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说出来的精华,饮食是吃进去的智慧


来源:新周刊

武亦姝参加诗词大会。

文/芝麻

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古典诗词热潮。第二季冠军来自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实力带动了全国人民摇头晃脑,吟诗作对。她在比赛中眼神超然洒脱,飞花令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的淡定从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一切想象。

事实上,古典热潮之风不止吹过国内。截至2015年,致力推广汉语文化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34个国家,而被冯骥才称为“最不费劲走出的中国文化”的中华美食也是早已风靡世界。“中国风”随着全球化的潮流,刮向了世界。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也在中美元首峰会上献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并加背唐诗一首。

诗词是古人嘴边盛开的莲花

国画青莲。图/李永堂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词可谓中华民族智慧最为凝练的表达:用字精炼,韵律和谐,寥寥数语,意象万千。诗词信手拈来,是出口成章的最高级,显示着一个人的学识和涵养。

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欧阳修面对美丽宜人的风景,赞叹“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春意盎然跃然纸上。在书信来往不便的古代,描述离别思念之情,王实甫是这么写的:“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别情寄山水,语凝练而意深远。

北宋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美食家。

要是碰到美食,古人更是分分钟诗兴开挂、才华上线,北宋文学家兼美食家苏东坡可以作证。因喜爱猪肉,他写下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端午吃到好粽子,他又挥毫:“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有网友打趣道:这就是今时今日我们还要背诵古诗词的意义,而不是张口闭口只知道“卧槽”“好美”“我好想你”“好好吃啊”。孙洙在为《唐诗三百首》作序时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读过的书、背过的诗,都会内化成个人的气质,渗透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谓之:腹有诗书气自华。

饮食是吃出来的人间烟火智慧

如果说中华诗词浇灌出华夏文明的精神气度,那中式饮食则蕴含着中华民族一日三餐的烟火智慧。色香味美固无不好,但仅止于此则流于表面。用料精致,火候讲究,食为进补,亦可药用,才是中华饮食里的大学问。

根据各人体质、四时节气的不同,饮食应性味相宜。在中华食事里,全是传统智慧。以岭南佳果雪梨为例。夏季炎热,需解燥消暑,雪梨恰甘甜生津,清热润肺。宋代苏简诗曰:“肤莹玉在手,剖之醴泉涌。甘凉宜解酲,席上贾余勇。”梨子皮晶莹、果剔透,一经切开,汁水喷涌,盈甜宜人。梨子还可解酒,可缓觥筹交错后肾脏过载之苦。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养生养人。

古法烹制的冰糖雪梨。

利用食物天然属性可取,但巧妙加工,使之营养价值最大化,更体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大智慧。梨子生吃爽脆,作羹汤清润,与中药材同煮,还有互增裨益的功效。唐初政治家魏征的母亲患咳喘病多年,李世民派御医前往诊病并开一处方,内含川贝。孝子魏征知道老夫人不受苦,灵机一动,将川贝放入同样清热止咳的雪梨腹中,加糖煎煮。老妇人食用时只觉清润化痰,连服半月后病愈。

正如民间谚语所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中华饮食里蕴含的哲学智慧,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流传至今,是历经历史检验而颠扑不破的道理。

吞吐之间,与诗词打个照面

诗词和饮食,一出一进,一吐一纳,可统称为“舌尖上的智慧”。华夏文明延绵五千年,一直在历史迭代中与时俱进。身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成不变地沿袭这些“中式哲学”已经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胃口。如何将中华传统从神台上请来,走进人世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古代学童听老先生耳提面命。图/艳华

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小孩,连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都玩不过来,确实很少能静下心来看书,让他们趴在故纸堆里咬文嚼字也并不现实。家长要懂得寓教于乐,让孩子自己打开好奇心,自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亲子教育的智慧所在。康师傅冰糖雪梨美词包上的清阿哥和润格格,就可以充当现代“陪学书童”。

现代“陪学书童”清阿哥和润格格

萌趣憨逗又知书达理的他们↓

既能在餐桌陪伴孩子,又能以活泼可爱的方式,逐字逐句地教孩子吟诗作对。

孩童,是天然的诗人,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下学会开动脑筋。

要是清阿哥和润格格出的诗题答不出来,一时不知道答案,他们还可以借助父母的手机扫描美词包上的二维码,让清阿哥和润格格从饮料包装跑到手机屏幕上吟诗作对。爸妈可以从旁引导孩子操作,共同参与直播、录制诗句、制作表情包等多种玩法。这是孩子的欢乐时光,同时也是父母的。

教育从来是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切勿心浮气躁。康师傅冰糖雪梨仿效传统方式用心烹制,凝聚了中华饮食传统智慧的缩影。外在别出心裁的美词包,相当于移动的中华诗词库。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教育之道,是让传统文化在日常里重新焕发生机,不求通晓古今,但求日有进益。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生活里耳濡目染的结果,是一点一滴浸润心灵的过程。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