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海通证券:当前货币政策趋紧 债市趋势机会需等风来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房价属于广义通胀范畴,央行抬高利率将传导至房贷利率,从而抑制地产销售,为高房价降温。2)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乘数,加准可能性不大,非银和银行同业存款暂不缴准,后续需关注;

转自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作者:姜超

摘要:

16年我国经济趋稳。16年我国GDP增速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在6%徘徊,但从中观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经济还是呈现出短期回暖迹象。16年下半年以来,不仅发电量增速、粗钢产量增速都回升到了10%左右,挖掘机、货车销量增速也在16年末回升到30-50%左右水平,接近11和13年经济短周期反弹的高点。而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全年虽然趋降,年末也小幅改善。

政策从稳增长到防风险。16年8月份开始,央行开始使用逆回购、MLF等工具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同时,逆回购和MLF投放的期限拉长,货币利率中枢抬升,17年1季度更是接连上调逆回购等工具利率。这均意味着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偏紧,体现“抑制资产泡沫”和“防风险、去杠杆”基调,抗通胀、稳汇率、去杠杆是主要目的。

金融去杠杆延续,监管可能落地:1)控制基础货币,目前来看央行以稳定资金为主;2)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乘数,加准可能性不大,非银和银行同业存款暂不缴准,后续需关注;3)抬高流动性工具成本,从负债端倒逼市场去杠杆。4)资管监管相应政策。两会之后,央行统筹的资管行业监管和理财新规或出台,可能包括去通道、去多重嵌套、杠杆限制等;5)纳入理财的MPA考核直接控制规模扩张,促使表内和表外资产负债扩张可控。

高利率去杠杆,利率短升长降。13年央行提高利率,引导非标去杠杆,但以失败告终,源于利率越高债务滚动越大,高利率去杠杆不可持续。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来看,当政府部门负债率越高,对应国债收益率也会越低。目前我国杠杆率的上升比13年更多,本轮利率上升空间应有限,利率短升长降。

17年经济前高后低,物价冲高回落。上半年经济增速压力有限,源于地产销售对投资存在滞后传导,而存货周期还在发生作用。17年下半年,持续去杠杆将导致融资下滑,经济或有较大下行风险。物价方面,上半年PPI仍保持高位,下半年回落;2季度CPI有望高位回落至2%以下,3季度后基数效应和PPI传导可能导致CPI有所反弹。

货币收紧还看通胀、去杠杆和美联储。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3月加息落地,年内仍可能还有2次加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可能导致国内利率上行,是今年的一大风险;从内部环境看,债券融资受阻将提升实体融资成本,货币政策难以再度大幅收紧,更多的是出于去杠杆和跟随海外的被动趋紧。

货币利率中枢抬升。17年1-2月同业存单发行创新高,两会后同存监管等政策或将落地,而3月底银行面临MPA季度考核,资金面仍将稳中趋紧,预计短期内7天回购利率中枢在3%附近波动。

趋势机会需等风来。当前货币政策趋紧,债市趋势行情需要等待基本面的回落,6月美国仍有加息可能性,3月央行再度上调逆回购利率意味着货币政策仍偏紧。短期债市缺乏来自基本面和政策的支撑。如果后续同业存单发行仍多,金融去杠杆不达预期,监管或进一步加强。

配置价值显现,等待交易窗口。根据银行表内资产比价,当前国债为最优资产,其次是同存和国开,一般贷款和住房贷款性价比最低。对于配置盘,3.3%和4.1%的国债和国开已具配置价值;对于交易盘,需关注金融去杠杆进度和政策落地时间,可能会有预期差带来的交易窗口,短期维持10年国债利率区间3.1%-3.5%。

正文:

1. 政策“稳增长”到“防风险”

1.1 16年我国经济趋稳

16年我国GDP增速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在6%徘徊,但从中观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经济还是呈现出短期回暖迹象。16年下半年以来,不仅发电量增速、粗钢产量增速都回升到了10%左右,挖掘机、货车销量增速也在16年末回升到30-50%左右水平,接近11和13年经济短周期反弹的高点。而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全年虽然趋降,但年末也小幅改善。

1.2 地产和基建推动经济,融资仍多

16年我国经济企稳仍是由地产和基建支撑,而这与加杠杆和巨额融资密不可分。16年全年居民中长贷增加5.68万亿,较15年的3万亿增长接近1倍,房贷放松推动地产销量回升,进而传导至地产投资改善。

基建方面,16年地方债大量发行、基建专项债和PPP发力,使得基建投资增速仍达到20%以上。融资维持短期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带来价格回升,使得工业企业收入和盈利回暖,补库存周期启动同样助于短期经济平稳。

1.3 全社会杠杆率继续抬升

融资带来增长的同时,我国各部门的债务与GDP之比也在上升,全社会杠杆率仍高。当前包含企业部门、居民部门、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总负债已接近GDP的230%,比去年末增加15%,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高达GDP的130%,而经过本轮加杠杆后,我国居民部门负债也接近GDP的53%。

资料图

1.4 政策从稳增长到防风险

16年初,稳增长是我国政策的核心目标,对应央行曾在3月降准,但从8月份开始央行未再降准,反而开始使用逆回购、MLF等工具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同时,逆回购和MLF投放的期限拉长,货币利率中枢抬升,这均意味着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偏紧,印证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抑制资产泡沫”和“防风险、去杠杆”基调。

1.5 17年回购利率上调,央行变相加息

在央行多重努力下,16年7天回购利率已从2.5%左右升至3%,但是去杠杆力度不达预期。进入17年,货币政策再度释放更明确的偏紧信号,17年1月末,央行上调MLF利率10bp.17年2月春节后,央行上调逆回购招标利率10bp,同时上调SLF利率,利率走廊全面上浮;按照美联储的标准,回购利率上调已经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加息。而17年3月,顺应美国加息,央行再度上调逆回购、MLF、SLF利率。

1.6 利率上调目的一:应对通胀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带动2016年CPI同比回升到2%,高于15年的1.4%。进入17年,PPI已升至8%左右。而2月CPI虽然短期下降至0.8%,但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下跌,而非食品价格仍位于2%以上高位。预计上半年PPI仍将维持高位,PPI向CPI传导成通胀抬升风险因素。

此外,房价属于广义通胀范畴,央行抬高利率将传导至房贷利率,从而抑制地产销售,为高房价降温。

1.7 利率上调目的二:稳定汇率

自从14年央行启动降息周期以来,中美国债的利差持续收窄,加深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17年13月,美国启动本轮第三次加息,17年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加快,这意味着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国内利率也有上调压力。

1.8 利率上调目的三:去杠杆防风险

过去几年,同业存单和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爆炸式增长,15-16两年的同业存单净发行达到7万亿,同业理财规模增加4万亿,银行资产负债表迅猛扩张,带来了债券市场大牛市,金融机构通过大力加杠杆的方式增厚收益,其中蕴含极大金融风险。央行通过抬高利率的方式,减少同业套利,防范金融风险。

资料图

1.9 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

但是央行当前并未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基准维持在1.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维持在4.75%,意味着货币政策尚未全面转向紧缩。对于实体经济和融资,央行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控,对金融市场和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控制,而对其他实体企业,并不希望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2. 经济将承压,政策边际趋紧

2.1 政策收紧,房贷利率必将上行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们认为央行上调利率、去同业杠杆,终将对实体造成影响,首当其冲是房贷市场。

16年末我国房贷加权利率约4.52%,而17年3月10年期国开债利率达到4.1%以上,1年同存利率也超过4.4%,考虑到房贷风险远高于国开债和同业存款,根据银行资产比价,与目前债券收益率对应的房贷利率合理水平应该在5%以上,这也意味着按照4.9%的房贷基准利率,折扣房贷将逐渐减少。

2.2 地产融资政策收紧

16年下半年以来,针对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的规范监管和调控政策频出,这将影响到后续融资和经济走势。17年3月两会后,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多个城市进一步出台限购限贷政策,地产调控延续。

资料图

2.3 地产投资稳中有降

随着房贷利率上升,我们预计地产销量终将回落,叠加地产融资受阻,17年地产投资增速也将稳中趋降。考虑到从地产销售到投资的传导时滞在逐步拉长,目前大约在3个季度左右,而16年前三季度地产销售高增,对应17上半年地产投资下行幅度有限,但下半年的地产投资增速存在大幅下行的风险。

2.4 财政政策积极,托底不易

积极财政政策仍是17年主基调。16年以来,财政政策一直以积极为主基调,17年财政赤字率仍为3%,中央+地方财政赤字共计2.38万亿、新增2000亿,较16年增幅有所下降。其中,中央财政赤字约1.55万亿,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按照历年经验,财政支出是支持基建投资的主力,但减税和赤字增速收窄或使财政收入下滑,对基建的支撑力度减少,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建成为关键。

2.5 基建投资看PPP和融资

从最新公布的16年4季度财政部PPP季报来看,PPP落地率增加至31%,预计17年PPP将成为带动基建投资的主力。另一方面,新疆、辽宁、安徽等省公布的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均较16年增长,意味着今年基建也有发力、托底经济的动力。

但是基建投资也取决于基建融资。16年平台贷款、基建专项债、财政资金等均给基建提供了不少资金,如果后续央行货币政策更加趋紧,影响基建融资,那么投资增速也会受冲击。

2.6 利率上行将影响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短期平稳,融资成本的抬升逐步传导。前期地产和基建投资发力,叠加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中上游价格回暖,使得制造业仍处在主动补库存阶段,盈利状况和生产意愿均好于13年。短期来看,上调逆回购和MLF等利率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可能不大,企业融资需求除了贷款和债券,还可以通过非标完成。但如果1-2个季度资金利率仍较高,那么短端利率将会传至长端,抬高企业财务费用,叠加终端地产需求下滑,最终导致制造业融资和投资回落。

2.7 M2和社融目标下调,货币环境趋紧

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M2和社融余额的目标增速均降至12%,低于16年的13%。我们预计17年M2实际增速将降至10.7%,新增信贷降至12万亿,一季度信贷大约将投放4.2万亿,短期信贷依然有序投放。但表外监管趋严,预计17年社融余额增速将降至11%左右,非信贷融资规模增量5.3万亿,17年总体货币环境比16年略紧。

2.8 去杠杆进行时,融资增速趋降

从货币的角度观察,融资到经济的传导时间在半年左右,由于去年下半年融资增速高位稳定,因而17年上半年经济下行风险有限。但在去杠杆的主基调下,我们预计,今年政府加社会总融资增速趋降,年初应为全年融资增速高点,也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风险远高于上半年。

资料图

2.9 17年经济前高后低,物价冲高回落

我们预测17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压力有限,因为地产销售对投资还存在滞后传导、存货周期还在发生作用,去杠杆影响还未明显。但到17年下半年,存货周期应已结束,而地产投资或面临大幅跳水,而去杠杆将传导进实体经济,届时经济或有较大下行风险。

物价方面,上半年PPI仍保持高位,下半年回落;而CPI则1月冲高回落,2季度CPI有望高位回落至2%以下,3季度因为基数效应有所反弹。

2.10 美联储17年加息预期强化

按照美联储的预测,到2017年末的联邦基金利率均值约为1.4%,意味着2017年美国可能还有3次左右的加息。

上周美联储宣布第三次加息,但关于未来两年经济、通胀和加息次数的预期和去年12月相比并无明显变化,鹰派程度不及预期,加息消息发布后美元下跌、黄金和美股大涨。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过去两年的每年只在12月加息一次,今年美国加息节奏明显加快,目前6月加息概率又回到60%左右,美国加息风险仍将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2.11 货币政策还看通胀、去杠杆和美国加息

外部环境看,美联储17年加息进程可能加快,或导致国内利率跟随上行,是一大风险;内部环境看,上半年经济稳、通胀高位回落,但金融业杠杆高企增加经济风险,货币政策出于去杠杆和跟随海外将被动趋紧。

货币政策变化需要密切跟踪金融去杠杆进度,以及油价、大宗商品对通胀的影响。如果去杠杆不达预期,可能会有更严的同业监管政策等。

3. 金融去杠杆,等待监管落地

3.1 扩张的信用,高企的货币乘数

从金融机构层面看,15年以来银行总资产显著扩张。我们以“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基础货币余额”衡量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14年末该比值在5.8-5.9,15年迅速突破6、年末达到7.2,而16年12月末该比例达到7.5.

从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来看,以“M2/基础货币”表示实体层面的货币乘数,那么14年底,该比例在4.2左右,15年该货币乘数上升至5左右,16年12月末则达到5.02.

金融大幅扩张,没有带来经济大幅抬升,意味着资本效率下降,而带来了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

资料图

3.2 金融去杠杆方式

具体来看,金融去杠杆方式有以下几种:

1)控制基础货币,目前来看央行以稳定资金为主;

2)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乘数,加准可能性不大,非银和银行同业存款暂不缴准,后续需关注;

3)收窄利差,抬高负债成本。措施包括上调逆回购、SLF、MLF等流动性工具利率,拉长投放久期等,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从负债端倒逼市场去杠杆。

4)风险准备金制度与规范杠杆率,16年一行三会也出台了相应政策。17年3月两会之后,央行统筹的资管行业监管文件和理财新规也可能出台,进一步加强非银资管规范,可能包括去通道、去多重嵌套等。

5)MPA直接控制规模扩张,通过差额准备金制度,对流动性和信用扩张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准备金奖励,促使表内和表外资产负债扩张可控。

资料图

3.3 当前债市杠杆有所趋降

狭义杠杆指的是机构通过质押回购所加的杠杆率。16年3季度开始,央行货币政策中性的同时,通过拉长久期的方式试图去杠杆,我们看到4季度银行间杠杆从108%下降至106%左右,而交易所杠杆从128%下降到125%左右,回购杠杆的确有所趋降,整体杠杆水平并不十分高。从季节性角度看,16年4季度债市整体的质押回购杠杆率也要比15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

资料图

3.4 回购余额与成交量仍高

反应债市杠杆的另一个指标是质押回购的日成交量和存量余额。从15年开始,银行间质押回购的日成交量从不到1.5万亿上升到16年7月峰值接近3.3万亿。而在16年3季度由于央行去杠杆政策和债市调整,日成交量逐步回落至2-2.2万亿。

待购回债券余额从16年3季度的4万亿回落至3.5-3.6万亿左右(12月末季节性因素,回购余额再度回升至4万亿以上)。从这个角度看,债市去杠杆略有成效,但是待购回余额和回购交易量仍要高于15年水平。

资料图

3.5 去杠杆效果易反复

从13年的经验来看,由于地产和城投平台融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通过抬高利率去非标杠杆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13年下半年新增信托和委托贷款并未明显下降,直到14年2季度,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上行超过50bp,且127号文出台、房贷收紧,这才看到新增信托和委托贷款下滑。

3.6 同业存单发行创新高

由于同业理财对接债券资产比对接非标资产要灵活,当央行抬高利率时,资产端调整会比较快,短期去杠杆效果也比较明显。一旦央行放松对短端的控制,随着债券收益率大幅提升,发行同业存单-对接同业理财—债券的链条将再次奏效,前期去掉的杠杆将死灰复燃。

截至17年3月中旬,理财收益率约4.5%-4.6%,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也达到4.5%,1-2月存单净融资量创新高、净发行量累计超过1.1万亿,这均意味着同业套利+稳负债情况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仍未明显收缩。

资料图

3.7 资管新规或造成冲击

2月下旬,《规范资产管理行业的指导意见》的内审稿引发市场关注,该指导意见涵盖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等产品,其中杠杆限制、集中度、禁止资金池、非标限制、打破刚兑、风险计提等在此前理财新规、证监会“八条底线”等文中已有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禁止多重嵌套和去通道,如果后续严格执行,可能对整个资管行业的扩张和对债市的需求造成影响。内审稿纲领性意义较多,具体影响仍要看后续执行,但监管层去杠杆和防风险思路未变。

资料图

3.8 MPA与同业负债监管

17年开始,MPA广义信贷考核将纳入表外理财,部分理财业务较为激进的中小行将受到影响,理财增速预计较16年继续放缓,可能降至20%以下。

同业监管方面,当前银行不包括同业存单的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约15%,虽然同业存单纳入核心负债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但如果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部分股份行和农商城商行可能需要缩减存单规模,一旦影响到存量负债,导致资产端抛售,对债市不利。当前去杠杆仍处攻坚状态,仍需保持警惕。

资料图

4. 配置价值较高,交易等待时机

4.1 本轮债市调整概览

16年4季度以来,经济短期稳定,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趋紧、海外公债利率上行,债券收益率一改近年来持续下行的趋势,债市明显调整,甚至一度出现大量赎回和流动性萎缩。截至17年3月中旬,1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16年10月最低点已上行60-70bp,1年、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较16年9月最低点也上行110bp左右,国债国开利差也有所扩大。

4.2 货币利率中枢抬升

2月同业存单发行创新高,两会后同存监管等政策或将落地,而3月底银行面临MPA季度考核,资金面仍将稳中趋紧,预计短期内7天回购利率中枢在3%附近波动。二季度随着通胀回落,经济缓慢下行,政策可能会回归中性,货币利率中枢或下行至2.5%-3%。

4.3 期限利差角度

过去5年,10年国债收益率与R007利差均值为20bp,但其间经历了多次波动与反转。2013年钱荒时期,该期限利差利差在低位徘徊,6月因R007利率飙升,利差由正转负,全年均值为-28bp.2014-2016年,债券利率下行,对应期限利差平稳向下,除15年初有一段时间的反转,均值为41bp.

我们预计17年上半年R007中枢在2.5%-3%左右,期限利差若为过去2年均值40-50bp,那么对应10年国债利率区间在3.1%-3.5%左右。

资料图

4.4 中美国债利差角度

从中美利差角度看,我国10年期国债受到美国国债利率约束。过去5年,中美国债走势高度相关,10年期利差稳中有降,均值为138bp.2014-2016年,中美国债利率都呈现震荡下行的格局,利差均值100-120bp.

截至17年3月中旬,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5-2.6%徘徊,按照100bp来看,我国10年国债利率区间上限可能在3.5%左右,美国持续加息对国内债市仍会有冲击。

资料图

4.5 表内资产比价

利率债已具配置价值。根据16年四季度一般贷款(5.5%)和住房贷款利率(4.5%),我们假设个人住房贷款回到基准利率4.9%,一般贷款利率也上升至5.6%。那么根据银行表内资产比价,国债仍为最优资产,其次是同存和国开,一般贷款和住房贷款性价比最低。因此对配置盘,当前3.3%和4.1%的国债和国开已具配置价值,后续利率调整提供买盘机会。

资料图

4.6 17年债市供给前瞻

根据我们的估算,2017年记账式国债或总计发行3万亿,总到期量预计1.53万亿,则全年记账式国债净融资约1.5万亿。2-3季度依然是相对的发行高峰,而超长债和2年期的发行是导致月度发行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根据17年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对应新增地方一般债),而17年新增地方专项债8000亿,较16年增加4000亿,那么17年全年新增地方债或发行1.63万亿,置换地方债预计仍发行5-6万亿。

资料图

复盘大师【fupan5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