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乐视危局背后的资本解构 财务失控深陷信用危机


来源:中国经营报

乐视:危局背后的资本解构屈丽丽编者按/从乐视生态“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到乐视资金链危机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了“讨债”队伍中,时间不过一

乐视:危局背后的资本解构

屈丽丽

编者按/从乐视生态“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到乐视资金链危机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了“讨债”队伍中,时间不过一年。

2017年8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两份裁定书显示,7月24日,建行北京光华支行分别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或冻结乐视网、贾跃亭、乐视控股、贾跃民共计价值2.5亿元的财产。尽管随后的8月2日,乐视网董事会发布澄清公告,指出“本次建行北京光华支行申请财产保全,系因首笔借款5000万元未能及时续贷或者还款,建行北京光华支行出于风险防范,对全部贷款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公司已经对5000万元借款进行了偿付,并正在就2亿元借款风险与建行积极协商洽谈化解方案。”

根据乐视网公告,截至7月27日,贾跃亭目前所持有乐视网25.67%股权已被全部冻结,由于债务数量累积,上述股份被多个法院轮候冻结,数量已达公司总股本的193.92%;而贾跃亭通过乐视控股持有乐视网0.6%的股份也已被全部冻结,被轮候冻结的数量占乐视网总股本的3.34%。

贾跃亭当年的“生态化反”战略以及不惜个人财产、股本、信用全部投入公司运营的结果,却正在让乐视生态圈上下游的伙伴利益受损,因为根据轮候冻结的股份数量意味着目前已经提起诉讼并得到法院支持的债务人有很大可能无法获赔。

与此同时,乐视网为了扭亏为盈,却不得不走上了一条业务切割的道路。舍手机、保电视,原来的业务该砍的砍,该扔的扔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在孙宏斌的规划里,“新乐视”的核心业务只有三块:即乐视视频(乐视网)、乐视电视(乐视致新)和乐视影业,形成大屏硬件、电影内容和视频网站的生态圈。而海外业务、直播业务将被砍掉。而曾经宣布只做“财务投资人”的孙宏斌在将150亿元投入乐视网后,伴随乐视危机的“涌出”,却“不得不”成为“接盘者”的角色,先是当选乐视网董事长,紧接着需要直面乐视网面临的所有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有希望颠覆BAT的企业走到经营的悬崖边上,对于贾跃亭和孙宏斌来说,在这场纷纷扰扰的事件中,他们的得与失又是什么呢?某商学院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毫无疑问,与万科的股权危机(万宝之争)一样,乐视危局注定也是中国商业史的重要篇章,在商业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上,乐视危局为企业创始人提供了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值得仔细研究的案例。”

本期商业案例将主要从贾跃亭的乐视战略失误着手,从投融资角度分析企业创始人需要格外注意的资本运作问题。

第一部分:财务失控

关联交易与股权质押之殇

长期以来,关联交易在乐视都是“秘而不宣”的事实,与“生态化反”战略的效果几乎一样,关联交易将乐视上市公司与其他各业务子公司之间紧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深南创投在梳理乐视网近年来披露的关联交易时就指出:“在乐视投融资双双快速累积的背后,却使乐视上市公司与其他各业务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激增。四年之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同比增长约1153倍,而从关联方采购的金额则同比增长了约361倍。 ”

乐视网的部分资金通过关联交易流向了乐视各生态子公司,从乐视各业务线上的投融资事件中也能看到不少都是关联方之间在进行,“互相捧场”,塑造出一种各个业务都欣欣向荣发展,备受各路资本追逐的景象。

如乐视网2016年3月2日决定,乐视致新的销售模式由自行销售变为销售给关联方乐帕,再由乐帕对外销售;而后乐视网又与关联方再成立了乐视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乐视集团内的所有的智能终端产品都通过销售给乐视智能终端,再销售给乐帕和电子商务公司。

关联方销售和采购也增长迅速:2013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是1115.09万元,从关联方采购的金额则是2065万元。2014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为5849.09万元,而从关联方采购的金额为7932.27万元。到了2015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突增至16.38亿元,而从关联方采购的金额也达到27.1亿元。再到2016年,乐视网向关联方销售和采购的金额飙升至128.68亿元与74.8亿元。

在深南创投看来,“虽然关联交易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关联交易占比过大,极易滋生利益输送与业绩造假。”

股权质押孤注一掷

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虽然是普遍性的融资手段,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当的股权质押通常酝酿着巨大的隐患。它不仅仅意味着抵押资产的风险性,关键是风险一旦爆发,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着致命的打击,尤其是来自于企业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股权质押风险。

在乐视案例中,贾跃亭在股权质押上的表现相当孤注一掷。虽然股权质押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创始人中,但如此持续性的大比例抵押仍然罕见。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贾跃亭基于上市公司的质押融资之路始于2011年,其后至2015年10月的数年间,共进行了33笔交易。这33笔交易涉及多家券商、信托、银行。目前,2015年10月26日的那笔5.07亿股的质押项仍处于质押状态,该股票来自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高管锁定股4.67亿股和无限售流通股4000万股。至此,贾跃亭几乎已经把他在乐视网的所有股份全部质押。

孙宏斌投资乐视之后,对贾跃亭开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降低股权的质押比例,以避免平仓风险给公司带来的危机。比如根据今年1月13日的融创公告,贾跃亭承诺,质押股份不得超过所持股份的50%。不过,当前贾跃亭的股权质押比例仍然维持在高位,只是孙宏斌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个月,平仓风险虽然没有发生,但贾跃亭名下的几乎所有股票却已被法院冻结。

7月3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及其妻子甘薇被曝名下12亿元存款被法院冻结。同日,乐视网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先生及其通过乐视控股持有的公司5.19亿股已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冻结,占其所持乐视网股份的比例为99.06%。以乐视网每股30.68元的最新价格计算,贾跃亭先生被冻股权价值达到159.27亿元,加上存款被冻结总资产已逾171亿元。

不仅如此,贾跃亭持有乐视影业的股权也质押给了融创中国。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3日,孙宏斌携150亿元投资乐视的时候就有一个细节值得注关,当时贾跃亭承诺,将于2017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乐视影业全部股权注入乐视网一事,当时融创体系在乐视影业的股权占比是15%。

而伴随乐视影业的进一步融资以及乐视网对乐视影业的收购,贾跃亭在乐视影业的股权将进一步被稀释,而孙宏斌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乐视网中的股权占比和影响力。对贾跃亭来说,其一手打造的“乐视生态”,因为股权质押埋下的“地雷”,不仅最终难以实现“生态化反”,反而“业务切割”成为了拯救企业的唯一方式,而自己也不得不面临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财务不严谨涉“造假”嫌疑

细心人会发现,孙宏斌150多亿元投资乐视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修改公司章程,完善内部治理,保障资金安全,这也突显了在此之前乐视体系内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包括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周航公开指责大股东乐视挪用公司13亿元资金。

1月14日,乐视网公告了《对外担保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比去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最新修订的《公司章程》,《办法》第九条将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担保行为由六类增至七类,新增加的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担保形式,以兜底条款来完善内部治理。”熟谙公司法的律师告诉记者:“在企业融资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兜底条款彻底关上了乐视网与其他企业之间潜在的随性担保。”

事实上,不仅仅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孙宏斌从公司治理上也进一步提出了约束性条件,即《办法》在重申“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必须经公司出席董事会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签署同意,或者经股东大会批准”外,还特别新增一条:“公司以自有资产为公司自身债务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的,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担保之外的其他对外担保事项,也应经公司出席董事会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签署同意。”

根据公告,天津嘉睿(或其指定方)有权向乐视手机板块核心公司[包括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乐视手机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指定一名监事。显然,在没有任何股权的公司里派驻监事,不难看出孙宏斌对潜在风险的预判和担心。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韩良告诉记者,“一个企业财务不严谨,容易给外界留下‘造假’的嫌疑,对公司信用造成重大损伤,而企业一旦面临危机,就会成为引爆更大风险的导火索。”

对于贾跃亭来说,在乐视生态的资金链危机中,尽管他本人一直在声称会“负责到底”,但从舆论的反映来看,质疑声似乎多于支持的声音。在他赴美融资的过程中,有人甚至怀疑他是向海外转移资产后跑路。很显然,所有这一切,对他未来的融资之路也会形成多种障碍,是值得其他创始人警醒的方面。

缺少有效的风险隔离安排

除了几大板块之间互相担保、互拆资金之外,贾跃亭的个人及家庭资产与公司资产之间也缺少有效的风险隔离的安排,这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在此之前,德隆、太子奶都是典型案例。

对于民营企业家进行财产风险隔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北京市中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凯律师告诉记者:“主要风险和难点有三点,其一,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大量创业企业采用的是‘有限合伙’式的企业形式,提供资金方承担有限责任,而创业团队则承担无限责任,创业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同时也以企业创始人及其家属的全部资产承担连带责任;其二,民营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实际控制人个人也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几乎成了金融惯例,一旦出现问题,夫妇财产都要被冻结;其三,企业存在虚假出资,或者创始人本人行为的瑕疵,有时也会发生揭开法人面纱的行为,由企业创始人直接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其四,是创业过程中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不严谨导致的相关风险。很多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前期企业家个人及家庭向企业输血,而到了创业成功之后或后期,企业往往又成为了家族的提款机,法人财产和个人家庭财产混同,极易导致法人人格被否认的风险,将直接追究创始人个人的相关责任。”

此外,最高院虽然承认了股东对公司的借款是一种对公司的债权,但却是一种滞后债权。

纵观乐视案例,贾跃亭曾多次以个人资产向乐视“输血”,包括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套现资金。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件是2015年6月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开始减持股票套现,回补公司。乐视网公告显示,贾跃亭自2015年6月1日至3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524万股,占公司截至2015年6月3日总股本的1.9%。贾跃亭共计套现约25亿元。而此前公司的公告也显示董事长贾跃亭未来六个月拟将减持个人直接持有的乐视网股份不超过1.48亿股。市场估算整体套现资金将达113亿元。有分析甚至认为如果这些资金全借给上市公司5年,按照每年5%的利息算,能帮乐视省25亿元的利息。

然而,五年时间未到,风险却已全面爆发,外界开始怀疑这些资金的真实去向。而另一方面,贾跃亭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未能有效分割的问题也给他留下了“祸患”。陈凯律师表示,“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留足安全资产以备东山再起非常重要。”显然,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贾跃亭在相关财产风险隔离上的做法堪忧,最终资金链风险不仅在乐视生态之间“火烧连营”,更是烧向了个人东山再起的“资本”。

第二部分:战略无序

“生态布局”需要安排前后顺序

今年年初,孙宏斌150多亿元投资乐视,在七大板块中只选择了三个投资方向,即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同时作为谈判条件,孙宏斌开始在制度上约束曾经的板块之间的“输血”方式。藉此,人们看到了孙宏斌通过层层的制度设计帮助乐视生态防范资金链条上的风险,但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孙宏斌对于乐视体系七大板块的评价和安排。

对此,曾投资乐视的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告诉记者:“孙宏斌现在做的,我们也曾对乐视提出类似的建议,这就好比吃大餐,七次大餐一周每天吃一次很高兴,如果要在一个晚上吃完得撑死,孙宏斌做的就是一星期吃一个,这是次序问题,我认为是对的。对于乐视的业务,我当时把它们分成了ABCDE几大类:A即有利润的要实现利润增长;B有收入的要变成有利润;C有用户变成有收入;D有核心价值的找到用户的增长或者收入的提高;E既无战略价值又无核心资产的砍掉。目前,从融资对于乐视的投资来看,锁定的就是前面两类A+B ,应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投出150亿元这么多的资金,对乐视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缺少这种战略次序上的安排,让乐视这个不断消耗庞大资金的产业链条很快陷入了危机。

大量融资有欠责任与担当

战略安排无序导致了贾跃亭在急速扩张中对资金使用的失误。

曾强曾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评价贾跃亭,“成败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就在于贾跃亭能否在短期内放弃“造车梦”。事实证明,贾跃亭即使现在去职乐视网,专注的却仍然在“互联网造车”上,至少在当前,很难评价贾跃亭在当下决策的正确与否。

一位资深互联网汽车人士告诉记者:“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中,中国在上一代汽车产业中落后了,但在互联网汽车上还有机会,这是国家战略。”

由此,如果贾跃亭“造车”真能成功,他至少能帮助中国在互联网汽车产业链上占据有利的位置,即使乐视危局,仅此一项,贾跃亭都有机会获得重新评价,这或许也是贾跃亭在当前不惜一切代价坚持“造车”的一个重要背景。

不过,对于整个乐视生态而言,贾跃亭当前的做法却有欠责任和担当。

首先,对员工不负责任,资金断链直接导致大批员工和高管离职。一大批业界高管从乐视离职,撼动了乐视的人才根基,以及在人才市场上的信用,离职人员包括: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乐视手机负责人、前联想集团副总裁冯幸;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中国区CEO丁磊;以及建立乐视体育版权帝国的核心人物于航等。

其次,对供应链不负责任。这直接引发大批债务人索债,这些曾经支持乐视创新生态的供应链上的企业,因为乐视自身的危机不得不受到牵连。

来自澎湃新闻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7月28日,近一年多时间,至少有17家A股上市公司卷入乐视危机,这些跟乐视系公司产生业务往来的公司大部分对乐视形成了金额不等的应收账款。其中,最大的一笔是华策影视(300133.SZ)的3.68亿元。部分上市公司还针对乐视系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比如电广传媒(000917.SZ)。

再次,对投资人不负责任。投资乐视的33只基金遭遇负面评价。

Wind资讯统计显示,自2010年乐视上市以来近七年时间里,乐视网累计融资300.7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92.89亿元,占总融资额30.88%;间接融资207.88亿元,占总融资额69.12%。

而深南创投的统计也显示:“在直接融资方面,2010年乐视网上市成功,乐视网通过IPO募资7.3亿元;通过三次定向增发募资60.28亿元;通过5次发行债券共募资25.3亿元。”“间接融资方面,除了乐视上市公司体系的板块,还有乐视云与乐视致新。乐视云在2016年2月获得A轮10亿元融资,这轮融资是由鑫根资本携手重庆渝富等几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重庆战略新兴投资母基金融资。2012年,乐视致新曾获得创新工场A轮投资数千万元。2013年,乐视致新获得3.37亿元融资,除自家的乐视网与乐视控股,富士康旗下子公司深圳冠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也对乐视致新增加融资1.3亿元,并持股20%。2014年,乐视网再向乐视致新增资4.05亿元。”“其次,在乐视的非上市公司体系,虽然目前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已经在乐视‘边缘化’,但是在资金问题爆发前这些业务的发展还是如火如荼,融资扩张也是毫不手软。其中,拟注入乐视网的乐视影业此前也曾备受资本青睐。2013年8月,乐视影业获深创投2亿元A轮投资;2014年9月,乐视影业获恒泰资本3.4亿元B轮投资。”“现在已丧失大量体育IP的乐视体育,此前的融资路也颇为顺畅。在2015年5月,乐视体育宣布完成8亿元的A及A+轮融资。2016年4月,乐视体育宣布获80亿元B轮融资。”“至于曾经让乐视名声大起的乐视手机,在2015年11月,也曾完成首轮融资5.3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太注重个人理想

与这些融资事件密切相关的机构其未来收益都被或多或少地蒙上阴影,这还不包括乐视超级汽车获得的深创投、联想控股、泛海系、新华联、宏兆集团首轮投资10.8亿美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以及贾跃亭的“中国好同学”6亿美元投资救火。

深南创投的统计显示:乐视体系这么多年来的融资金额高达728.59亿元,从乐视网2010年上市以来计算,乐视平均每年的融资额为104.05亿元,远超过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也超过了大多数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金额。

而在这些巨额的融资背后,贾跃亭承担着可能并不为他所知晓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洪水滔天”。

韩良教授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历史的‘欠债’和‘原罪’问题,有些可能是对员工人权上的侵犯,有些可能是对环境权的侵犯,有些则直接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问题。这些原罪,背负在企业身上,即使经营成功,稍有不慎往往也会坠入深渊。”那么,企业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原罪呢?

在韩良教授看来,“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回报社会的意识。在乐视危机中,贾跃亭犯下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就是他太看重个人的理想,没有把个人的理想放到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承担起作为企业家的本质上的责任。他追求‘伟大的理想’,追求造车,但却将整个企业拖进了资金链断裂的深渊,这表明他没有负起企业家的责任。”

第三部分:信用危机

孙宏斌在乐视上的得失

在乐视危机面前,除了对贾跃亭及其“生态化反”战略执行的反思之外,人们还特别关注“接盘侠”孙宏斌在这一战局上的得失。

7月21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正式选举孙宏斌先生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总经理梁军。由此,2017年初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火线驰援乐视150余亿元的孙宏斌开始直面乐视的所有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司的债务危机,以及乐视网未来的战略出路。

8月2日,消息称,乐视网近期有两只总额为19.3亿元的公司债临近偿付。乐视网新董事长孙宏斌将先行对这两只公司债进行偿付。尽管乐视网后来澄清将以自有资金解决,但舆论猜测的背后也不难想象孙宏斌在解决乐视债务问题上所面临的压力。尽管孙宏斌嘴里的“新乐视”极力想与贾跃亭的乐视划清关系,但人们还是在乐视大厦前看到了“恭喜孙总当选,乐视欠债还钱,孙宏斌,还钱”的条幅。

那么,对于孙宏斌来说,乐视给他带来的到底是福还是祸呢?成为乐视网的董事长,孙宏斌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下一步,乐视网翻盘的机会在哪里?

比债务更要命的是信用

尽管债务窟窿迫在眉睫,但比债务更要命的是信用。对孙宏斌来说,比其垫资偿付债务更重要的,是修复乐视网的信用。

来看一下孙宏斌年初对乐视的投资布局:

1月13日,融创中国与乐视网同时发布公告,宣布融创战略入股乐视,以人民币60.41亿元收购乐视网8.61%股权,以79.5亿元获得增发后乐视致新33.5%股权,以10.5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5%股权。计算下来,融创本次共计支出150.41亿元,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将成为乐视体系中上市板块乐视网的第二大股东,同时成为乐视超级电视和影业板块的重要股东。

显然,孙宏斌投资乐视看中的是乐视网、做超级电视的乐视致新以及乐视影业。

然而,在乐视火烧连营式的资金链危机面前,虽然乐视网现金流相对健康,但是资金链危机导致的信用危机却直接影响到了乐视电视的销售。

中怡康黑电研究中心总经理彭显东就指出,“从上半年看,受到自身和外界的影响,乐视电视的销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衰减了一半,这个局面短期难以扭转。”而来自业界的判断也显示:乐视电视今年很难恢复到2016年近600万台的销量,下半年能维持稳定已经不错。

然而,这直接关系到乐视网扭亏为盈的整体策略,在孙宏斌的规划里,“新乐视”的核心业务有三块:乐视视频(乐视网)、乐视电视(乐视致新)和乐视影业,形成大屏硬件、电影内容和视频网站的生态圈。由此,在舍手机,保电视的新模式下,如何保证乐视的销售不会受到品牌信用下滑的影响就尤为关键。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乐视网近日在公司债偿付上的积极性,当然,这也给市场释放了正向的信号。

2015年,乐视网发行了两笔私募债,分别为“15乐视01”和“15乐视02”,两笔债总额19.3亿元,利率分别为8.5%和7.5%,期限3年,期满后本息共计约20.9亿元。

根据当初的发行公告,投资者有权选择在本期债券存续期内第二个计息年度将持有的本期债券全部或部分按面值回售给发行人。若投资者行使回售选择权,本期债券第二个计息年度付息日即为回售支付日,这两笔私募债的第二个计息年度付息日分别是2017年8月3日和9月23日。

乐视网打出的“按期足额兑付”算是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过,摆在孙宏斌面前的还有更多的类似的债务问题,比如与建行的2亿元借款风险也仍待妥善解决。“近20亿元公司债以自有资金解决,虽然尚不足以覆盖乐视的整个债务。但至少表明了乐视新掌门人孙宏斌的态度,其有意尽快解决乐视上市体系的债务问题。”

有投资界人士就表示,孙宏斌团队当前有三大要务:将乐视上市公司业务、资金、债务与非上市公司切割,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尽快完成乐视影业的重组获批;尽快恢复金融机构的信心。

乐视网的机会在哪?

短短半年,融创体系在乐视影业的股权占比由15%提升到了21%,相对于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21.81%的股权,只是微微偏弱,考虑到贾跃亭为乐视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而他所持有乐视影业的股权也被质押给了融创中国,这意味着,孙宏斌在乐视影业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上贾跃亭对于2017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乐视影业全部股权注入乐视网一事的承诺,孙宏斌在乐视网中的股权占比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这对乐视网来说,意味着其与贾跃亭之间的关系切割,而对孙宏斌来说,则意味着新的产业整合的机会。

早在孙宏斌投资乐视之初,曾经的“二股东”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就曾预言孙宏斌对乐视的投资将与南非MIH投资腾讯,日本软银投资阿里巴巴并列,将获得巨大的资本市场上的收益。

曾强当时判断,“乐视致新目前有1000万的电视用户,去年一年就增长了600万台,而且是超大型电视,应该说已经进入到智慧家庭最重要的入口。融创与乐视的结合,有可能产生从交钥匙前的房地产商,到交钥匙后的智慧家庭的入口的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从目前来看,融创与乐视在业务上的协同和碰撞还没有实现“房地产+智慧生活”的远大目标,但是,一个家庭互联网的战略却已呼之欲出。

目前,作为乐视网总经理的梁军正在改变乐视网的原有“打法”,由之前乐视盲目为版权“烧钱”的玩法,转而聚焦电视业务,精简组织架构。一方面乐视视频、乐视影业等兄弟业务都面临着重新定位,同时大幅削减和收缩不相关业务。

在梁军看来,“调整需要周期,也许3到6个月才能把业务重心彻底转变过来,但至少方向特别明确。‘新乐视’可能是一家以家庭互联网娱乐为主的公司,而不是过去大家熟悉的买版权卖广告的乐视网。”

而对于融创孙宏斌来说,乐视影业旗下的土地资源在与家庭互联网,娱乐结合之后,仍然拥有重新开发的巨大价值,这也是人们一开始猜测孙宏斌看中乐视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融创收购万达文旅项目之后,许多业内人士才忽然明白:最早的猜测格局太小了。

来看一下乐视网旗下的土地资源:公开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乐视网直接拿地面积与地方政府协商中的建设用地总共超过2万亩,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上海、浙江等国内省市以及美国两个州。

与此同时,工商信息也显示,重庆融创基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于今年3月成为了重庆乐视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双方或共同开发乐视于2015年11月斥资4.2亿元拿下的382亩两江新区龙兴地块。而在此前,乐视在上海的房地产项目由融创接盘,融创入股乐视之后,孙宏斌也曾表示愿同乐视共建浙江德清莫干山汽车小镇。

显然,融创深度介入乐视地产版图已成现实。然而,如何盘活这些土地价值,在与现有业务进行更好的嫁接中创造更大的利润增值是孙宏斌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降低拿地成本只是投资乐视的背景或原因之一,但不应该也不会成为整个战略的目标。”一位接近孙宏斌的人士告诉记者。

第四部分:记者观察

企业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致良知”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企业到了三四十周年关口,迎来了新一轮的创新机会,很多企业家开始回到商业的本质,探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比如不少企业家提出了“致良知”的研究,即王阳明在《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剖析乐视和贾跃亭,在贾跃亭控盘乐视的过程中,在格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大屏到手机,从影视到体育,从易到再到造车,但是,所有这些布局最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最初的“生态化反”的战略最终到了差不多功亏一篑的境地,除了战略性判断的失误,根本原因是否仍在企业家的“一念之间”,是否仍在企业家对“致良知”的理解上面。

作为乐视体系的控制人和操盘者,贾跃亭的决策影响着整个乐视生态圈,内部、外部,林林总总,无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如何与这些生态链上的利益攸关者共享利益生态?如何推进良性健康的互利发展?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且不说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或改变人类,承担起企业家的基本责任应该就是“致良知”的要义所在。

然而乐视资金链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问题,也不是机构投资人背后的损失问题,当然也不仅仅是员工的命运波折,甚至信用卡额度受限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它为了创新作了一个“疯狂”的定义,疯狂到只考虑自己的目标,而不顾更多的责任。

在国内当下普遍追求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乐视的影响力无疑带动了一批类似的追随者,但随即而来的警钟也开始让人们思考:创新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对于企业实体来说,如何进行稳健的创新,如何在创新与责任之间进行平衡?然而,追溯所有这些问题解决,答案也仍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决策者个人的判断力,或者由决策建立的整个决策机制的判断力,尤其是支撑这一判断力的理念。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机,我们重新呼吁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呼吁企业家在整个创业和守业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的超于常人的责任理念。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机会总是掩藏在你对问题和麻烦的解决过程中。”由此,从这个角度看,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企业家不能把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给社会,“全力承担”自然应该是企业家的应有之义。

贾跃亭能否东山再起,估计也会与其对这份“责任”承担的结果关系密切。

复盘大师【fupan5988】: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责任编辑:刘玉芳 PF012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