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监管21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松绑?业内:解燃煤之急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吴婧上海报道

松绑?

“信心比黄金重要。”一位大型国有银行业务经理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语气不胜唏嘘。

2018年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拟作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发布实施。

苦等多时的《办法》终于揭开了面纱。而发布时间的一再延迟,似乎可一窥这六章八十五条细则背后,监管层对于素有“资管行业发动机”之称的银行理财在监管力度和节奏上的诸多斟酌与考量。

投资门槛的“调低”

今日有媒体报道资管新规将明确“公募产品可以投一部分非标;符合一定条件的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和6个月以上定开产品可以参照货币基金,实行摊余成本法等”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受市场情绪影响,股市出现了久违的银行股板块领涨现象,截至收盘,银行板块涨幅5.9%。其中,张江港行、江阴银行、成都银行和吴江银行4只银行股涨停,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等涨幅均超过6%,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涨幅亦超过5%。

“总体框架延续资管新规,但有些地方也有适当放松。比如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和公募基金产品形成了一致,进一步消除了对银行的不公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记者表示。

二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7万只,较一季度4.2万只的发行量有所下降,发行节奏回到2017年二季度的水平。分机构看,国有行、股份行、中小银行理财发行量均有所下降,资管新规的监管影响辐射至全行业。平安证券人士认为,一季度密集发行的理财产品将在三季度迎来到期高峰,单月到期量可能从1.3万只上升至1.5万只左右。如果在业务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前,发行端却很难见到大的起色,意味着今年三季度的理财到期高峰或将导致银行表外资产收缩提速。

吴琦认为:“之前限制期限错配,封闭式理财不得少于三个月,加上不保本保息,对银行理财规模压力还是很大的,销售起点下调,相当于拓宽了购买人群的基数,也提高了募资能力,在规模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2017年底,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2.17万亿元,2018年5月末余额为22.28万亿元,6月末余额为21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占比约为7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占比约为15%左右。”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

严格执行“期限匹配”

“前一段时间,有企业通过银行做委贷拆借资金的利息高达15%,就是因为非标融资渠道的收紧,即使银行不对它抽贷断贷,它之前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融来的资金也已经断了。”某大型国有银行业务经理认为,过去8个月来,“期限匹配”对于资管行业带来的影响可谓“伤筋动骨”。

根据《办法》的内容,银行理财产品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规定中,首先提到的就是“期限匹配”。按照资管新规相关要求,除另有规定外,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应当为封闭式理财产品,且需要期限匹配。其次是限额和集中度管理。延续现行监管规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或银行总资产的4%;投资单一机构及其关联企业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10%。

吴琦认为:“公募产品可以投非标是利好,但在限制期限错配和资金池的情况下,产品如何匹配非标项目也比较难。总体来看,将银行理财划分为公募和私募后,银行理财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基金,未来成立资管子公司,加强专业化,是必然趋势。”

一位股份制银行资管部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以前理财是资金池模式,限制期限错配后,理财基本很难发了,即使理财新规中说可以投资非标,但是有期限匹配摆在前面,如果我发两三年期的理财有人买吗?所以理财新规的‘严’仍然是不可侵犯的。”

根据中银协25家银行数据,2016~2017年银行理财以短期限为主,存续期在三个月内的理财产品比重达到60%。但自2017年末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多数银行便主动调整理财产品期限,三个月内理财产品份额逐步从60%下行至目前40%的水平。

平安证券人士认为,商业银行经营天生伴随期限错配,即以短久期负债对接长久期资产,商业银行基于三大原则(流动性、盈利型、安全性)对期限错配程度进行把控。但表外理财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资本金占用少的特点,也使得表外期限错配程度更高,其中隐藏了不小的流动性风险。“根据我们对目前处于存续期的4.5万款个人理财产品的分析,目前个人理财中存续期在三个月内的占比仅15.2%,存续期在3~6个月的占比约41.4%,存续期在6~12个月的占比约37.2%,另有6.2%的存量产品存续期在1年以上。”

“从监管态势来看,目前理财新规算是开了个小口,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非标融资的收缩态势仍将延续,不可掉以轻心。”前述股份制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认为,“从非标撤出的存量理财资金带来的新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