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公司巨资放银行 大量的资金沉淀效率偏低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原标题:公司巨资放银行 大量的资金沉淀效率偏低   今年以来A股IPO明显放缓,但A股上市公司确实不

原标题:公司巨资放银行 大量的资金沉淀效率偏低

  今年以来A股IPO明显放缓,但A股上市公司确实不差钱。截至2017年末,A股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达到9.6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末为9.16万亿元。如果按照90%的比例推算,截至一季度末,上市公司银行存款超过8万亿元。

  不过,数以千计的上市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的5个月累计购买理财产品在4200亿元左右。

  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资金供求来进行阶段性购买理财产品,有不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低迷,依靠购买理财产品维持业绩数据。

  日前在一年一度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透露,伯克希尔每周能赚4亿美元,截至一季度末,伯克希尔账上大约有1000亿美元现金。苹果公司一季度末持有的现金为2672亿美元。实际上,A股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公司持有巨额现金。截至2017年末,上市公司拥有的货币资金合计超过9万亿元,其中,约8万亿元为银行存款。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持适当规模现金的公司拥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过高的银行存款也不一定是好事。

  大量的资金沉淀效率偏低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构成看,货币资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存款。在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受限制的,比如用作借款、信用证及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存出资本保证金、存出证券投资款以及财务类子公司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此,银行存款基本占了货币资金的九成左右。”一位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这也意味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高达8.19万亿元。

  有财务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货币资金反映了公司短期的承兑能力。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上,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因此,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买理财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有1533家公司累计购买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1.96万亿元,仅仅2018年以来的不足5个月,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4200亿元。其中,200天以内期限占主角。有市场人士认为,适当的理财产品有利提升闲置资金的使用率,但如果上市公司过于沉迷于理财,并非是一件好事情。

  热衷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度丝毫未减。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收盘,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4201.23亿元。有分析指出,在年报和季报披露结束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将账户上的资金转入理财账户。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比发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信托计划等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既有1天期限的国债逆回购,也有时限在一年左右的集合资金计划等。如今年2月初,广汇汽车斥资65亿元购买国债逆回购,做起的短息“放贷”的生意,为该公司带来了93.15万元的短期收益。而丽江旅游、今世缘、杭叉集团、倍加洁等公司均购买了期限在一年的产品,涉及债券、私募基金、信托计划、保本理财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200亿元的理财产品资金中,有不少是来自于募集资金。新和成、长荣股份、西部建设、中金岭南、润建通信等都利用募集资金购买90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其中,新和成一次性买入工银理财共赢3号保本型(定向浙江)产品9亿元,中金岭南买入广发银行“新加薪16号”人民币理财计划4.4亿元。

  股民如何选择“现金牛奶”股?

  一般而言,企业有大量货币资金,或者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资金充裕。这类公司安全性较高。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上市公司手持现金,但过于热衷理财而新增投资却不明显,未来业绩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个股的时候,即使有“充足”的现金流,但依然要看主营业务情况。

  私募人士指出,根据相关理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购买原材料,支付各种成本费用。同时,还要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等都需要一定的现金备用。因此,货币资金充裕,或拥有短期可以变现的金融产品较多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基本面更加稳定,现金派发红包的概率较高。但如果持有现金过多,既降低资金周转和使用率,也可能折射出企业再投资缓慢。

  职业投资者郭施亮指出,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拥有充裕的现金,但不去再投资、不去现金分红,却偏爱于投资理财,值得投资者去思考。

(责任编辑:王擎宇)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