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借鉴他国 中城银信谈中国农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约


来源: 鹰眼新闻网

近年来,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

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而对于农业现代化应怎样实现,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在日期谈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就已明确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而对于如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也提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造农业创新发展试验示范平台等多项措施,其中关于“三权”分置、土地流转、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关键点引发广泛关注。

何为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农业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等。

美国、日本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对比目前农业颇具世界先进水平的代表性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其农业水平发达无不与实行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经营有关。 以美国农业发展为例,其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因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自然优势,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模式为典型代表,一直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机械化程度高。据悉,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农业发展就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上,得益于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体系的高度完善、生产的专业化、农业产销一体化等,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仅以1%的农业人口为全美国提供食粮。比如,就农业产销一体化而言,因美国实行以农村合作社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美国农民生产出来的大量农产品鲜少会因为找不到销售出路而出现滞销的现象。据了解,美国农业合作社已有的上百年历史,集生产、营销、融资和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为美国农业农产品的运输、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虽没有美国天然的地域和自然条件优势,但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日本的农业发展水平依然位居世界前列。众所周知,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非常有限,因此,日本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增长率,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动的农地流转制度。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土地处于闲置荒废状态。为此,日本实行了一系列农地改革,颁布《农地利用增进事业法》《农业经营基础强化法》《农振法》等,这些制度放开农地所有权的限制,取消农户之间租借、买卖土地等阻碍农地流转的专属权,放宽了农地流转管制,保证了农村耕地可以在农民之间流转,成功地促进了日本农地规模经营。而1980年,日本颁布《农用地利用增进法》,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土地租佃为中心,鼓励农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数据显示,以土地租赁为主要形式的农地规模经营方式取得了成功,1980年的日本租赁田比1970年增加了30多倍,1986年又比1980年增加了50%。 此后,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增长率,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日本又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如《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新农业基本法》等。尤其在2009年,日本对于企业通过土地租赁参与农业等行为,实行“原则自由化”,即企业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后,可自由租赁土地,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日本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由分散向集约集中,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已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的重要推动因素。

鼓励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事实上,我国的农业发展已在不断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继续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统筹协调作用,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 顶层设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和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广袤的土地上,马铃薯植株正经历收获前最后一次农药喷洒;泥土翻开,金黄的马铃薯映入眼帘,预估亩产达5千斤。秉承着“集约化种植,订单式销售”的理念,丰收后的马铃薯收获后无需存储,将依次装车运往全球500强企业继续加工,变身为各式味道的薯片登陆各大超市,来到消费者眼前,实现种销全面衔接。 这里是中城银信控股集团湖北襄阳现代农业项目基地上马铃薯的种植实景。石桥镇曾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等称号。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昼夜温差较大,是马铃薯生长最适宜的地区,因此,该农业项目基地选择了马铃薯种植。 “除了马铃薯种植外,我们也选择了高粱等作物的种植。目前,基地已实现耕、种、收全部机械化作业,扩大了种植面积,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效益。现在基地马铃薯和高粱的种植规模已达到1.5万亩,预计到2020年,基地会实现5万亩的种植面积,同时,我们还将引入3-5万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和深度休闲旅游,打造立体化的产业模式。”该农业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以“为国做实产业经济为民创造财富价值”为企业使命的中城银信,除了在湖北襄阳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在东北地区也大力布局。据悉,中城银信吉林松原流转示范基地通过多种管理模式运营,包括农业企业化管理、科学化种植、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引进新品种转换生产力、总结整理流转经验、建立农户土地信息档案、打造科学管理系统等,目前已初见成效。

null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