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彩电行业:曾经沧海 亦有春天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谈起中国的彩电行业,每一位投资人都能道出一二,但大多都是负面评价:价格战、炒概念……的确,回顾中国彩电史,业内公司一直在跌宕起伏中前行。

  20世纪80年代,日本彩电质量出色、功能强大,成为人们最热衷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积累,四川长虹(600839.SH)凭借对上游CRT产业链的掌控,1996年发动著名的价格战,长虹彩电市占率迅速由11%上升到1997年巅峰的35%,净利润达到26亿元,1994-1997年净利年复合增速55%以上;长虹股价也是气势恢宏,期间上涨32倍,成为老一代股民记忆中的经典。而后,中国彩电业迅速洗牌,进入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场的时代。然而,长虹此后却剑走偏锋,意图囤积彩管来掐死同行,结果落败。

  进入21世纪初,行业在价格战的泥潭中陷入集体亏损,长虹屋漏偏遭连阴雨,折戟海外,巨额应收账款让其2004年巨亏37亿元。长虹通过价格战推动了彩电的快速普及,但负面效应明显:彩电变成微利行业,价格战成为中国企业挑战原有市场格局的常规武器。在中国彩电业一味恶斗时,全球彩电却已日新月异,向液晶电视转型。2007年,日韩企业凭借掌握液晶面板核心技术同样发动价格战,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急剧萎缩,更致命的是,因技术落伍国内企业存货全面跌价。2008年,面板价格上涨,三星、LGD、友达等面板巨头赚得盆满钵溢,中国企业却面临严重的“面板荒”和成本压力。

  幸运的是,部分家电企业及时警醒而后勇,并伴随着家电下乡政策,中国彩电企业再次启程,至今涌现出海信电器(600060.SH)、创维(00751.HK)、TCL集团(000100.SZ)三家龙头企业。彩电行业完成二次洗牌。

  不幸的是,2015-2016年,中国彩电业再度经历价格战,这次却来自外部――互联网企业乐视、小米等以“生态补贴”名义进行搅局,彩电业陷入短期困境。

  回首这沧海桑田的中国彩电史,我们可以发现,黑电是技术主导型产业,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企业盈利能力高低取决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与产品的创新能力。而外资品牌凭借掌握面板、芯片等核心技术优势,轮番打压技术薄弱的国内企业,造成国内彩电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低下。与之相反,中国白电行业之所以涌现出格力、美的等长期投资标的,原因就在于白电行业的核心技术相对稳定且国内完全自给,虽经历多次升级但也只是微创新,产业链相对短平、不存在上游垄断。

  中国彩电业乍暖还寒

  2016年,全球电视市场总体表现低迷。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数据,全球彩电市场的出货量约2.23亿台,同比下降1.5%。根据中怡康的数据,中国彩电市场销量约5203万台,同比提升7.4%;中国彩电市场销售额约1540亿元,同比下降6.2%。

  经历多年大起大落,市场对彩电业存在普遍的悲观意识。但事实是否如此?

  海信电器发布2016年财报,实现收入318亿元,增长5%;利润18亿元,增长18%。在行业不景气、面板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逆势增长,显得格外亮眼。拉长周期来看,2006-2016年,海信10年净利增长12倍,年复合增长30%,足以称为慢增长行业中的成长股;虽然2011-2016近5年净利复合增长只有1%,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公司净利润增长开始加速。

  创维数码预期2017年净利约18亿元,与海信电器旗鼓相当。公司最近5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在12%左右。

  创维和海信两家公司占据了彩电行业大部分盈利,TCL盈利开始恢复,长虹和康佳微利或亏损。

  2016年,技术升级是彩电业发展的主旋律,电视产品“大屏、4K、智能”是主要发展方向;根据IHS的数据,中国彩电市场智能电视和4K电视的市场渗透率以及电视均价和平均消费尺寸跃居全球前列;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的互联网电视渗透率走高,电视的互联网功能渐成标配;根据海信互联网用户大数据,互联网电视用户日均在线时长288分钟,在线视频点播已成为用户看电视的第一选择,占用户看视频时长的68%以上。

  2017年,彩电市场将围绕着“量子点”(三星、海信、TCL领衔)和“OLED”(LGD、创维领衔)两大技术展开角逐,各家公司将开展产品升级;推动彩电业内销回暖的主要原因有换代、提价等因素的正面影响。自CRT换成平板电视的首批用户至今已有10年,而当时尺寸都在40寸以下FHD机型,如今市场主流机型已过渡到50寸以上UHD为主,智能互联网应用也将驱动既有用户产生换代的欲望。

  而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由于成本压力已经对产品进行数次提价,这意味着原有的烧钱补贴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健康的现金流尤为重要。而一旦这些搅局者开始涨价,行业竞争环境好转;在新的显示技术升级趋势下,这些搅局者缺乏研发积累,原有的龙头公司无疑最受益。

  2016年对于中国彩电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不管是上游产业链还是整机销售,中国品牌都走向了世界:上游方面,2016年,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出货份额已经超过30%,预计2017年仍将继续增长。2016年,中国品牌在全球的份额达到30%,超过韩国,首次跃居第一位,同比增长3.2%。从品牌销量来看,韩国厂商依然优势巨大,三星以20%的份额遥遥领先,而LG则以12%紧随其后,TCL第三为8%,海信和创维则分别以7%和6.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和第五。未来,随着海信、TCL、创维等彩电企业纷纷强化海外业务,中国彩电企业的出口表现将更加强劲。譬如创维2016年出口增长43%,2017年2月增速达到83%,海外市场销量占比近半。

  研发创新方能冲出重围

  事实上,彩电核心技术如今不再为外资企业所垄断,中国企业摆脱了相对滞后的技术研发节奏,比如海信推出“ULED”“激光”等技术电视,其中激光技术成本的自控率达到了70%,激光电视具有色域范围广、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势,海信通过核心技术的积累,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近5年,海信电器研发投入累计达到53亿元。

  创维与华为、京东方联合出品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有机自发光”电视,中国彩电业首次在OLED起跑线上与世界同步。创维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也超过10亿元。

  比较海信和创维两家龙头,海信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显示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毫不吝啬。从历年财报看,海信每年将收入的近4%做研发,2016年新建成日本和以色列研发中心后,全球研发中心达到12个。虽为国企,海信在产品、服务、市场、商业模式各环节形成了贯通的创新体系和文化,新任总经理胡剑涌40岁,年富力强。2016年,海信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Hi-View Pro画质引擎芯片全面应用到ULED超画质电视上,大幅度提高电视画面的动态范围、对比度、色彩、清晰度和运动流畅性表现。随着视频流媒体及4K、8K内容的普及,高端画质芯片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根据中怡康的数据,2016年,海信在85英寸及以上超大屏市场销售额的占有率将达到50%。

  创维是一家资源整合型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京东方、华为联合研发OLED点电视,显示出作为老牌电视厂商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也印证了创维的资源整合能力。创维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2015年,创维收购德国美兹电视和东芝印尼公司。不同于海信,创维的机顶盒业务于2015年注入A股上市公司创维数字(000810.SZ),连续8年在广电有线机顶盒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创维收购欧洲著名机顶盒品牌Strong Media,利用其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进入欧洲高端市场。通过一系列举措,创维完成海内外市场布局,这也是其2017年海外业务加速放量的原因之一。

  尽管海信和创维在技术和打法上各有千秋,但在互联网平台业务的重视和发展上不约而同、难分伯仲:2016年,海信互联网电视平台全球激活用户数达到2343万,其中国内日活用户数突破900万;创维酷开在中国激活用户总数达到2177万,国内日活跃量达到835万。两家均覆盖爱奇艺、腾讯等核心视频媒体资源,通过资源跨界、合作共赢模式,既完成自身内容体系建设,也为合作伙伴带来流量,这是更符合时代环境的“互联网+共享生态”。电视俨然已成为一个付费终端,传统电视厂商的这一巨大的价值改变将会引起互联网巨头的注意:爱奇艺以1.5亿元入股酷开5%,估值30亿元;创维酷开参与广告分成,收入过亿元。

  随着上游京东方、华星光电对自主面板和华为等企业对芯片的的持续投入研发,中国彩电业在过去10年核心技术被日韩压制的尴尬处境正在改变,下游海信、创维、TCL等龙头企业的创新,面对升级换代的国内市场和空间广阔的海外市场,加之“互联网+”带来的新商业模式,中国彩电行业在世界的话语权正在增强,行业利润也将逐步回归国内,彩电行业或已春江水暖。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