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印度房地产蛋糕,中国开发商发现下一块“肥肉”?


来源:Vista看天下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高级观察员胡剑龙认为: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还是个人投资者,印度市场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投资环境,其背后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它文牍主义盛行、官僚程序繁琐,看似有着光明前景的印度市场,其实漩涡密布……

印度-班加罗尔。(图源:网络) 

在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城中,坐落着繁华的钻石中央商务区;而在商务区的主楼之中穿梭的,是络绎不绝的中国人。

早先,华为班加罗尔办事处曾在此办公。但不久前,它迁移到了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去。办公楼并未空置很久——华为前脚刚搬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后脚就敲门入驻了。

钻石中央商务区的变化,投射出的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一个影子。



向印度“进军”

中兴、华为等科技企业,是印度市场的第一批开拓者。在过去两年,印度经济增长超越中国,亮眼数据吸引全世界投资者,“不缺钱”的中国投资者也跃跃欲试,试图分享“印度红利”。

2016年1月22日,万达集团与印度哈里亚纳邦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万达产业新城。



万达广场设计图。(图源:网络)

如果万达的计划实现,中国企业将创造印度房地产投资的纪录。2016年,国际资本流入印度地产市场合计57亿美金。

碧桂园同样野心勃勃。“六个城市,都有开发计划。”碧桂园印度公司一位员工透露。

觊觎印度市场的,除了碧桂园,还包括复星等知名企业,也包括在中国未涉足过地产开发的企业,如特变电工、神州长城等。

2016年,印度地产行业吸收外资达57亿美金,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

笔者的房东是班加罗尔的一家建筑商,即便在周末,他也没空休息。说起本地地产行业,“也就这两年才好起来。”他说,“在莫迪上台后。”



莫迪改革吸引中资

莫迪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给外国投资者很大信心,这也吸引中国中国企业高调进入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图源:网络)

5月12日,莫迪当选三周年。印度时报最近发起的民调显示,77%受访者认为,莫迪政府表现“出色”或“非常出色”。废钞和服务与商品税改革,被视为莫迪最突出的政绩。而在另外一份民调里,66%的人认为,印度的基础设施有提高。

莫迪自由主义倾向的经济改革,松绑管制、吸引外资,也让印度房地产热起来。具体政策包括地房地产监管法案、批准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还有“居者有其房”计划、智慧城市、阿尔塔复兴和城市转型计划。

而这其中,房地产监管法案和服务与商品税改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5月1日,房地产监管法案开始生效。在莫迪上台前,这部法案就已提交至议会,但被搁置达九年。直到去年年初才被通过。这给无序的印度房地产市场提供监管依据,创造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不仅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也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这部法案还放松了对外资的限制。

7月1日,货物和服务税改革则可谓印度里程碑式的进步。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在纳税便利度上,印度在参加调查的190个经济体中位居172位。目前,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税率,各州各自为政。货物和服务税改革将把印度分裂的市场第一次统一起来。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这极大改善了营商环境。

此外,印度城市目前的房屋缺口达2000万,莫迪提出的“居者有其房”方案,给予经济适用房建筑商获取奖励、补贴、税收优惠和机构融资的资格,印度政府计划在2022年前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中企尚无开工项目



3月底,两国政府因边境问题打起嘴仗,但与此同时,莫迪也在总理官邸接见了小米创始人雷军。



莫迪总理与雷军的自拍。(图源:网络)



虽然莫迪政府在外交中更加强势,但印度从中国吸收的直接投资不降反升。



在印度直接投资来源国中,2011年,中国只排35位,2014年第28位,2016年升到第17位,而且,2016年的投资比2015年翻了五倍。

目前,中国投资者对印度房地产市场投资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财务投资,以复星为代表,包括神州长城等企业。据《印度经济时报》去年9月报道,复星国际计划通过房地产私募股权平台向印度房地产投资10亿美元。

第二,商业地产或住宅地产,以碧桂园为代表。

第三,工业园区开发。以万达和华夏幸福为代表,包括特变电工等。莫迪政府上台后,推出“印度制造”计划。像华夏幸福,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在中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他们想把自己的模式移植到印度。

去年,华夏幸福下属子公司与印度哈里亚纳邦政府及哈里亚纳邦工业和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在印度签署《谅解备忘录》。万达集团也与哈里亚纳签署过类似合作备忘录。

但截止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虽然声势浩大,但雷声大雨点小,已开工项目几乎没有。3月底,中国驻孟买总领管经商处的一位官员向笔者透露,“华夏幸福去年来看了一趟,后来就没有消息了。”碧桂园的项目也至今没有落地——中国企业仍处在认知印度市场的阶段。



潜藏的阴霾



无论中国企业还是个人投资者,对印度市场都非常陌生。美国、澳大利亚一向是中国人海外投资热点地区,对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了解非常有限.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市场中介结构阙如。

印度土地、房产规格的法规很繁杂,中国企业同样需要时间去了解。“只能自己去市场调研。”一位计划在班加罗尔投资的中国投资人告诉笔者。

此外,“印度政府本来是文牍主义严重,官僚程序繁琐的国家。”印度澜亭律师事务所刘逸星律师说。

中国企业最难适应的,恐怕还是在土地环节。“由于国外资本投资地产,引发农民土地产权纠纷。”

根据印度的征地法,私人项目征地需获得80%征地涉及对象的同意。莫迪试图修改征地方案,但至今修订法案没有任何突破。

万达项目就曾引发激烈抗议。根据印度媒体报道,为减少项目阻力,王健林希望利用政府土地,以避开征地纠纷。但是,意想之外的麻烦还是出现。

2017年初,哈里亚纳邦的农民致信中国领导人,呼吁施压万达,停止项目。他们表示,反对过去5年里收购农民的3000英亩土地,不会再让政府占用他们更多的土地。

当地媒体曾披露,该邦农民已经对2800英亩的土地征用过程产生质疑并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目前问题仍悬而未决。

此外,股权共享协议也在给万达“添堵”。印媒透露,在与万达成立的合资公司里,哈里亚纳邦政府希望获得公司26%的股权,而万达集团则表示最多出让9%的股权,否则恐要撤资。

可以说,万达已经是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市场的教科书了。但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反映出,印度市场看似前景光明,实则漩涡密布,风险绝不可小视。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高级观察员胡剑龙_文

扫描二维码,可订阅智库>>>



更多智库内容

重磅 |  易误诊、缺医生、难报销:谁来拯救癌童之殇? 

国际儿童肿瘤学会的最新调查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除意外创伤以外儿童的第二大死因。然而,令每一个患癌儿童父母倍感痛苦的,不单孩子的病情,更有基层医务人员因认知不足而出现的频繁误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异地求医以及异地求医后较低的报销比例。>>>

热点分析 | “装儿子”、“扮羊”、“建暗室”,为应付检查,这些官员也是蛮拼的



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结果被抓了个现行。>>>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