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8日可能影响股价重要财经证券资讯速递(更新中)


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8日可能影响股价重要财经证券资讯速递(更新中)

央企改革周周有大事 “两材”旗下9家公司集体停牌


9月7日早间,中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9家上市公司集体宣布“临停”,两家巨头的合并或将迎来实质性动作。


自从联通混改落地以来,央企改革动作频繁,几乎周周有惊喜,除了落地的,还有不少央企巨头的合并预期在升温。


集体临停


9月7日,国企改革再有进展。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两家央企的合并或将有新进展。


两家央企建材公司的强强联合早已有声,只是一直未有实质推进。2016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当天晚上,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齐发公告,表示接到同意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实施重组的通知。同时,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2月23日,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合并之后,集团机构和二级平台已完成“无缝对接”,即将对两家企业下属15家上市公司进行深度业务整合,“目前正在做方案”。


近期,中国建材集团还透露,相关板块整合在反复讨论和研究中,将按照业务归核化原则,每个子公司都围绕核心业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打造专业化的中大型上市公司。


如今多家公司集体停牌,难免引人遐想。两家央企集团旗下共有16家A、H股上市公司,受此消息影响,7日早盘,除10家公司停牌外,其余6家公司开盘全部飘红。


9月7日晚间,中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多家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相关股票9月8日起继续停牌,待披露相关重大事项后再申请复牌。


水泥巨无霸


中国建材集团是一家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3年成为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央企,它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中材集团组建于1983年,也是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集团。


作为国内第一大和第二大建材集团,两者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重合,同时又各有优势。中国建材集团擅长水泥、玻璃、轻质建材、玻璃纤维等建筑材料,而中国中材擅长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三大产业。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业务重组,两大集团可实现强强联合,强化同质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淘汰部分过剩产能;同时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有效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去年的“两材”重组说明会上曾表示,两家企业重组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减少同质化发展和重复投入。有利于全力推动建材去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成果,迈向高端发展,打造我国建材产能和装备“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


水泥业务都是两个集团的重要业务,中国建材组建起了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公司,中材集团旗下则拥有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中材股份四大水泥生产上市公司,都是各自区域的龙头企业。


据介绍,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资产总额超过55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其中水泥熟料产能达5.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达4.3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近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178万吨、风电叶片产能16GW,均位居世界第一。


央企整合预期在升温


经历了4个多月的停牌,8月16日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终于浮出水面,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在内的14家机构参与联通混改。9月7日,联通宣布实施“瘦身健体”方案,联通集团总部已完成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减少50.14%。


8月21日国资委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数降至99家,首次下降到100家以下。


紧接着,8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布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定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据悉,这项重组涉及资产约1.8万亿元,是自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央企并购重组案。


如今,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又大面积停牌,不得不引人遐想。基本间隔1周左右的时间,央企改革便有新消息放出,也难怪不少券商人士表示“下半年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发力时间段”。


在国电与神华合并落地后,五大发电集团剩下四家,华能与国电投、华电与大唐的整合预期进一步升温。2003年国资委成立,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央企兼并重组,当时便有传闻,发电行业只保留前三。今年7月初,国家电投董事长王炳华对与华能集团重组传闻回应称:“还在推进当中,大家都有意往一起想。”


南北船合并预期也再度升温,近两年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两家公司领导对调,集团内部层面整合动作频繁。8月16日,中国重工消息称,八家央企218亿包下公司债转股。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重工放下债务包袱,可能是为下一步的“大动作”扫清障碍。


另外,中铁总、中粮、中金珠宝等公司的混改近期也多有声音,蓄势待发。


兴业证券认为,去产能将成为2017年央企兼并重组“最强音”,煤电联营颇具看点,重组将集中在五大发电集团;在煤炭领域,或将出现“宝武”合并的案例。


李超: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刻不容缓


9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会上表示,委员会成立很有必要、正当其时。公募基金已成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要在第三支柱的建立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超指出,当前正处于我国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的关键时期,委员会的成立很有必要、正当其时。委员会应从养老保障大局着眼,以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多思考“我们能为养老金做什么”,立足国情,深入研究,积极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刻不容缓,各方共识正逐步达成。公募基金经过近20年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和行业声誉,已成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要在第三支柱的建立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超希望委员们能充分研究第三支柱的特点和规律,推动行业进一步提高对养老金业务的重视,为养老金融的规范和发展多做贡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推动有利于长期资本形成的养老金和税收制度,促进资产管理行业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重点工作。协会组织设立养老金专业委员会,主动融入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进程,推动完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协会将组织行业共同建设“基础资产-集合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的资产管理生态,全力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全心管好百姓的养老钱。


洪磊强调,养老基金应当坚持生命周期和养老风险管理要求,通过基金中基金搭建养老资产配置的架构,将养老资金广泛配置于各类基金,帮助投资者获取市场发展的平均回报,防止FOF变为基金销售工具。


养老金投资收益主要来自资产配置,通过模拟5种不同风险偏好下企业年金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自基期2011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保守、防御、平衡、积极、激进型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82%、6.99%、7.13%、7.25%和7.33%。5个分指数的业绩表现证明,如将投资期限拉长,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的策略可获取稳定的回报,实现养老金的增值保值。而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需求日益增强,养老金第三支柱政策渐行渐近,管理人应着力提供多元化的养老基金。目前,协会官网已开辟专栏展示养老金指数,未来还将设专栏展示养老基金的业绩表现情况。


养老金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汤晓东认为,资产管理行业作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应主动融入养老金事业改革进程,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参与服务养老金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金投资一要倡导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理念,二要高度重视合规与风控管理。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保障社会成员退休后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自愿参加,并可个性化地选择不同投资工具。


截至2016年末,我国共有养老金7.1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金4.4万亿元,企业年金1.1万亿元,社保基金1.6万亿元。公募基金是我国养老金重要的投资管理人,管理的养老金约占委托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的养老金的60%,过去10年分别助力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实现了年均投资收益率9.26%、7.57%的良好业绩。


现场检查传导监管压力 IPO企业频自查


伴随着IPO发行常态化,监管层对申报企业的质量审核越来越严格,在IPO审核否决率高居不下的同时,现场检查的监管压力已经疏导至发行前端,不少拟上市企业及其中介机构在每轮更新材料时纷纷自查,自查的关键点为“是否继续符合IPO标准,是否出现了导致IPO被否的事项”。


截至9月1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IPO排队企业数已经达到69家,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对IPO从严审核将成为常态,市场已有明确预期,这对净化审核环境、支持真正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发行上市起到了良好作用。


现场检查压力良性传导


IPO现场检查的压力已经传导至几百家拟上市公司那了。


“每到更新财务数据,我们都会跟保荐机构密切沟通,主要是看财务是否达标,是否还符合IPO标准”。一家华北区的IPO排队企业的董秘表示,同时还要梳理半年来公司发生的变化情况,唯恐哪一项出现问题成为企业不能过会的致命伤。


在上述董秘担心之外,另一家华东区排队企业的董秘还得时时刻刻关注着证监会公布的IPO企业现场检查名单,他所在的公司属于新申报企业,还未参与过现场检查抽签,“现场抽签的杀伤力很大,不少企业检查后自主撤回申报材料,这对还未参加抽签的企业来讲是隐形的压力。”


2017年上半年,证监会在加快首发企业发审的同时,加大现场检查工作力度,防止企业带病申报、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根据证监会的标准,有三类首发企业会成为现场检查的目标,一是IPO抽查被抽中企业;二是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的贫困地区企业;三是审核过程中有疑问的企业。


其中,IPO抽查被抽中企业占据了被现场检查中的大多数。记者统计显示,2017年2月、4月证监会分别组织了两批共240家企业参与抽签,每批抽中率为5%,共有22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而上半年共有35家企业接受了现场检查,占比达到62.8%。


证监会披露,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未严格执行会计政策、部分业务会计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招股说明书部分信息披露口径前后不一致、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等问题。


一位华南地区的投行人士表示,有些公司问题比较小,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予以整改落实后再上会,可以提高过会通过率,但有些公司涉及问题比较严重,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就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


据了解,上半年已有13家企业提交了撤回申请,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外,这些企业有的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显著;有的利用会计政策调整、会计工具变化来粉饰业绩;有的自身面临诉讼等个案风险,也有的涉及战略调整或股权调整。


同时,还有2家IPO排队企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移交稽查处理,一家为广东科茂林产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涉嫌存在账外支付费用、虚构利润,实际控制人近亲属涉嫌虚假转让股权消除同业竞争等问题;另一家为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涉嫌存在将公司资金大额提现存入实际控制人个人银行账户,通过供应商虚开发票后返还款项、个人账户收取公司货款等方式将公司资金转移至实际控制人个人账户,账外支付费用等问题。


上述华北区的公司董秘指出,在半年报、年报更新时,公司对关键数据要经过多次核查、复查,也会在递交申报材料时进行自查,我们更加重视对申报材料基础信息以及申报质量真实性的核实。“IPO排队不易,不仅企业数量多排队时间长,还有极强的监管压力,且排且珍惜。”


IPO否决率居高不下


经过了现场检查的“坎”,未必能闯得过发审委审核的“关”。截至9月1日,今年以来折戟在发审会上的企业已达到46家,否决率为13.94%,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约为八成,其中仅8月份就有4家企业被否,因财报更新原因,8月份上会企业偏少,降至23家,IPO审核通过率为82.61%。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发审会从严把关,加上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后和初审会提出问题后便主动撤回申请,这一整套审核机制下来,实际否决率远高于发审会否决率,大概会有三成的拟上市企业被挡在IPO的门外。


截至9月1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IPO排队企业数已经达到69家。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市场对IPO从严审核已有明确预期,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开始增强谨慎意识,不再贸然向前推进IPO进程。


从被否的情况来看,首先,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IPO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但企业上市被否往往不止一个原因,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企业规范运作问题是证监会首要关注点,其次,企业信息披露情况、经营独立性、主体资格问题、公司财务会计规范、筹集资金运用问题、中介报告瑕疵也是证监会的关注点。


以8月30日被否的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被发审委询问的主要问题在于,经销商数目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关闭外设仓库是否符合行业特点,如何核查未签订合同直接销售方式的真实性,每吨产销量设备投资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否存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纠纷,以及如何核查现金回款的真实性等。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IPO从严审核是常态,市场参与各方需调整节奏,适应监管从紧的尺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曾表示,证监会将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资本市场风险,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上市银行不良情况整体向好 结构和区域分化明显


25家A股上市银行2017年半年报悉数发布。相较去年末,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无论是不良率,抑或是新增不良生成率,均在下降。


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约1.64%,比上年末下降6个BP(基点),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不良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6%,增速较去年末下降6.41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出现明显改善,但在5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制银行、7家城商行及5家农商行中,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分化。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形势中长期是看好的,这对银行资产质量将有明显支撑。而资产结构及所处地区经济,是导致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分化的重要因素。


国有大行全线向好


上半年,A股上市的5家国有大行资产质量改善最为显著,不良率率先回落,上半年不良率较去年下降7个BP,不良资产规模增速较去年下降6.44个百分点。


其中,农行不良率最高,改善也最为明显,不良率下降了18个BP;不良贷款增速行业最低,上半年同比增长仅1.35%。


农商行


前瞻性指标改善明显


5家农商行中,不良率仅有1家上升、1家持平、3家下降。


常熟银行不良率为1.29%,较去年年末下降了11个BP,降幅最为明显。


江阴银行上半年不良率为2.45%,较去年年末上升4个BP,是农商行不良率中最高的。


值得关注的是,农商行前瞻性指标改善最为显著,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关注占比、逾期90天以上占比分别下降90、97和11个BP。中信建投银行分析师杨荣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关注贷款占比最高的吴江银行改善明显。


城商行区域性分化


城商行不良资产改善也相对明显,上半年平均不良率1.21%,在银行中最低,较去年小幅下降3个BP。


上半年,6家城商行不良率出现下降或保持不变。其中,北京银行降幅最大,达9个BP。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了4个BP,但该行不良率总体处于同业中游水平。实际上,不良率最高的是杭州银行,为1.61%。


业内人士表示,城商行、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与区域经济高度相关。如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业务范围均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两家银行在两省的贷款占比均超过80%。


股份行风险尚未释放


股份行的资产质量未现明显改善迹象,上半年平均不良率仅下降了1个BP。不良率4家上升、4家下降。


其中,浦发银行不良率同业最高,达2.09%;不良率上升最多,上升20个BP;不良贷款同比增速最高,达57.17%,并较去年上升8.32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最为明显,不良率较去年下降16个BP,降幅同业最高;不良贷款同比增速仅9.42%,下降19.50个百分点,增速同业最低。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一名高管表示,全国70%的不良都集中在制造业及批发业。从资产结构看,零售业务占比的提升会平滑不良生成的压力。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资产质量最优,而将零售资产提升至将近40%的中信银行,其上半年不良率为1.65%,较上年下降3个BP。


此外,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为0.76%,较2016年的1.01%下降了25个BP,不良生成速度明显下降。


从银行类别来看,由于高基数效应,股份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生成率降幅较大,分别为45BP和32BP,但整体不良生成率仍高于城商行。大行的不良生成率较年初下降20个BP至0.59%,且从2015年底以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深沪交易所推动会员归位尽责强化服务型监管


日前,深沪交易所在深圳联合举办2017年第二期会员客户交易合规管理培训。来自90余家证券公司总部的合规风控业务骨干和100余家营业部的负责人等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深沪交易所结合推进建立“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和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等工作,分析了证券市场监管形势、交易所监管工作重点,以及建立“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案例解读详细剖析了典型证券异常交易和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危害,讲解了交易所的监管逻辑和标准;通报了今年上半年深沪交易所对部分会员开展现场检查的情况,以及交易所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和监管标准、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一直以来,深沪交易所作为会员制组织,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会员业务培训,以此作为深化会员服务、推动会员归位尽责的重要措施。后续,深沪交易所还将持续举办此类专题培训,在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服务型监管,积极推进建立“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提高会员管理客户交易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沪市新上市公司信披上岗手册发布


昨日,上交所《沪市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岗手册》正式对外发布。据悉,这是上交所针对新公司在上市初期容易出现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首次编制的实用性手册。《上岗手册》采用系统梳理、图文并茂、实景重现等方式“手把手”地指导新上市公司快速掌握信息披露的入门技能,帮助公司迅速适应“上市”这个新角色。


“这是上交所强化一线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服务精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上市“新兵”信息披露入门的指导性手册,《上岗手册》是为新上市公司量身定制,重在“基础”、聚焦“风险”。从内容安排上,《上岗手册》结合发行上市初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岗准备中亟需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后续实务中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和操作风险,从“零基础”开始为新上市公司进行“扫盲”。手册分为信息披露准备情况测试、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前期准备、直通车信息披露与操作、信息披露的法规与责任以及上交所监管模式与框架等5个模块,基本实现了信息披露基础知识的“全覆盖”。


保监会叫停浙商财险非车险新业务


保监会9月5日下发监管函,指出浙商财险因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要求其增加资本金,停止非车险新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监管函称,浙商财险2017年二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5.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0.79%,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0号: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相关规定,对浙商财险采取以下监管措施:一是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二是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停止接收非车险新业务(包括直接保险业务和再保险分入业务);三是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成立于2009年的浙商财险注册资本15亿元。目前出现的偿付能力问题与2016年底的侨兴债赔付一事不无关系。侨兴集团旗下侨兴电讯和侨兴电信于2014年分别发行私募债,本息共计逾11亿元。浙商财险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分别与上述两家公司签订了履约保证保险。2016年12月起,侨兴债陆续到期,但侨兴电讯和侨兴电信无法按时还款。浙商财险2017年1月24日公告称,已对侨兴私募债第一、二期进行了预赔。针对到期的侨兴私募债第三至七期已经到期,将尽最大努力进行分期预赔。


由于赔付侨兴债,浙商财险经营情况由2015年的盈利转为2016年亏损6.49亿元。根据该公司2017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再亏损约3.07亿元。


实际上,2017年6月20日召开的浙商财险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增资扩股方案,同意对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从15亿元增加到30亿元,增资金额15亿元。增资方式以向原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实施,总计发行股份数量15亿股,每股1元,由全体现有股东按照股份持有比例同比例认购增发的股份。目前看来,增资扩股尚未完全到位。


郑商所将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


在日前举行的“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论坛上,郑商所总经理熊军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在已有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多管齐下,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


对于郑商所而言,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有助于扩大国际定价影响。熊军表示,期货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市场,开放是市场的内在要求。郑商所的棉花、白糖等期货价格已经成为相关企业贸易定价的基准和经营的依据,PTA、甲醇等期货价格已成国际相关行业风向标。


二是有助于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顺势而为,持续推进自身国际化发展,期货市场才能及时跟上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企业外向发展,服务中国经济对外开放。郑商所也应当在这一进程中有所担当。


三是有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郑商所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化成切实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成果,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开放发展。


熊军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在已有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多管齐下,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特定品种对外开放。郑商所将以PTA期货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品种,稳步推动郑商所其他进出口贸易量大、期货交易较为活跃、境外投资者交易需求迫切的特定品种对外开放。


二是继续推进保税交割。郑商所将进一步推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将更多境外商品纳入郑商所的期货交割体系。


三是积极谋划设立境外办事处,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产业客户、投资者的沟通联系,以便更好服务郑商所对外开放。


熊军还表示,郑商所还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加入FIA等主流国际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等更大范围、更广地域的境外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协议,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加强互访、联合举办会议、派员参加境外研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密切联系、对标学习、扩大影响。


得利斯:拟2.67亿元投建30万头/年肉牛加工项目


得利斯(002330)9月7日晚间公告,为丰富产品结构,公司拟筹资2.67亿元在山东驻地厂区西南区域投资建设30万头/年肉牛加工项目,建设内容为30万头/年分割、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建设周期1.5年。


皖通科技:拟4.3亿元收购赛英科技 切入军工电子领域


皖通科技(002331)9月7日晚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方式4.3亿元收购赛英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1.96亿元。赛英科技从事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在多种武器平台上的应用,因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且研发产品获逐步应用,赛英科技近两年业绩增速较快,2016年度净利1302.28万元,今年前4个月净利2294.63万元,未来三年业绩承诺总和为1.12亿元。公司将借此次交易切入军工电子领域。


金路集团:获首控国际二度举牌 或继续增持


金路集团(000510)9月7日晚间公告,深圳首控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5月23日至9月7日期间,买入公司股份3045.91万股,增持比例5%,触及举牌线。截至今日,深圳首控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累计持有公司10%股份,且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首控国际于去年11月完成对金路集团的首次举牌。


恒大健康逾18亿元郑州荥阳拿地 打造医疗、健康服務中心


恒大健康(00708.HK)9月7日晚间公告,通过其附属公司竞得河南省郑州荥阳市11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总代价为18.299亿元。该等地块将用于建设健康体验中心、五星级养生酒店以及国内外大中型医药企业总部基地,打造中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全龄化健康小区。


物产中大:子公司签订7.32亿元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预计增利2.8亿元


物产中大(600704)9月7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物产金属、浙金物流与杭州市拱墅区桃源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杭州天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非住宅房屋补偿协议书》,子公司位于杭州市金昌路10号的物业被协议征收,货币补偿总额为7.32亿元。截至6日,物产金属、浙金物流已收到补偿款项合计5.13亿元;预计收到全部补偿款后扣除相应成本及税费等因素,将增加公司年度归母净利润约2.8亿元。


三聚环保:公司及子公司签关联方12亿元工程协议


三聚环保(300072) 9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及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武汉金中,拟分别为关联方龙油石化提供“100万吨/年悬浮床加氢装置”工艺包、“550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之100万吨/年悬浮床加氢装置” 工程的EPC总承包,合同金额分别为1.5亿元、10.5亿元,合同总额12亿元。合同总额约占公司2016年度营收的6.84%,且有助于三聚环保悬浮床加氢技术的市场化推广。


中粮地产:子公司26.4亿元联合竞得成都市武侯区地块


中粮地产(000031)9月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天泉置业与北京兴茂置业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以26.4亿元竞得成都市武侯区一地块,土地面积10.48万平方米,计容总建筑面积不大于20.96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二类住宅用地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天泉置业于联合体拥有50%权益。


红豆股份:红豆集团近4个交易日合计增持1%股份 达增持计划下限


红豆股份(600400)9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红豆集团于9月4日至7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1809.4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1%,达到增持计划下限。此前,红豆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拟自9月4日起12个月内增持1%-5%公司股份。


金隅股份:子公司15.62亿元竞得成都某土地使用权


金隅股份(601992)9月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北京金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日通过拍卖方式取得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观东社区一组、应龙社区七组、新华社区五组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项目用地面积为6.1万平方米,成交总价为15.62亿元,土地用途为二类住宅用地。


柘中股份:获2.76亿元征收补偿款 上调三季报业绩预期至预增超18倍


柘中股份(002346)9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昨日收到上海奉贤区奉浦社区动迁专户支付的全部征收补偿款项2.76亿元,该事项预计影响三季度净利润约1.8亿元。因前述事项,公司修正三季报预告,公司原预计前三季度净利5000万至7000万元,现修订为盈利2.3亿至2.5亿元,同比增长1812.03%至1978.29%,公司上年同期盈利1202.91万元。


旭光股份:签署框架协议 拟收购储翰科技29.78%股权


旭光股份(600353)9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目前持有储翰科技32.55%的股权,拟进一步增持储翰科技的股权。昨日公司已签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框架协议,拟收购储翰科技29.78%股权。其中现金支付部分不低于交易对价的20%,余下部分的交易对价以发行的股份支付。经初步评估,储翰科技100%股权权益预估值为6.47亿元。


必康股份:实控人斥资2977万增持公司股票


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