个百分点

13-15年,辽宁出口增速与全国出现方向上的明显背离。在13年前,辽宁出口增速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但13年全国降(从24%降至8%),辽宁升(从-22%升至11%);14年全国升(从-3%升至6%),辽宁降(从7%降至-9%);15年,全国降(从14%降至-3%),辽宁升(从-34%升至-14%)。这种方向上的显著背离很可能与辽宁数据造假有关。

从16年起,辽宁和全国的出口增速走势又重趋一致,这或许表明辽宁出口数据挤水分基本完成。16年11月,辽宁出口额累计395亿,累计同比-14%,拖累全国0.3个百分点。

资料图

二、中国经济数据质量再思考:假数据是怎么来的?

既然辽宁已经公开承认曾经数据造假,那么假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梳理了假外资、假出口、假税收和干预联网统计直报等数据造假方法。

(一)常见的数据造假方法

1、假外资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主要造假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资金出入境。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香港(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其他外币)后,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

二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江苏淮安市曾连续多年“利用外资增速”居全省第一,后调查发现该市多个县区都在花钱买外资:每100万美元外资,政府给17万人民币,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一周后再把资金抽走。

2、假出口

在国内内需不足、产能过剩情况下,出口的拉动作用再次显现。除了粉饰数据、假造政绩外,骗取出口退税、获取灰色收入也是很多出口企业的造假动机。

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另外,进出口数据造假可以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3、假税收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因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造假,主要从税收入手。

主要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同一笔税收的多次上缴。税务部门在征税后,通过各种名目将税收返还给企业,企业再反复交税。二是构造虚假交易。例如两家国企进行一笔无实质意义的账面上的土地交易,由此产生税收。而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

过去辽宁省多地虚增财政收入。中纪委监察部、国家审计署曾披露,2013年,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过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根据新闻报道,辽宁沈阳附近的一个县,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

4、干预联网统计直报

全国联网统计直报指企业消生产、消费、经营、效应等数据不再层层上报,而是直接上报全国统计系统,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数据的公开透明度和统计效率。但个别地方政府反而“釜底抽薪”,在联网统计直报中前干预企业的真实独立上报,包括编造企业虚假数据、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代填代报企业数据等。企业在联网直报前需要经过政府提前“审核”,达标后才能上报。

(二)对中国经济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于中国持续三十多年快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一直以来,国内外都有学者对于我国经济数据质量表示质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各省份GDP之和明显高于全国的公布值。两者差额相对公布值的比重可以达到4%-7%,绝对差额在14年高达4万亿,如此巨大的差额难以完全以统计上的口径不同、重复计算等技术原因解释。值得注意的是,11-14年是辽宁数据造假最严重的时期,而这也恰是两者差额最大的时期,15年辽宁数据开始挤水分,两者差额也有所减少。

二是宏微观数据的背离,体现在GDP增速和克强指数之间。李克强总理曾提出的,考察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微观数据,能更好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克强指数由英国《经济学人》创设,计算公式为:

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增速×40%+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铁路货运量增速×25%

克强指数是从能耗、运输和资本三个方面来考察经济运行,理论上应该和GDP增速一致。考虑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中长期贷款数据与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当克强指数与GDP增速出现背离时,往往会质疑GDP增速的真实性。

10年以来至今,GDP增速和克强指数的关系大致经历了“收敛—>趋同—>扩大”三个阶段。10-13年,GDP增速高于克强指数,但在逐步收敛;13-15年,GDP增速和克强指数走势基本一致;16年GDP增速低于克强指数,且逐步扩大,主因是地产回暖吸收了主要中长期贷款。16年地产销售火爆,而企业投资意愿弱,导致中长期贷款以居民按揭贷款为主,与企业生产联系较弱。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克强指数对于实体经济反映作用在减弱。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为您推荐

undefined
没有更多了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