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多亏20%,正收益寥寥无几,大型私募的日子也不好过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8年以来A股弱势震荡,散户亏得多,大型私募的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1到4月股票策略私募以-3.75%收益排在各大策略之末。绝大部分知名私募出现亏损,深圳某知名私募产品平均亏损更是超过20%,仅有少数几家明星私募产品能维持2%左右的正收益。

正收益寥寥无几

今年以来,A股表现一直不太“给力”。上证指数跌幅近5%。尤其是2月初的深度调整,让众多私募至今还在“坑里”,业绩表现跟去年的百花齐放相差甚远。

格上财富数据显示,1到4月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率为-3.75%。大型私募(策略管理规模50亿以上,或管理规模30亿以上且机构成立满5年)表现能实现正收益的寥寥无几。

北京地区的14家大型私募中,仅有2家私募的产品平均收益取得正收益,且都在1%以下,平均亏损超过5%的有4家,其中一家亏损接近10%。

上海地区14家大型私募中同样也只有2家取得正收益,其中一家的收益超过2%,同时上海地区私募的亏损幅度稍大,有2家超过10%;而深广地区12家大型私募仅有1家取得了正收益,且收益也在1%以下,同时深广地区一私募的平均亏损超过20%。也就是说,40家股票策略类大型私募中,仅有5家实现了低得可怜的正收益。

数据来源:格上财富

大型私募今年的业绩与2017年形成巨大了反差,这与市场风格息息相关。

2017年私募取得好收益的投资方向基本都是大蓝筹、白马股以及港股,大型私募基金经理在这方面相对擅长。他们大多是科班出身,有相对完善的基本面研究基础,且管理资金规模比较大,其中相当部分都比较擅长选取这类型股票。在2017年蓝筹股当道的行情下,他们的业绩普遍不错。

“今年大型私募业绩确实不太理想,主要是今年的几轮调整,无论是大型私募还是中小型私募都损失比较惨重。但当风险来临时,小私募可以更从容地进行仓位调整和换股;大型私募由于资金量庞大,调仓换股就没那么容易了。”深圳一私募人士坦言。很多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都是从公募出身,投资风格跟公募也很类似,因此在2018年蓝筹白马股陷入弱势之后业绩表现不太理想。

对此,钜阵资本投资副总监钟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股票市场结构化行情非常明显,但与去年不一样。今年是去年涨幅较少甚至深跌的板块表现相对较好,如TMT、医药、军工等。这些板块会被大家简单的定义为成长风格。而去年涨幅居前的大消费类股票,如白酒、家电、房地产、银行今年以来均表现一般。去年很多大型私募投资的投资标的也集中于此类蓝筹股上。”

前述深圳私募人士坦言,大型私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取得目前的业绩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策略切换很重要

在钟恒看来,除开市场调整以及风格切换等外在因素,大型私募业绩表现不佳还牵涉其本身的操作方式和难点。

“大型私募本身规模较大,一方面投资思路可能还浸泡在去年的情况,换股动力低,另一方面是规模过大,只能买大市值蓝筹股票,且换股速度慢。要准确把握节奏需要投资经理有比管理小规模时更前瞻的择时能力,但这又会牺牲掉提前换股后带来的短期收益跟不上市场的问题。市场风格切换,这些大型基金受市场影响肯定是首当其冲。”钟恒表示

1到4月实现了正收益的大型私募也坦言,他们在今年年初就已经进行了策略调整:“尽管我们的产品没有躲过市场调整发生了一定的回撤,但是在后面成长股的快速反弹中,也较快地实现了修复。说明我们在年初从价值股转向价值成长股的操作思路是相对成功的。”该大型私募相关投资负责人表示。

成长股的春天来了?

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在无力影响大趋势的背景下,大型私募也只能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风格。

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型私募开始调整自身策略,从蓝筹白马股转向成长股。从近期私募们的调研数据来看,大型私募对一些中小创成长股的调研也在变多,如在近一个月来调研量最多的汇川技术的调研记录中,北京源乐晟、泓澄投资、上海景林、高毅资产、上海朱雀投资、深圳望正资产等诸多明星私募齐聚一堂。

前述深圳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从2月初调整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布局成长股:“蓝筹白马股之前积累了太多涨幅,现在更多是要获利了结。即使纳入MSCI之后外资入市,影响显现也是一个十分长期的过程,短期为了追求业绩也只能去跟踪更受市场关注的成长股。”

不过钟恒指出,大型私募不太可能因为短期业绩而完全调整策略。“能管理大资金的大型私募投资经理都已经有很成熟的投资理念,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投资和研究经验,投资策略很少会出现明显改变,更不会说因为短期的业绩不好而完全改变现有策略,而且他们也深知在管理大资金时所应该采用的策略。”

[责任编辑:杨胜忠 PF090]

责任编辑:杨胜忠 PF090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