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服务20多万人!没人、没书,没设备,康复治疗师的缺口咋补?


来源:半月谈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患者重视。

从产后恢复到脑瘫偏瘫、从老年失能到运动保健以及残疾人康复治疗,都离不开康复师的护理。然而我国康复治疗师、治疗床严重短缺,造成康复治疗难普及。

有数据显示,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远低于发达国家。无论数量和服务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留不住的康复师

据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刘宏亮介绍,我国几乎所有临床疾病都与康复有关。

病人看完病或者做完手术,需要康复训练;8500万残疾人中有5000万需要康复治疗;上亿慢性病患者当中80%需要康复治疗;再有就是老年人的日常康复需求量也比较大。

然而我国康复产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刘宏亮介绍,每天到康复理疗科做治疗的达到3000多人次,而科室仅有40名康复治疗师。

“别说仪器设备,最开始接触康复治疗时连教科书都很难找,康复靠徒手治疗。”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王宝军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存在康复医院数量少、康复医疗床位少、康复医师占人口比例低、康复设备缺乏等问题。

接受采访的康复师和治疗师普遍有个感觉:从业待遇低、工作不被认可。

“你们康复到底是做什么?多长时间有效果?没效果我为什么要做?”从业4年来,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王平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无数次。“有的患者认为康复就是纯体力劳动,甚至认为治疗师就是给患者搓脚。”

刘宏亮之前带了一名康复治疗专业的研究生,该研究生却在硕士读了一半的时候不干了,原因是康复治疗不赚钱。在西南医院的康复理疗科,每年有10%~15%的人才流失。

毕业于辽宁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李英在内蒙古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孤独症儿童康复部工作近5年,5年间里不少同学都转行了,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有时候付出全部心血,但孩子的康复见效甚微,确实让人特别绝望。”李英说,康复师不仅要全方位照顾孩子的身体心理,还要及时调整家长的心态,难度非常大。

培育康复师成长沃土

康复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发展的学科,2001年康复治疗技术才被纳入全国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正规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起步晚、积累少,所以国内康复治疗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从业人员少,还有专业教育起点低、不规范、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针灸科、脑病科主任邓景元从事康复医疗行业近20年。“最初大多数医院对康复不重视,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也不懂康复,认为就是扎针理疗,康复科床位少、治疗师配比少,自然发展缓慢。”

我国康复治疗师总体水平较为落后,治疗师数量少,学历普遍较低,平均从业时间短,职称低,经验不足,且存在无证上岗现象。然而与之相反的情况同样存在:高学历康复专业人才面临进修无门的窘境。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的一位康复治疗师陈越,本科毕业后不得不前往香港攻读康复治疗相关的硕士专业。

“我们想深造的话,渠道太少了,因为很少有专门做康复治疗的导师招生,很少有学校招康复治疗的研究生。”

相关人士认为,首先,高等院校康复相关专业缺乏是导致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需要完善高等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设立体系。

我国西部地区高学历的康复治疗师主要是从东部地区引进,因此在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设立康复专业是必要的。

其次,加强康复治疗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乎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前景,而在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前提下,首先要加强康复医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对现有教师进行充分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发展一些资深的康复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队伍中去,尽快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现有需求。

专家还建议,建立由三层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康复医疗体系,形成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领三家康复医院或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家重点单位带领九家社区医院或者乡镇医院,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康复体系。

该体系中,高一级的康复专业人员向低一级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相互学习,提高区域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康复产业来点“康复”动力

随着情景互动、减重步态等新技术发展飞速,各类矫形器、康复机器人等新设备不断涌现,康复行业发展势头正猛。

尤其近几年,我国社区康复服务得到了蓬勃发展,服务群体不断扩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医疗机构用实体康复店、社区康复点与互联网康复机构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康复保健市场供需矛盾。

王宝军认为,应尽快实现康复师培养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可通过康复协会把一些临床医生培训后转岗为康复师,暂时缓解供需矛盾。

受访康复治疗师们建议:

一是利用目前有限的优质资源,制定相关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政策,鼓励大医院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定期下沉到二级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

二是结合互联网+完善三级康复信息网络,利用智慧医疗为社区及居民提供康复服务,同时完善社区康复设备,根据社区康复需求可由政府购买服务;

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高、中青年低头族现象高发,身体素质受损严重,呼吁政府大力实施康复治疗。

邓景元等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呼吁,应在医疗领域层面厘清康复治疗师与技师的区别,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综合医院和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实现专家、信息、医保、临床路径的互联互通,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临床和康复一体化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西南医院康复治疗师王一君指出,当前康复医疗的大多数费用没有被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恰恰这一部分项目对于患者来说是需要长期支出的,患者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开展,制约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他建议将更多的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7期,原标题《1人服务20多万人:康复产业缺口怎么堵?》 

记者:董璐 黎华玲

主编:孙爱东

编辑:郑雪婧

“低头族”越来越多,感觉康复治疗师会火(๑•̀ㅂ•́)و✧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