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元节 | 你知道啥是三元吗?入秋又该怎么去秋燥?


来源:深圳都市报

小儿竞把青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描绘的正是中元夜

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中元节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又称施孤、七月半、鬼节

与除夕、清明、重阳

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传统节日有“三元”之说

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

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

乃漂河灯,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

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历史渊源

据《唐六典》:

道士有“三元斋”

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

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

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

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三神

地官过生日大赦孤魂游鬼

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

便于七月半设“中元普渡”

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

故亦称之谓“鬼节”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

此时暑热刚褪、夜凉如水

当晚部分地区的人们

在家门口

焚香祷祝、插香枝于地上

这叫“布田”(插秧)

插得越多越好

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的产生

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

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

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

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

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尝祭祖的活动

先秦时代已有之

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

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

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

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

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

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

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各地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中元节的习俗,剔除掉一些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蕴藏的东西。

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对传统美德“孝”的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面说到七月十五是入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自古以来一直有秋老虎的说法,最初的秋季是燥热的。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有秋燥的表现,例如声音沙哑,鼻子敏感,皮肤干燥,头发干燥,便秘等症状。


那么要如何来对付秋燥呢?

饮食上

要以防燥滋阴润肺为主。多注意补水,吃些补阴而多汁的蔬菜水果,如雪梨、柿子、葡萄、茄子、白萝卜、冬瓜、南瓜等。也可服用一些药食两用中药如蜂蜜、黑芝麻、生地、菊花、枸杞、百合、银耳、大枣等制成的各种汤、粥。

但脾胃虚寒的患者(平常进食冷食易腹泻),蜂蜜、雪梨、柿子还是慎用。秋季也可常吃点老鸭汤,滋补肺肾,增强抗病能力。


起居上

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或露宿,避免涉水、淋雨或洗凉水澡,晚上睡觉腹部要注意盖毛巾被等,以防头面、四肢、腹部引发麻痹、肌肉沉重疼痛、腹痛。

秋天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下降,要避免受凉感冒,以防旧病复发。

秋高气爽,也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期,跳舞、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等均有益于健康,但不宜出汗过度,以免伤津气。坚持用凉水洗脸、热水泡脚,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情绪上

秋季落叶纷纷,容易使人生愁。中医上说秋主悲,故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乐观愉快。

不良情绪的刺激,影响人体身心健康;而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调气安神,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这样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

因此,用无忧无虑的心情来迎接秋天,利用秋高气爽的时机,去登高望远,去收获果实,借秋季丰收的美景以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这样一来,既锻炼了身体,又调节了情绪。

总之,秋季养生记住四个“妙招”:少食辛辣戒烟酒,养阴补气酌温补,平定情绪敛元气,适当运动活气血。

(深读APP综合 |经济日报、新华社等)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