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祥明:央企必须展现出中国创造的卓越品质


来源:凤凰财经

王祥明:“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中央企业要做出中国贡献,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根据沿线国家的所想所思来统筹策划合作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推动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央企业积极行动,促进共建共享共赢。中国建筑总经理王祥明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中央企业要做出中国贡献,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根据沿线国家的所想所思来统筹策划合作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推动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凤凰财经记者(左)和中国建筑总经理王祥明(右)

以下为专访内容:

凤凰财经:王总您好,首先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建筑及海外业务的发展情况。

王祥明: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2016年世界五百强列第27位,我们2016年合同额突破了两万亿,达到了两万零五百亿,营业收入达到了9600亿,2016年的利润达到了525亿,中国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是一家全产业覆盖的投资建设集团,从产业链的纵向看,我们有规划设计、我们有图纸开发,还有施工建造加上运营管理;从横向看我们经过十年的结构调整,我们由原来单一的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变成了一个全业务覆盖的综合建设集团。这个全业务覆盖不仅是房屋建筑,还有大投资概念,我们有铁路有公路有码头港口桥梁,包括大市政就是我们现在建设部推的综合管廊,还有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这么一个企业。去年我们在中央企业中,规模排第四,利润排第五。在这一轮的PPP的模式推进当中,应该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建在PPP领域也取得了领先的优势,我们截至到2016年底,我们落地的PPP项目有135个,占了全国11%。135个PPP项目带动的投资总额5000多亿,在全国的投资项目里面我们占到了23%。在这一轮国务院和住建部推动的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当中,我们截止到去年底在试点的管廊当中,中建一家占了全国的42%,应该说在这一轮的结构调整当中,契合了国家的战略导向,中建应该走到了前列,取得了一个领先的优势。

凤凰财经:再过十天“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要在北京召开了,那么“一带一路”目前已成为亚太乃至全球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抓手,所有参与的国家从中都有所收益,实现经济增长,您觉得在这一进程当中,我们中央企业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祥明:“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创,中央企业也作为战略主要载体,从央企时代责任来说,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第一个要做出中国贡献。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要根据沿线国家的所想所思,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统筹来策划我们合作项目,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能够让沿线国家共享中国的经验,我们的央企应该说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他的前身,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些企业,应该说参加了中国所有的大的时代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那么在推动这个“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应该把中国的经验分享给国家,使他们少走弯路能够尽快启动,推动当地的发展。

再一个反映中国的品质。在这个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大的前提下,中央企业都应该以品质优先,因为这个品质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给沿线国家带来了一个认同。所以中央企业因为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应该说在这个行业都非常领先的,世界上也有领先的地位。所以应该在这一方面把中国制造的主要品质展现给沿线国家。

第四个能够提供中国技术,中央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国企在这几十年发展当中,掌握大量的核心技术,那么在这个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一带一路”推进过程当中,应该把中国的技术带出去,中国的标准带出去,在使沿线国家受益的情况下,也使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能够向更高迈进,我觉得应该有这么几个向。

凤凰财经:中建在走出去当中是一个排头兵的作用,您觉得中建在践行“一带一路”方面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有什么思路和举措?

王祥明: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当中,中国建筑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首先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我们有这么一个资源的禀赋,其次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中央直管企业,我们有这个时代的责任。所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中国建筑要做践行“一带一路”的代表者和领先者,同时要成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价值服务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凤凰财经:“一带一路”经过三年来的规划发展,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那么您觉得“一带一路”中国建筑带来哪些影响。

王祥明:带来影响一个是使我们的企业发展目标更高远,刚才我说到咱们的两个目标四个点,代表者、领先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使我们企业发展的更高远。

第二个引领我们业务结构更加均衡,实际上十年前中国建筑提出来结构调整,因为原来我们是单一的房屋建筑为主的这么一个企业。那么我们十年来孜孜不倦,一直在努力的进行结构调整,应该说离我们目标还有一个差距,那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我们结构调整,应该说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这个使我们将来业务结构会更加均衡。

第三个使我们产业更加健全,我们要做投资建设运营,这个实际上是一体化,从项目来说,是全生命周期也是全产业链的概念,这个方面的健全应该说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也能够使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和国际优秀的企业能够同台竞技。提供这么一个能力这么一个支撑。

第四个推动市场布局更加广阔,刚才我介绍了中建主体情况,应该说去年我们中建也成为万亿级的企业,那么实际上成为万亿级企业非常不容易的,对建筑行业来说,我们在2016天把五百强企业全部做了一个梳理,这个五百强企业里边有13家从事工程建设,9家在中国,4家在国外,那么这13家里边大概分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万亿级的是中建,第二梯队是四千亿到六千亿,加上中铁工、中铁建、中交,它们属于第二梯队的,他们营业规模在四千亿到六千亿这么一个区间。那么第三个梯队就是两千亿到三千亿规模的。那么海外的四家,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三梯队的,从规模上讲,属于第三企业的,像法国的万喜目前是海外最大的,目前营业收入就是3500亿,那么还有布依格,法国的布依格,西班牙的ACS,还有日本的大和,去年是1800亿,13家企业里边规模最小的一家。我们把万喜历史上的营业分工,也进行了梳理。因为他十年前就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实际上他们几十年来看,营业规模都在三千亿到四千亿,应该说没有突破到四千亿,也就是说欧洲建筑行业它发展的天花板,就是四千亿,始终在那个规模徘徊。我们中国建筑应该说从这个角度看是个另类,说到了一万亿,和欧洲企业看这个天花板差距很大。那么中国建筑为什么能够做到一万亿,那么我想首先是得益于咱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这几十年的大发展,给中建提供这么一个舞台,那么接下来再发展,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特别经济规模的投资,它总有一个天花板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建筑我们认为,可能天花板也不远了。那么下一步我们怎么来做,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我们的项目在哪里,我们能不能把天花板不断的往上面抬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中建目前几大举措。

一个就是业务结构调整,原来都是单一的房建为主,现在向全统筹的概念,无论铁路也好公路也好,港口码头也好,全产业链全业务覆盖,这是一个举措,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年的调整,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的变更,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一块原来我们就是一个承包商搞施工的,那么现在我们也进行大量的投资,实际上我们中建去年投资达到了1958亿,应该说很大的数额,我们今年的投资规模应该到2100亿这么一个概念,那么全产业链实际上把我们产业链延长了,应该说把我们市场我们的业务范围拓宽了,我们的价值链也拓宽了,引领能力也增强了。

再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海外战略,必须走出去,在中国一个市场是不行的。那么“一带一路”的提出应该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特别是互联互通为我们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带来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第四个方面,市场布局更广阔。

第五个来说,大家知道总书记说海外风险比较大的,分享管控要求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倒逼中建要加强风险管控体系不断完善,这个我想,带给中建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实际上实践也证明了,走出去深度参与海外市场发展,带给企业不仅仅是规模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实际上也是给企业带来了规定化的数据,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么“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的力度越大,态度越坚决,行动越有力,我想对企业提升也是越大。

凤凰财经:通过这三年的发展,中建取得哪些经营成果?

王祥明:首先我非常高兴告诉你,今年我们海外市场布局应该更加完善了,行动非常迅速,65个沿线国家当中,目前已经完成了45个国家布点布局。那么从指标上“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海外累计合同额是601亿美元,实现的营业收入337亿美元,这个数据占我们公司成立35年来,海外总量分别占到了44.4%,和39.2%,应该来说,海外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去年我们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了一百亿美元大关,应该非常好的诠释了我们上了一个新台阶。

凤凰财经:当前一些地区出现逆全球化现象,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等,那么您觉得作为中央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应对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王祥明:实际上我们海外走出去,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坚持本土化的发展,本土化的发展实际上也使我们成功的进入了像美国中东新加坡港澳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不仅进入了而且我们提升到这些地区优秀承包商的前列,同时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像阿尔及利亚像埃塞俄比亚像巴基斯坦这些国家,我们是长期扎根深耕细作,像我们在阿尔及利亚建设了35年,而且在35年当中,应该说呈现了一系列当地国重大的标志性建筑,我们也凭着自己的履约能力非常好的完成任务,得到了当地民众政府支持和帮助,这个是我们海外目前比较成功的方面。

第二个是坚持市场化竞争,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集团,我们的根本就在于竞争,因为我们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实际上十二五初,就是十一五末,五年前吧,很多企业跟我们是不相上下,今天你多几个亿,明天我多几个亿,五年后刚才报的数据,世界五百强建筑领域我们是唯一一家万亿级企业,五年间为什么拉开这么大的差距,我们比2013至少多了三千亿以上的规模,那么我们总的来看,市场化竞争的文化理念已经深入到中国建筑的骨子里面去了,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秘诀,在海外在贸易饱和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市场化竞争。

第三个方面加强资本化运作,这一块刚才我在前面也提到,你比如说我们进行投融资战略,探索创新,比如说我们大力实施PPP、BOT,这些项目实施不仅给我们的规模带来增长,同时给我们引领能力也带来增长,我的业务线延长了,通过投资,我们项目获取能力也增强了,第二个方面在中国我们有最好的地产品牌——中海集团,这个连续十三年在中国地产排名第一品牌,十三年了品牌价值最高,实际上我们在前几年让中海走出国门,我们在新加坡和香港,在伦敦在纽约老挝我们也非常成功实施了一些地产项目。再有就是海外并购,这一块呢,我们成功在香港包括在美国并购很多企业,这一块一方面是扩大了我们市场拓展的能力,再一个也补了一些短板,毕竟走出去,还是要多元的。我们刚才说专业化,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我们要做全产业链的一个综合运营商,现在看在海外这块还有一些短板,一方面打造这种自己补自己的短板,同时我们通过并购加速短板的弥补。

第四方面就是深化体系的管理,我们所谓的练内功,把企业方方面面管理,把这个内功练好。

凤凰财经:中国建筑在投资建设领域在海外如何既能肩负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在项目发展中顾及民生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认为中国建筑如何履行好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

王祥明: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敞开胸怀,刚才说了本土化的战略,一贯坚持的一个策略,那么这里面实际上当地你像任何一个外国,最关注的就是就业岗位的问题就业机会的问题,我们本土化战略实施当中,我们所有的重要机构,我们本土化程度都很高,像我们最高的美国公司,我们本土化的员工已经达到98%,这是非常高的数,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只有2%高管派过去的,98%就是当地的,中东公司达到了85%,新加坡南洋公司达到了81%这个比例很高的。就是说我们在当地发展,我们给当地制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从公司角度来说。从项目层面来说,在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项目,卡拉奇到拉合尔,中巴经济走廊非常重要的一段,我们仅这一个项目给当地提供了一万多就业机会,而且我们使用大量的当地的建筑材料,应该说对当地的建材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我们帮他培育当地的员工,这些打工的劳务工人们,我们出钱进行培训,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把当地的劳务市场特别是劳动力的素质通过我们的项目,通过我们培训应该说使当地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非常好的融合进去,某种意义上说,也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还是要坚持合规运营,就是你这个企业在任何地方,都要合法经营,这一块我们中建也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去年董事长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中美企业第27次高峰论坛,在圆桌会议上,我们董事长也发言了,发言主题也是就合规经营,发言得到了中美两国企业家和政府部门高度认可。

第三个就是融入到社会当中,我们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去,包括医疗、教育、培训等等。你像我们在巴基斯坦赞助了八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我们全额支付他们留学的费用,八个大学生一年就花了一百多万,应该说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对企业的认可。在国内叫央企责任央企形象,在国外就是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中国公司确立了良好的形象,应该是得到了当地良好的认可。所以我们也感觉到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国内,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重视和关注这个社会责任,应该把社会责任同企业的经营生产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起来,这样企业才能走一个健康的持续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王祥明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12/c3315688-94c7-41e3-923c-c383c3b85f8c.jpg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