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十大权威专家讲述这样的“一带一路”!|瞭望智库(上)


来源:瞭望智库

短短三年,“一带一路”影响深远,得到广泛支持,聚拢了国际社会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

眼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上就要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总人数将达1500多人。

值此盛会,库叔特别邀请国内十位行走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权威学者,亲口讲述他们在“路”上的见闻感受。让我们先来听听走过法国、埃及、印度、巴西、中亚五国等国家的五位学者对于“一带一路”推进的真知灼见。

受访者:

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志伟(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史志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学者)

张宁(中国社科院欧亚所中亚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采访者:蒲海燕 吴文清 谢芳 李浩然

编辑: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瞭望智库:“一带一路”推进这三年多以来,在各个地区的推行情况怎样?其他国家参与度高吗?



张宁:中亚国家对“一带一路”不仅支持,还一致认为这是他们发展的良机。比如,五国总统全部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全部与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哈萨克斯坦还与中国签署产能合作协议。而且,几乎每周都会有来自中亚国家的政府代表团访华。各国不管是官方的智库,还是民间的智库,都已经多次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会,来了解和宣传“一带一路”。

林民旺:在南亚地区,除了印度,没有一个国家不欢迎“一带一路”。印度一方面对于与中国的合作是重视的,但另一方面,印度对“一带一路”政策却不温不火。“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三年多,印度之前的国大党政府对“一带一路”口头上没有太排斥,但现任的莫迪政府还是有一些看法。除印度外,其他南亚国家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一体化程度都是世界最低的地区之一。他们非常需要中国介入,扮演促进南亚经济整合和发展的角色。

史志钦:中国政府欢迎法国参与“一带一路”,法国政府也是积极回应。法国是率先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之一。2015年3月法国《回声报》刊登了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署名文章,认为欧洲、法国应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同年1月法国总理瓦尔斯访华期间也提到:“我们对中国‘一带一路’项目非常感兴趣,交通领域大公司例如阿尔斯通也会参与建设中。”

虽然法国总统大选后的一周新政府未能马上成立,但法国政府还是先派两位前总理(德维尔潘及拉法兰)为代表参加5月14-15日于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据我了解,法国驻华大使也详细预备了参加高峰论坛的内容,以支持领导人积极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来。

薛力:许多非洲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甚至高于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因为我们“走出去”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没有政府的支持是没法做的,这样政治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这里面谁跟我们关系最好呢?

除了周边的巴基斯坦、柬埔寨、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等,然后就是非洲了,我们跟一些非洲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也要好于跟周边的部分国家。比如非洲跟我们关系比较好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尼日利亚等政局都相对稳定,急切想发展经济,他们也很愿意跟中国搞好关系,老怕中国忘了他们,像坦桑尼亚就总是强调,你们不是说“中非关系看中坦”吗?以前帮我们修过坦赞铁路,现在怎么把我们给忘了?你们在埃塞俄比亚修建亚吉铁路,你们在肯尼亚也修了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怎么没给我们修个铁路呢?有些国家甚至特别想取中国的经,学习“中国经验”。

周志伟:这次峰会智利和阿根廷的积极参与,表现了拉美国家非常希望加入“一带一路”的全球合作体系中来,从中受益。过去十几年,中国和拉美的经济发展的联系度有了很大提升,中国经济合作战略的开展,对拉美的影响也非常大。进一步加强和中国的合作,有助于拉美实现本国经济崛起中外部力量的最大化。

不仅是这次参与峰会的智利和阿根廷,对拉美各国来说,这都是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十几年,拉美对华的外交战略有了很大调整,比较明显的是中国机遇论、亚洲机遇论的政策思路。

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其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南美国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迫使拉美国家开拓自己的多元外交,寻求新市场,寻找新的国际资本来源。

2


瞭望智库:从实地走访来看,“一带一路”对相关国家影响最大的方面体现在哪?

史志钦:我对于中法交往的密切程度感受颇深,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实实在在的。

每天有多个航班来往于中法之间,其中国航每天就有两班。我们乘坐的航班几乎班班满员,显示中法两国的互相流动很大,尤其是游客。一下飞机,巴黎戴高乐机场到处都有中文的指示,显示中国已经是到访法国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看到中文指示,不但方便,而且觉得很亲切。在地铁的主要线路和春天百货、老佛爷这样的百货也是这样。走进这些奢饰品店,满目皆是排长队购置昂贵商品的游客,这也为法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一带一路”为中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赋予活力与实质内容,已渐渐成为中法经贸及人文合作的焦点之一。

货运贸易无疑仍是中法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由武汉至里昂的货运班列自2016年4月开行,成为首个到法国的中欧班列。由武汉出口的主要是汽车配件、一次性医用品及化工原材料,而从里昂返程的主要货物为化工品、红酒、香槟酒等。这趟班列把货运行程由海运的五十多天缩减到只需十五天。

法国与中国的省、市对接及合作已形成规模。湖北一直是法国在中国的投资重点省份。2014年,中国和法国签署了《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还被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

2016年10月,中法签署南京江北新区中法产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生物制药、现代农业、文化教育、生命科技和健康养老等产业。

不仅如此,法国的一些城市和大区对“一带一路”也有着高度的兴趣。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西北部的诺曼底大区都积极参与到了“一带一路”中。

薛力:我走了三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埃及、坦桑尼亚,这三个国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媒体、电视里面看到的非洲一般都是战乱、饥饿得要死这种印象,但这仅仅是部分非洲国家如此,事实则是,非洲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得挺快。

“一带一路”对这些国家影响最大的是他们觉得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他们想学的。

比如埃塞俄比亚,1990年来一个政党(埃革阵)执政,中国的什么他们都想学,埃塞俄比亚还想成为非洲的义乌。他们确实也有一些条件,比如交通枢纽、人口众多、处于工业化前期、国家稳定、政府一心一意“搞经济”,他们还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接触到的一些官员对习近平主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非常熟悉,甚至连中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反腐都在学。还有坦桑尼亚就搞港口特区建设、港口经济区什么的,都是想学深圳,接下来的埃及在红海西北搞了个红海西北部经济特区,其实也是在模仿深圳,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

他们之所以想学习“中国经验”,是因为这些国家基本都处于工业化的早中期阶段,埃及还好点,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来搞建设,跟我们中国早期的状况其实是一样的,中国80年代中期的时候外汇储备仅有20亿美元,现在好几万亿,80年代我们也是到处都需要外汇储备。现在他们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像埃塞俄比亚,外汇储备只有28亿美元,但是欠的外债就有200多亿美元,但依然要搞建设,出现这个阶段是必然的。

张宁:“一带一路”对中亚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融资、市场和物流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是融资的支持,在中亚各国都需要发展资金的时候,中国的投资和贷款可谓“及时雨”。

其次是市场的支持,中亚各国都把中国作为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拿塑料制品来说,仅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的数量就增长了116倍之多。

此外,还有物流支持,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商品过境中亚国家,发往欧洲和波斯湾,这对挖掘中亚国家物流潜力的帮助非常大。同时,由于中亚都是内陆国家,海运难以实现,中国的连云港作为中亚国家的“出海口”,在中亚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周志伟:实际上,“一带一路”对拉美影响最大的方面还是体现在“五通”。

比如,从货币流通的角度。这几年中国和拉美许多国家都签订了本币互换的协议,双方的金融机构在对方市场的业务增长迅速,这就是符合货币流通的理念的。

民心相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016年就是“中拉文化年”,民间交流在最近几年发展得尤为迅速。

相对而言比较欠缺的可能是道路联通,中国和拉美国家不具备陆上联通的地理条件。但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和拉美国家从16世纪中叶开始就有海上贸易的通道,无论是中国经马尼拉到墨西哥、秘鲁的海上航线,还是从澳门到巴西的海上航线,海上贸易通道都是拉美与中国连接的重要纽带。现在除了海上航线,其实也实现了航空航线联通。例如现在已经开通了中国到墨西哥、巴西、古巴的直航航班,这也符合道路联通的逻辑。

至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中拉之间已建立了多维的政策协商机制,而中国更是成为了拉美多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3


瞭望智库: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普通民众等都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


薛力:非洲知识分子、学者、官员等对“一带一路”普遍赞成,但普通民众缺乏了解。其实我在非洲接触的普通民众不多,大部分都是知识阶层和精英,因为“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在非洲知道的就是知识阶层、关注经济发展的官员、学者等,我接触的这些阶层都是很赞成的,普通民众本身对这个概念就不是特别清楚,即使在中国,你如果到乡村去问“一带一路”,很多也不知道,就更不用说在非洲了。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去做的,让“一带一路”能够惠及到普通民众。其实,普通民众不知道问题也不大,只要中国跟这些非洲国家互利合作的项目做多了,让当地百姓切实感受到好处了,就是“一带一路”精神的体现。

史志钦:法国大部分民众基本未听过“一带一路”倡议,听过的也认为这样大规模又来自中国的倡议距离他们太远。媒体上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及讨论也不多。

4


瞭望智库:从对各国的实地考察来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各国做得怎么样?帮助这些国家取得了怎样的变化?

史志钦: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马赛市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商贸合作。

2017年2月,由旅法华商投资、马赛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马赛国际商贸城正在兴建,目标是成为地中海周边最大的贸易批发商城,为来自法国南部、南欧以及北非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窗口与平台。当地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项目。法国参议院副议长、马赛市长戈丹和马赛市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巴拉基安等参加奠基仪式。当地《普罗旺斯报》把马赛国际商贸城视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是马赛市政府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与马赛当地企业还进行了产能领域的密切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09年2月,山东潍柴动力公司全资收购了马赛附近卡西斯市的博杜安公司,挽救了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濒临破产的这家企业,维持了该公司的170余名员工的就业问题。中外方员工相处融洽,公司上下均对经营现状感到满意。博杜安发动机公司成立于1903年,是法国军用柴油机的主要供应商,具备完备的船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

2016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国际与马赛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普罗旺斯设立旗舰店,不仅为马赛地方特色产品橄榄、葡萄酒等进入中国市场开创了重大商机,在平台上的普罗旺斯商户还可以从杭州和天津的保税仓库直接发货到客户手中,缩减了进口的费用,同时保证了2-7天的交货时间。这为马赛地区中小及小微企业与中国开展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薛力:中国在非洲的大项目基本都是国企拿的,你如果去这些国家看一下就会发现,那里大部分的基建项目都是我们中国承建的,也有一些民营企业进入到了非洲,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赤手空拳在非洲打拼。我们目前在非洲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在6个国家拥有7个工业园区,另外还有一些重点项目,很多企业在非洲都融入得不错,口碑也比较好。


比如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郊的东方工业园,就是比较成功的中国海外园区之一。在非洲的七个经贸区中,这是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的。首期建设的园区已经被各类企业填满了,正在规划规模更大的第二期。其中有一家企业叫华坚鞋业公司,专门生产出口美国市场的中高档女鞋,由于“钱景”非常广阔,华坚集团已经另外找地方单独建了一个园区,雇佣了4000名当地工人。这家公司当地雇员总数跟华人管理人员的比重差不多已经达到了40:1,40个当地人只有一个华人管理人员,工人月薪400元人民币(约为1600比尔)。他们的目标是:前店后厂,发展成为面向整个非洲大陆的服装鞋帽生产与批发市场。

可以说,这是中国推行产能国际合作的样板。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使用的是当地非常富裕的皮革资源(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国,财富以拥有多少头羊牛等计算)、不受出口配额限制,电力便宜(每度电3美分,出口的电力仅仅每度6美分),这样就既能够利用当地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又能把产品出口到欧美,给当地国家创汇,因此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管委会还促成埃塞俄比亚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这件事情的意义更大。而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从东方工业园的运作中看到了好处,推出了一大批园区规划,一些大型中资企业被要求“牵头认领”。

此外,由中国企业建设,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吉铁路已经建成通车,800多公里的电气化铁路,被称为新的坦赞铁路。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分家后没有了出海口,进口物资主要是在吉布提卸货后经过公路运回国内,路况差,运输能力有限,吉布提港口常年积压三四百万吨的货物。有了中国企业修建的这条铁路,运力大大提升,整体前景无疑好于坦赞铁路。

在埃及碰到一家叫巨石集团的企业,它在埃及投资生产聚酯纤维,让埃及成为了世界第三大聚酯纤维生产国,所以埃及政府都很重视这家企业。

接下来是在坦桑尼亚的友谊纺织厂,是与坦赞铁路同时援建的一个项目,一度陷入困境,经过双方的努力,又恢复了生机,产品质量好销路好,最多时雇佣了当地2000名左右的工人,坦桑尼亚的失业率是很高的,这样就有利于解决他的就业问题,口碑也很不错。

张宁:在中亚地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我国的中铁隧道集团承包了全长19.2公里,被称为“中亚第一长隧道”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的卡姆奇克隧道段。

乌方起初与俄罗斯、日本等企业接触,了解到工程建设需要4到6年,后来他们就想到中国企业。中铁隧道集团用了3年就修完了,让整个安帕铁路提前通车。以前,乌国内的铁路网要从塔什干出发到它的东部去,至少要花费半天时间并绕经第三国才能实现,在这条隧道打通后,十几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达东部,交通方便了,经济发展自然会加快,所以对乌国东部的发展作用非常显著。

还有一个例子,塔吉克斯坦杜尚别2号火电站的二期项目,是由中国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建成后全年可实现总发电量22亿度,同时提供430万平方米采暖面积。这为杜尚别地区四季供电和冬季供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员。

要知道,在2号火电站投产前,由于供电不足,杜尚别的冬天经常停电,居民家里不得不准备很多蜡烛,停电时要烧柴炉取暖。

5


瞭望智库:除了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也是“一带一路”很重要的方面,从实地考察来看,中国带给“一带一路”国家的除了投资和建设之外,有没有带去一些文化软实力?

薛力:其实中国在文化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援外医疗队,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肯定有利于推动文化的输出和交流,从1964年一直做到了现在,他们在非洲口碑非常好。现在连欧洲这些发达国家都来向中国“取经”,诸如此类的项目,中国应该多做。

医疗队,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民心工程很典型的表现,还有就是中国现在正在往非洲派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提高粮食生产的产量和水平,在埃塞俄比亚都有老师到他们的农学院去教学生,培养他们的农业技师和农业技术人员。还有我这次非洲之行感触很深的,就是当地民众都会讲一些简单的汉语,开口就“你好,你好......”这在我十年前出国时候是看不到的。

还有一些非洲国家的当地人成为了我们在非企业的中高层,获得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国家每年也给这些非洲国家一些留学生名额,接受一些教育、培训,然后回去之后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他们本国的发展中去。


文化方面的“授人以渔”不仅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也能够保证当地的持续发展。

史志钦:2003年10月启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中法之间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文交流,包括游客、孔子学院、交换学生等。根据法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现时中国在法留学的学生约3万人,而法国在华留学的学生约1万人。同时,在法国的中学,大约有5万中学生正在学汉语。

最近,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大街上随时可以遇到中学生用简单中文与中国游客打招呼。

张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中亚进行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民心相通”。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教育、旅游、考古、媒体、文化交流等合作顺利。比如互派留学生数量、游客数量、演出团的数量等都增长得很快。其中在考古上,基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渊源,进行调查与研究,这个大型项目联合国也很重视,目前已经发现了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部分学术空白。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现在就在合作寻找“大月氏”及其迁徙的路线。

6


瞭望智库:“一带一路”在这些国家的推行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挑战?

史志钦:法国政府及企业近年来多次催促中国加强市场准入的限制,以及接受互惠和平等的条件,实际上是出于对中国一直在如金融业、电讯业等多个行业限制外来投资的不满。同时,法国对华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也是中法近来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一带一路”项目被认为没法有效改善以上问题,那么在法国的推行难免遇到较大的阻力。

在欧盟单一市场内的贸易、投资法律法规都是由欧盟控制的,作为欧盟始创及核心成员国,法国一直遵守欧盟的法律法规,“一带一路”项目能否符合欧盟在公开招标、劳工保障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一直是有争议的。

薛力:我觉得“一带一路”在非洲的主要风险还是政局变化的风险,毕竟他们这些国家都是选举制的。比如2011年埃及政局开始动荡,很多项目就受到了影响,利比亚更不用说,所以这方面中国要学会应对风险,既要跟执政党搞好关系,也要跟在野党搞好关系,不能只关注执政党。

张宁:“一带一路”在中亚推行的困难还是有的,比如政局不稳,接班人制度不明确等。因为中国企业对当地政府的依赖较多,领导人变化对企业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也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我们只需要跟现政府合作,尊重主权,支持独立,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其次就是国家之间法律和规则差异。这需要我们修改中国标准以适应当地要求等。此外,劳务签证难,导致人员无法快速进入工作,也影响着许多项目的推进。不过,这个问题存在了十多年了,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如果说有冲突的话,主要是大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我们与当地的一些公司竞争激烈,个别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会通过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炒作“中国威胁论”,说中国将落后的技术设备转移到中亚、在中亚制造污染等,以此来抹黑中国投资。

周志伟:“一带一路”在南美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目前投资环境还不清晰、政治经济的稳定性依然不足、社会矛盾还在持续,投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投资还是要保持谨慎,尤其是要对该地区中短期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估。

这是拉美地区整体的发展态势,但具体国家也呈现出差异性,比如南美国家,例如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比较大,而环亚太国家,例如墨西哥、秘鲁,经济情况则相对好一些。

林民旺:“一带一路”在南亚主要还是受地缘政治影响。南亚国家无一不被印度力量所牵制,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所以南亚很多国家都需要考虑印度的脸色行事。

“势力范围”可能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但是在大国的思维里头是有这种东西的。尼泊尔一个专家的分析说得特别简单,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印度的大致五倍,中国如果完全进入南亚市场,印度在整个南亚就排第二了,所以它就变成跟班的了,不再是领头羊。所以印度不可能允许中国在南亚这个地方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存在,这是政治层面的首要顾虑。

7


瞭望智库:中国下一步怎么在各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张宁:中亚是中国向西发展的第一站,西出国门后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绕不开中亚。今后要以道路联通为先锋,夯实了合作基础。“经济带”建设要基础设施先行,没有物流,人流规模也大不起来,没有物流和人流,双方关系基础就难谈牢固,因此,需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虚实结合。在落实实体项目的同时,积极塑造和实践中国模式。区域合作既是资金技术等硬实力的表现,也是理念和规则等软实力的竞争。

中国在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西方依靠实力建立秩序的老路,需要塑造一种新型的、依靠尊重建立的平等秩序体系,以此确保外部环境长治久安。

史志钦:对全球化持支持态度的新总统马克龙上任后,“一带一路”在法国的发展是乐观的。

另外,中法双方都应继续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它们是具体项目的落实及受益方。中国希望与欧洲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在技术研发、贸易往来、政府治理方面形成良性互动。这对欧洲而言也是一大机遇。

正如拉法兰所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欧洲可以与整个欧亚大陆一起更多地“向东看”。

薛力:我觉得中国现在在非洲的做法就挺好的,下一步中国应该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长期做下去,不是三五年能够搞定的,所以更要稳步推进,如果急于求成,试图三五年内建立一些标杆工程,不仅会导致一些项目匆忙上马下马,还会授人以柄,让人觉得我们东道国都不急,你们中国急什么,再就是一定要有所选择,有些时候宁愿缓一缓,也不要过快推进,这样从长远来看,效果可能会更好。

林民旺:可以说,中印关系理顺了,中国在南亚“一带一路”建设就会容易一些。理不顺的话,中国可能很难推进与南亚地区的整体经贸关系,只能一国一国地谈双边合作,但这样的合作难度是比较大的。

周志伟:中国在拉美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最需要注意整体投资环境。首先,合作在整体环境上要有把握。例如目前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引发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客观地把握。

第二,合作项目的开展,包括经贸合作的推进,需要中国对本地区的法律法规、文化特殊性有所了解,在员工、管理本地化安排以及具体实施措施上有所考量。

最近几年,在中国企业适应拉美市场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较多不适应,还需要继续努力。这些合作要做到长期可持续推进,就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营销环境、风土人情等,真正做到把根扎下去。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东方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40本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