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关注中国在海外找伙伴合拍纪录片:让外媒传播中国故事


来源:参考消息网

原标题:美媒关注中国在海外找伙伴合拍纪录片:让外媒传播中国故事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1日刊登题为《中国让西方媒体传播它的信息》的文章称,习近平想让媒体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如今,中国会在海外找到越来越多的伙伴。

文章称,这位中国领导人已经要求国家媒体做更多工作来“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形象,并帮助加强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文章称,中国正加紧支持同外国伙伴的合拍片,包括反映中国文化、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合拍纪录片。

文章称,探索频道的亚洲机构制作的三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已于10月播出。

文章表示,该纪录片中点缀着国际投资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人对习近平及其政策的赞美之词。陆克文说:“习近平是一位有着很大梦想的领导人。”

在其中一集里,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称赞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不可思议的变革思想之一”。

文章称,对外国媒体企业来说,联合制作能让它们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大量潜在观众。对纪录片制作者来说,这种商业联系还会带来新的资助机会。一些纪录片可能很昂贵,需要从多个伙伴那里取得资助。

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制作及开发副总裁魏克然告诉美媒,探索频道的方式一部分类似好莱坞,一部分类似新闻业。他说:“我们是直观、动情的故事讲述者。”

美媒称,1997年以来,探索频道一直在中国制作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包括一个每周一小时的特别节目,题为《神奇的中国》,其主题涉及中国的野生动物、技术与工程成就以及文化等。

文章表示,同中国合作的制作企业青睐文化、旅行和历史等话题。这包括野生动物和旅行纪录片,诸如迪士尼公司等联合出品的以熊猫等野生动物为主角的《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及国家地理频道有关中国文化和基础设施的《鸟瞰中国》。

文章认为,中国让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尤其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为了促进这一努力,北京已经为国际记者举办了多个论坛,以在习近平的外交政策愿景基础上创造“媒体合作的辉煌篇章”。

【延伸阅读】美探索频道推纪录片聚焦十九大:探究“习近平时代”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美媒称,10月,随着中国共产党代表聚集一堂,在五年一度的大会上选举下届领导人,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北京,热切期待着中国未来的变化。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0月13日报道,探索频道从10月14日到16日每天上午10点左右播放的三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将聚焦这一历史事件,并揭示中国的变化、中国独特经验带给世界的启示以及习近平担负起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重大使命的动力。

《中国:习近平时代》由电视制片人和策划人丹尼·福斯特、生物医药工程师乔丹·阮和人类学家玛丽-安·奥霍塔主持。纪录片覆盖了多个领域,而每位主持人都将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对中国进行360度的观察。一批国际知名的中国观察人士也将作出评论,并分享关于习近平如何管理中国、实现将中国变为世界强国的启发性观点。

报道称,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寻求阐释习近平政治理念和经济战略的支柱,该片横跨四块大陆,通过拍摄精良、以人物为主导的个案研究将这些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

在第一集《人民共和国》中,纪录片将通过普通中国民众的眼睛揭示21世纪人民共和国的真正意义,这些普通民众有雄心勃勃地种植猕猴桃的农民,有在繁华的北京开出租车的司机,有怀抱足球梦想的年轻女孩和因为技术而改变了生活的小城店主。纪录片还将探究习近平的早年经历如何塑造了他对“中国梦”的看法,并促使他公开承诺终结至今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3000万中国人的贫穷生活。

第二集《治理中国》则观察中国在经济、环境和反腐方面的真正挑战。在经济领域,中国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机和突破性列车的快速投资,正帮助其实现经济的多样化和重组,而许多中国人正日益关注环境整治和法治。观察人士通过个案分析,深究习近平对中国各行各业“体系升级”的推动,还认识到习近平在高度商业化的福建省作为一名年轻政府官员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态度。

这一系列的终结篇是《全体出发》。最后一集展示了新的中国如何影响改变了内罗毕和威尼斯等远在中国国境以外的城市的社区和人的生活,并探究了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2017-10-17 10:07:48)

【延伸阅读】《我在故宫修文物》《红色气质》等获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

新华社上海6月13日电(记者刘畅、许晓青)在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举办之际,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12日晚揭晓各奖项,《我在故宫修文物》《红色气质》等获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2016年度30部优秀国产纪录片和22名优秀创作人才给予表彰,同时还颁发了优秀纪录片栏目、优秀播出机构、优秀制作机构、优秀组织机构等奖项。

《我在故宫修文物》《孔子》等5部长片、《红色气质》《我从新疆来》等10部短片、《永远在路上》《本草中国》等10部系列片、《筑梦路上》等5部理论文献片获得优秀表彰。

专家点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较为集中,是2016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的最大亮点。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纪录片制作播出机构,中央电视台出品的8部作品榜上有名,其中不乏《永远在路上》《一带一路》《长征》等重大题材最新创作。与此同时,《我在故宫修文物》《红色气质》等互联网“现象级”作品也脱颖而出,体现了当代青年纪录片工作者的创作情怀,他们既“接地气”,又独具匠心。

(2017-06-13 22:08:01)

【延伸阅读】英导演拍摄“一带一路”纪录片:西方需更多了解中国

中新社上海9月11日电 (郑莹莹)“西方对中国有不少误解,我想尝试站在中国的视角,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纪录片为契机,向西方呈现不一样的中国发展”,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英国知名导演MalcolmClarke说。

Malcolm从事纪录片和剧情片创作数十年,作品曾获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诸多国际电影节大奖。11日他在沪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相关研讨会时,介绍了他正在拍摄中的有关“一带一路”的电视纪录片。该纪录片找寻沿途的亲历者,包括从中国义乌到意大利普拉托的商人,乃至沿途地区城市的孩子们。

他告诉中新社记者,该纪录片五、六个月前开始拍摄,准备至少花2年时间制作。

“西方需要了解更多的中国,少些误解”,他说,尽管面临挑战,希望以尽量客观的视角来讲述“一带一路”带来的变化。

“沿途经过一些地方,都特别希望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Malcolm说,对此他并不吃惊,因为如今中国具有巨大的经济影响力。

当天的研讨会上,伊朗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专员Behnam Azad也表示,伊朗和中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除了经济影响,还有文化意义。“全新的”丝绸之路是加强两国关系、连接两国文化的纽带。(完)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