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港澳特首频访珠三角 大湾区交通、科创合作有望提速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在即,香港与澳门的官员加快踏出北上珠三角的脚步。7月10日,澳门特首崔世安在惠州结束他近期对珠三角城市的访问。在过去约一个月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在即,香港与澳门的官员加快踏出北上珠三角的脚步。

7月10日,澳门特首崔世安在惠州结束他近期对珠三角城市的访问。在过去约一个月时间,崔世安率领的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就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事宜,先后分三次赴珠三角城市交流,至惠州已完成珠三角九座城市全覆盖。

而在崔世安北上交流之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已经抢先一步。自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林郑月娥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先后实地考察、访问了深圳、中山、珠海、惠州、广州等城市,其行程已覆盖珠三角过半区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两位特首在珠三角城市所考察的企业、项目不仅部分重合,而且在与珠三角城市官员会谈的议题上高度重合。在不同城市的访问行程中,港澳特首不约而同提及大湾区内部互联互通,港澳科创孵化与产业合作等议题。在去年7月1日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也是粤港澳三地政府达成共识的几个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近日落地的两个港资生物制药项目,即是林郑月娥数月前与中山市政府会谈的成果。

这显然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铺路。市场分析认为,香港、澳门与广东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互补,香港、澳门的科研资源、现代服务业有望在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巨大的珠三角地区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网络“打补丁”

尽管考察时间不一样,但香港与澳门的特首却如同有默契一般聚焦到相同的议题。

首先受到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问题。

在惠州考察时,林郑月娥在与当地官员会谈时多次问及交通问题,包括经惠州的厦深高铁延长接驳港铁,厦深高铁“一票难求”如何解决以及惠州开通至香港的游艇等问题。

在与东莞方面会谈时,崔世安关注的是澳门如何加强与隔珠江口相望的东莞的交通联系。他提到,珠三角很多城市与澳门都有海上航线,东莞与澳门开拓海上航线,有望减轻陆路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可以认真研究。

而行程中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必看”点,更是显示港澳特区政府对“互联互通”的期待。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加密。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具备通车条件。加上正在推进的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珠江东西两岸被伶仃洋隔绝的局面,有望得到明显改善。而从南北走向看,外界翘首期盼的广深港高铁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一条高铁串起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核心城市。

目前,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开通已只是时间的问题。根据已披露的计划,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将分别在2019年上半年与2024年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运行后,人们从香港到珠海将从约4小时的陆路或1个多小时的海路,缩短为20到30分钟的车程;深中通道则使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约2小时大幅缩短至20分钟。广深港高铁的开通,更是将广州、深圳、香港三座“超级城市”纳入50分钟的通勤时间之内。

这四项堪称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骨干”的重磅工程。从设计的速度看,一旦这些工程全部投入运营,环绕珠江口的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将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香港经济学者、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港澳特首访问珠三角城市,对了解对方市场需求和合作空间很有助益,而交通的联通能够更好推动这种“兄弟”之间的“走动”。

不过,“一小时经济圈”某种程度只是理论上的想象。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主城区交通的拥堵、类似林郑月娥提及的“一票难求”难题,都将使得实际的通勤速度受到明显拖累。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城市区位与政策执行的差异,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座城市的交通通达程度参差不齐。目前,较为通达的是相互毗邻的两对城市——香港与深圳,澳门与珠海。其中,珠海的横琴新区还可以通行澳门的单牌车。但珠三角地区其余城市,尤其是惠州、江门、肇庆等距离更偏远的城市,与港澳之间的通勤并不容易。

在广州早前的一场大湾区主题论坛中,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就指出惠州与香港的通勤难题。他认为,与世界知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差距在于市郊铁路。

这也意味着,在交通“骨架”搭建的同时,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有就通勤问题“打补丁”的必要。两位特首在行程中关注的不只有港珠澳大桥的“大势”,还有解决拥堵、买票等“细节”问题。

林郑月娥关注的通勤问题已有初步解决方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日前透露,除厦深高铁网,未来有望建立另一条深惠汕高铁;同时,指出深港惠开通“水上穿梭巴士”。

“要注意粤港澳大湾区同样是推动区域内居民之间交流的战略,在交通硬件基础上要推动政策的突破,推动人员的便捷流动。”梁海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拓宽科创合作空间

港澳特首对“路通”的关注,自然有对“财通”的愿景。对香港和澳门来说,科创、产业的合作是“财通”的坦途。

在珠三角城市的考察路线图中,有两类“地标”似乎成了林郑月娥和崔世安的“必经之路”。这两类“地标”,一类是当地设立的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另外一类则是当地政府面向香港和澳门设立的产业合作园区。例如,林郑月娥考察了深圳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崔世安则考察了珠海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这两座孵化器如今已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助推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王牌”。

甚至在中山的考察中,林郑月娥与崔世安的“意图”几乎惊人一致。两人不仅同时提到希望香港或澳门的科研资源能在中山“孵化”,而且都指向了同一领域——健康医药产业。不仅如此,林郑月娥和崔世安都考察了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香港、澳门均在健康医药领域拥有优势,其中澳门以中医药产业为特色。包括中山在内,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企业均保持着与香港、澳门的企业、实验室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呈现“香港研发-珠三角孵化”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源于如今港澳与珠三角互补的产业结构。

中山大学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表示,香港、澳门强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珠三角地区则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两者可以结合起来。

在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香港缺乏科技转化足够的市场需求。在香港做科技孵化的同时,珠三角地区目前经济发展很快,科技转化的需求强烈。这形成双方合作基础。

从近期访问的情况看,科研实力更胜一筹的香港能谈、能做的明显比澳门更多。其中的一个方向,便是推动香港的高校在珠三角地区落地,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在前述行程中,林郑月娥“一口气”谈定了多所香港高校在珠三角城市开设实验室乃至举办分校区的合作事宜。

这包括在惠州潼湖开建规模上千亩的香港城市大学校区;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林郑月娥考察仅两个多月后,7月6日,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分实验室即完成揭牌。

梁海明还指出,港澳特区政府与珠三角城市政府间的交流要注重具体的市场情况。粤港澳合作已有三四十年,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知根知底,如果“青梅竹马”都没有“恋爱”,那么应该是有市场的原因,切忌强推“父母之命”,以免“强扭的瓜不甜”。港澳与珠三角的政府需要做的是把环境做好,给两方面的企业合作提供更好的空间。

[责任编辑:朱玮芳 PF102]

责任编辑:朱玮芳 PF102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