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访:美国权威智库对中国经济贸易的看法全在这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美国知名智库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和改革?上证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研究团队。

这家成立于1981年的研究机构来头不小,总部设在华盛顿,是无党派的非营利组织,但它是研究经济议题的知名智库,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较有影响力。

接受采访的研究人员共有9位,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主席亚当•珀森(Adam Posen):

中国需要进行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改革

新闻配图

■ 中国必须要进行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改革。这项改革并不容易,但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说,中国需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房地产对金融市场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越好,金融市场就越安全。

■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一些新兴经济体就会受到冲击。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已经受到波及。但危机不会波及到中国。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我们想像的要稳固。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速都会保持在6%以上。

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

强有力的改革或刺激中国经济回到8%以上的增速


新闻配图

■ 中国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快,增长周期也更长。展望未来,如果改革进程继续下去,中国仍有潜力保持快速增长,比如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都可能保持8%的年增长率。

■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增长最重要的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大幅下降,2016年到2017期间略有回升,但目前它们的资产回报率还不到2006年到2007年的一半。

■ “高质量发展”就是有效投资和集约型增长。

国际贸易专家查德•伯恩(Chad Bown):

中国扩大开放有助于缓解国际贸易紧张局面

新闻配图

■ 贸易争端在贸易体系中是很正常的现象。国家间贸易交流越频繁,摩擦就会越来越多。

■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比如开放服务业和金融领域等,引入更多外资参与竞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国际贸易的紧张局面。

约瑟夫•加农(Joseph Gagnon):

中国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储蓄并鼓励消费

新闻配图

■ 储蓄当然是好事,但即便是好事,也不能过多。有一条黄金法则,即最优数量原则,对中国来说,减少一些储蓄会比较好。

这些钱需要花出去,可以买车、买衣服、吃饭、旅游度假等。政府应该增加公共医疗支出,这样就不用担心生病后的医疗费用,还可以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样人们就不用过度储蓄,不用担心退休后的生活问题。

雅各布•柯克加德(Jacob Kirkegaard):

中国人需要考虑如何用储蓄合理投资

新闻配图

■ 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将自己的储蓄进行合理投资,以获得更多财富。

我认为,中国能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养老基金行业的发展中学到很多。美国对401k计划和其养老基金业的监管非常完善,他们只能投资相对安全的资产。因此,美国人不会担心他们的养老金有丧失的风险。

(备注:美国401K是企业年金。美国的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险金,相当于中国的养老保险,保证就业者退休之后的基本的养老生活。另一部分是企业的养老金计划,401K计划仅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中国的企业年金计划。)

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wrence):

中国有权利根据自身产业政策发展

新闻配图

■ 过去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做得非常好,外方同时在中国劳动力与中国市场获利。中国有权利根据自身产业政策发展。

■ 现在工业4.0、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涌现,但全球生产效率反而降低,这中间存在矛盾。有人说这是因为当前创新还仅仅只是创新,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实际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旦这些新技术真正得到应用,劳动力结构将会改变。我并不担心失业,但是收入差距将会改变,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问题。

玛丽•罗夫利(Mary Lovely):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许多国际合作

新闻配图

■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许多国际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扩大进口,以中亚农贸市场为例,一方面,要确保这些中亚国家生产出中国消费者接受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他们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在这些方面,中亚国家需要帮助,而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可以给予相应帮助。

尼古拉斯•维昂(Nicolas Veron):

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表示赞赏

新闻配图

■ 中国近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好的改革。它使中国人民银行、新的中国银保监会更好地监管中国金融体系,而这些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在重要位置上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我总体上对这些改革表示赞赏。

马丁•乔真帕(Martin Chorzempa):

在美国市场很难复制支付宝的成功

新闻配图

■ 使用支付宝,你只需点一下就可以完成结算。但在美国要实现这样的成功可能很难。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电子支付是一个需要融合多要素的商业模式,这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

我们看到支付宝在国外也拓展了业务,但是目标客群也仅仅局限于中国在境外的游客。另一方面,美国人很难抛弃信用卡使用新的支付方式。美国对信用卡的使用长达几十年。市场上也有类似支付宝的应用比如PayPal,但交易量和中国的这类应用相比很小。

中国的电子支付交易量至少是美国的20倍。因为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差异,即便有支付宝这类更便捷的支付手段,也很难让美国人有所转变。

[责任编辑:张晓雨 PF092]

责任编辑:张晓雨 PF092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