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舆论中的中国抗战


来源:凤凰军事

导言: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由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创办于2011年,迄今已举办七届。回顾往届论坛主题,从“人文纪念与城市精神”,到“先贤与城市发展”,到“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再到今年的“全民抗战中的上海与国际友人”,所涉主题始终围绕着先贤和上海,“人”与“城”这两大焦点,铭记那些为这座城市的变革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先贤们,让他们的精神生命长久绽放。本系为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稿集。

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国际话语权的美英等媒体,对中国抗战的正确而积极地传播,从舆论道义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上海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云教授在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上,以《字林西报》为考察对象,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创办于上海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其前身是英文版的《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由英国人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创办,是中国第一份新闻报纸。1864年《字林西报》正式出版,英文名字North China Daily News直译应为《北华日报》,但因其出版商为字林洋行,而当时国人喜欢将外国人办的报纸叫西报,因此这份报纸就叫《字林西报》,原来的《华北捷报》成了它的副刊。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

《字林西报》是近代上海中西文报纸中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从1850年起到1951年3月底停刊,长达101年。该报自称其编辑方针是“公正而不中立”,曾发表大量干预中国内政的言论,对中国革命运动持反对态度。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该报一反常态,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予以赞美,对日军的法西斯暴行予以谴责,体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字林西报大楼,现为上海外滩17号友邦大厦

一、 充分肯定中国一致抗战局面之形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仅36天,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淞沪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这场会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中间第一个大规模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役,真正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也引起了全世界注目。《字林西报》对“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举国一致的抗战予以极大关注和由衷赞叹。1937年9月3日,即“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三周后,《字林西报》发表题为《三星期》的社论,开宗明义指出这次战争的性质:“此次战争,乃中国自卫之战争。”社论认为:“日本在中国境内,以大军进攻,中国军队则力图卫其国土。”称赞中国人觉醒了,认为中国人在改变自己的国家,献身于完全正义的事业,已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社论指出:“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此非仅仅为矫揉造作之热诚,实为确切重大之因素,而团结华军之抵御力。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也。华军上自司令,下至士卒,皆坚决抗敌……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社论认为:中国抗敌是“为人类文明增添了光芒!”

二、 高度赞美中国军队抗敌之英勇顽强在三个多月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其血肉之躯,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人人视死如归,个个奋勇当先,出现了不少威武雄壮、可歌可泣,在当时就为国人广泛传颂的战斗场景:如汇山码头之战,八一四空战,姚子青营宝山城保卫战,罗店争夺战,四行孤军之战等,这些彪炳史册的战斗,得到了包括《字林西报》在内的国际舆论的赞美。1937年9月15日社论:“华军遏止日军前进之战事,其代价显然重大。华军在战斗中虽无炮队之辅助,而飞机在天空之视察力量,亦不充分,不足抵制日军之海军炮与水上飞机。但其部队与机关枪手鏖战至一月之久,其坚毅力亦大足令人钦佩矣。”

左图:我军大刀队在前线;右图:姚子青营将士守卫宝山城

美国记者铁尔特曼撰文写道:“卫守邻近上海长四十里罗店、吴淞区战线之华军,遭遇机械化武力极重大之集合”,“复为以悍战闻名之日军,然仍不屈不挠,应付裕如,其英武与纪律,诚值得受最高之赞誉者也。”“今日抵抗日军前进之师团,纵其炮火力量,远逊于敌,亦决不退却。”“罗店境之战事,异常激烈,致余不能进抵在前线之华军,余曾在某地点被迫委弃所乘之汽车。匿于沟内半小时之久,维时日军以开火炮轰击,外加尾弹,并偶杂重炮弹数枚,刘行区外附近一带,颇遭摧残。旋余往视吴淞阵线,见巨数华军安伏战壕,状甚愉快,盖顷方击退猛攻之敌军也。”“华军,其坚毅力亦大足令人钦佩矣。”

三、强烈谴责日本侵略军之法西斯暴行“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大施暴行,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犯下了滔天罪孽,也暴露了其暴戾兽性。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仅宝山区被日军杀害的有名有姓的遇难者就达7450人之多,其中老人和儿童占68%。战役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焚烧房屋和集镇,奸淫妇女、掠夺财物、毁坏文化古迹,乃至违背人道主义,公然施放毒气,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

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身临其境的儿童在嚎啕大哭

1937年9月23日,《字林西报》刊登Robert L. Stewart的文章,严厉指责中国无防城镇中成千成万之非战斗员、难民、医院、职员、妇女儿童之惨遭杀害,指出任何人聆听“日本官立无线电台之短波播音,即可知今日日本的一切,厥为报告轰炸惨举之如何得利,而以使人厌闻之详情铺张之”,日军之“脑筋全同于森林中之野兽”。在国际友人眼里,“皆觉日本为一暴戾昏乱侷促之侵略者”。但侵略者丧心病狂的残暴行径和罪恶的屠杀政策,只能激起中国人民更大的反抗力,他们独占中国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正如《字林西报》1937年9月21日社论指出的那样:“假令战争继续延长,日军仍奋力从事欲使中国屈服之工作,而该问题终可设法解决,则近如痴人之说梦。” 

淞沪会战期间《字林西报》社在窗台上摆满沙袋避免流弹

最后,张云会长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全世界关注中国抗战、了解中国抗战真实情况、认知中国政府及其人民的抗战决心、暴露和谴责日军的侵略野心和罪恶行径,有效地开展舆论宣传从而吸引世界眼球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也是此时期众多国际舆论报刊在上海出版发行的原因。以《字林西报》为代表的外文报刊通过新闻媒体在舆论上声援、支持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发展史上,书写了厚重而光辉的篇章。

而在论坛上,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挥教授,则另取角度,从内看外,借助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的视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势中,分析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邹韬奋先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是有清醒认识的,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一贯主张和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加强对外宣传的著名的新闻记者,杰出的出版家力度,尽力争取国际援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著名的新闻记者,杰出的出版家邹韬奋

一、 深刻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共同挑起的,而日本帝国主义则是发动侵略的急先锋。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就制定了“首先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再次提出了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整个中国、最后征服世界的狂妄侵略计划。随着上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日本帝国主义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终于全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然后再向世界其他地区推进。然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抵抗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梦想,使其“征服世界”的全球战略遭到严重挫折。正如韬奋在《中国人的责任》一文中所说的,“中国人的浴血抗战,抵御日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的当然是要抢救我们的祖宗所遗留下来的具有5千年的祖国和千万世子孙的福利。……但是我们的责任还不止此。日帝国主义倘若沦亡了中国,它的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是更要猖狂的。”因此,他认为:“我们为祖国的生存而战,同时也是为世界的和平和安全而战。我们为祖国驱除我们的民族的敌人,是我们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我们为世界驱除人类的刽子手,也是我们对世界应负的责任。”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韬奋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此后,韬奋还发表了《德苏战争与中国》一文,文中他认为:“由于德苏战争的爆发,使各民主国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增加了深刻的认识和重视;由于德苏战争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侵略阵线的形成和逐渐巩固,也增强了中国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声援与外援。”他说,“中国的抗战,一方面是为着民族解放的神圣使命,一方面也是为着世界正义的积极支持。前一目的易于了解,后一目的往往为世人所忽视”。“但是国际形势发展到德苏战争的爆发,虽经纳粹德国尽力怂恿远东轴心小伙伴发动强烈的响应,以配合整个法西斯侵略的策略,但是由于中国英勇抗战了四年,已把这远东轴心小伙伴打得焦头烂额,深陷泥淖,南进踌躇,北进困难,无形中为英美苏各友邦在远东尽了前哨防御的责任。”“在这种形势下,英美各国都加强它们的援苏援华。它们不但深切认识了中国抗战四年来对于世界的重大贡献,而且也认识了中国的继续抗战,还有加以支持和加强的必要,由此使中国在整个国际反法西斯侵略阵线中,更能充分地尽其有力一员的重要任务。” 寥寥数语,把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得淋漓尽致。

二、 尽力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韬奋一贯主张和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尽力争取国际援助,韬奋对此也是有充分认识的:“中国不是闭关时代的中国,中国已是世界的中国了,所以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际形势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我们在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 他认为:“我们现在全国所积极努力的是抵抗日帝国主义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残酷侵略;说得更具体些,是要从种种方面,运用一切力量保障我们的军事胜利。诚然我们的民族解放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外交上争取有利于我们的形势,也是在我们自己努力范围内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然,韬奋也明确指出,“坐待国际援助的倚赖心理是要不得的,而且徒然‘坐待’,国际援助也反而要渐渐消灭而至于零;但是由自我奋斗而争取国际援助,由此格外增强我们的抗战力量,格外削弱敌人的侵略力量,这却是完全正确的途径,却是要用更大的努力来执行的,而且也只有用自我奋斗来争取国际援助,国际援助才能迅速地扩大增强起来。”后来,他又在《世界同情》一文中明确表示:“世界对于我们的道德的援助,以至进一步的实际的援助,都是由于我们的‘自助’所引起,而由此引起的‘人助’,也反过来有裨于‘自助’的增强,这两方面是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的。明白了这样的观点,我们一方面固然要努力‘自助’,一方面也要尽量运用‘人助’。我们应该深信,为民族解放及世界正义而英勇奋斗的中国,决不会孤立的。” 他坚信,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世界上广大的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同情和援助的。至于应该如何争取各国的同情和支持呢?韬奋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在外交方面不要仅仅看到各国政府当局的态度,同时还要密切地注意到各国人民伟大的推动力。在欧美各国政治比较上轨道的国家,民间舆论的力量和民众所表示的倾向,在政府当局决定政策的时候是不得不加以慎重的考虑的。第二,不要忽视国民外交的重要。外交官在各国所能活动的范围仅及于政界的上层,要有民众代表,尽量利用国民外交深入各国的民众团体中去活动。第三,要努力从各种方面推动各国对于中国抗战的各种援助。要留意并推动各国民间蓬勃的抵制日货运动,以及各国志愿军与军事技术人材的借重。第四,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内部必须愈益扩大并巩固团结,一致对外,然后才能引起世界的敬重,增加国际的同情与援助。“我国内部假使再有任何不幸的分裂,或不必要的过分磨擦,必然要使国际的中国友人寒心,感觉到中国自己只知内争,并不重视一致的反侵略,他们更不必多事了!”但是,英美等一些西方大国,长期奉行妥协、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对日本的侵略行经采取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态度,在很长的时间里根本不认识不承认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从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因此在全面深刻阐明中国抗战与世界和平、民主和进步事业的辩证关系的同时,韬奋还严厉揭露和批评了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他尖锐地指出:“法西斯国家的疯狂,它们的力量完全由于妥协主义(或称现实主义)的‘养痈遗患’,这是数年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有些短视的人们在以前还认为这种妥协主义是可以‘安定欧洲’,甚至因此对妥协主义歌功颂德,对张伯伦的妥协政策大加赞赏,到了今天,这种幻想可以觉醒了;到了今天,应该能看清中国的抗战应该和世界的反侵略阵线结成密切的联系。”

三、 热情报道英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韬奋在争取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的同时,还满腔热情地报道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1937年9月13日,韬奋在《世界同情》一文中,介绍了英国、美国的著名报纸支持中国抗战而发表的社论。伦敦《新闻记事报》的社论指出:“中国军队在上海奋勇抗战,举世人士,咸表同情,从来两国战争,其中一国能得中立国人如此极大同情,如今日之中国者,殆未前有。”《纽约时报》的社论也说:“观于中国目前全国一心一德之抗日热诚,足见中国已臻于统一之域,向以怀疑态度视中国者,今当刮目相看矣。”该报还认为:“就今日中国对日抗战之壮烈与意志之坚决而观,中国所遭经济上之困难虽大,最后胜利,当可达到。”韬奋在阐述了上述英美报纸的评论后指出:“各国舆论对中国的壮烈抗战赞美称颂者尚多,不可胜举。这种世界上的一致同情,无疑地是由于中国在英勇抗战中的艰苦奋斗所引起的。”“我们所信者是‘人助自助者’,个人间如此,国与国间,民族与民族间也是如此。日本侵略中国的土地,蹂躏中国的主权,不自今日始,但是世界的同情每在我们的英勇抗战奋发自救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而且每当我们的抗战愈英勇,自救愈奋发,世界对于我们的同情也愈深厚。”1938年6月,韬奋又发表了《国际同情与我们的责任》一文指出:“我们的民族敌人正于疲惫之余,踏入最后挣扎的阶段,我们的英勇抗战也正在再接再厉之后,踏入更艰苦奋斗的阶段;敌人是向着没落的路上走,我们却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在我们这样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一天天向前发展的国际同情,给与我们以莫大的兴奋,国际形势愈益有利于我国抗战的倾向也给与我们以莫大的鼓励。”此外,韬奋还举例介绍了国际友人的“援华运动”:美国百万人参加节食援华运动,仅旧金山一地,参加反日示威者达二十余万人,并举行‘一碗饭运动’,筹款救济中国难民;伦敦二千余民众向日使馆示威,主张禁止煤油输往日本,并抵制日货;英国援华委员会在曼彻斯特举行‘中国周’,散发数万张抵制日货的传单;巴黎将于下月十八日举行保障和平,反对轰炸未设防城市国际会议,由各工会各社团及文化团体等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如澳洲、印度、南菲、纽西兰等,都在继续进行抵制日货,募捐救济中国伤兵难民;此外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对日寇滥炸平民都表示愤慨,阻止制造家以飞机售与敌人。与此同时,韬奋还深刻地指出:“我们却不应以目前的现状为满足。我们一方面对国际同情固然感到兴奋,一方面却须勿忘我们推动国际关系更大好转的责任。”综上所述,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岁月里,韬奋能够深刻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尽力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热情报道英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使世界人民能够了解中国的抗战,同情中国的抗战,支援中国的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者张云,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者陈挥,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介绍:上海福寿园纪念馆是福寿园国际集团倾力打造的品牌文化项目,作为福寿园人文精神和生命情怀的载体,现藏有名人遗物及相关史料3000余件,通过保藏诸位先贤的生命经纬,为上海这座城市传续着历史文脉和精神气质。福寿园国际集团(01448.HK)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殡葬服务提供商,涵盖殡葬业务、殡葬设备、规划设计、人文纪念、生命教育等领域。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文化为根”的宗旨,传播“生理生命的告别,精神生命的延续”的文化理念,开创殡葬现代表达方式,为中国殡葬服务业树立新理念、新标准。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