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城市开放样本 成都:内陆腹地连接全球经济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城市开放样本 成都:内陆腹地连接全球经济 ▲成都“中国-欧洲中心” 每

原标题: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城市开放样本 成都:内陆腹地连接全球经济

▲成都“中国-欧洲中心”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我们这儿的货品要怎么运到成都去?在成都会有市场吗?”一位哈萨克斯坦的麦麸生产商向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琨打听情况。

这一幕发生在阿拉木图的一场成都企业推介会上。今年8月21日至29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队前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数十家企业随行前往。

在阿拉木图和莫斯科等城市,推介会尤其受欢迎,座位不够的情况时有出现。对于成都企业家来说,如果把时间倒回五年前,这样的盛况恐怕很难想象。

作为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北丝绸之路的货源地,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特殊。转眼,“一带一路”倡议已有五年。这段时间,成都企业从“借船出海”走向“驾船出海”,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从0发展到2000列。成都,一个离沿海港口最近距离为1700公里的内陆城市,有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底气。

纵观五年,城市的参与,让“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向现实。而对于城市来说,尤其是中西部腹地城市,融入“一带一路”,正是它们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企业之变:出海敢想了

上个月,品胜海外业务责任人、千机网COO隆北平跟随交流团到访俄罗斯,拜访了多位俄罗斯的合作商。这家3C数码配件制造商的海外布局发力于2017年,通过跨境电商将3C配件销往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此次俄罗斯之行,隆北平的感受是“没想到出海这么快”。去年成都商务委曾组织企业出海考察,帮品胜打开了俄罗斯市场。现在品胜在海外线下点位已经扩展至100处。

成都天地网也是抓住此机遇的公司之一。天地网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行业信息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由于中药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企业出海略带“神秘”感,“这次推介会上有莫斯科政府工作人员、有大使,大家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就增加了”,中药材天地网创始人龙兴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这次俄罗斯之行,成都天地网公司与俄罗斯(莫斯科)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发展中心成功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中药材流通标准的制订以及中药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城市的开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上述变化不断发生。政府的鼓励和搭台,让许多成都企业有了顺势而为的机会,对接拓展国际市场。“对于出海,终于敢想了”,是走出去的企业家们最普遍的感受。在这五年中,“不敢”出海的企业出海了,而对于那些货品已经出口多年的企业来说,则是贸易产品结构升级了,并拓展到产能合作、技术输出等更加高质量的层面。

典型的案例是新筑股份,一家靠做基建起家,后拓展到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高新领域的成都老牌企业。就在近日,新筑在中白工业园的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成为中白工业园建设3年来首家竣工投产的中国高科技生产型企业。而在这之前,新筑股份主要出口路桥零件,不少时候是借船出海。

这是新筑在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是其在海外战略性的第一步。新筑股份副总裁杜晓峰告诉记者,新筑把中白工业园里的生产基地定义为“覆盖独联体国家、欧亚经济体联盟以及其他中东欧地区的生产、研发中心”,将采取属地化管理,大量雇佣白俄罗斯的员工,“这也可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我们双方合作共赢。”

通道之变:枢纽建成了

变化不只如此。2013年4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在成都青白江正式首发,通过这条陆上“丝绸之路”,成都与9826公里外的波兰罗兹紧紧连在一起。

从2013年全年开行31趟起步,到2016年的460趟,中欧班列(成都)创造了当时“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数1702趟的27%,开行数量跃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的纪录。

这背后离不开运营方式的转变。2016年,成都新组建了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由政府购买成都铁路口岸服务的方式代替了市场化运营。

“我们调整了班列运行模式,确立了以建港口的思维来打造成都铁路口岸,把物流成本降下去,形成枢纽效应。”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列车的开行频次为例,如果按照原来一周一列,“对于客户来说,这样的时效是没有吸引力的”,王伟琨说。

提频次,最难的是货源问题,骤然增多的集装箱需要快速开拓货源。在2016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成都)去程的重载率大约只有40%。“那时真的非常困难,没货。”王伟琨坦言。

2016下半年,原成都市物流口岸办主任陈仲维带着王伟琨一行奔赴义乌等华东地区,宣传中欧班列(成都)。同时,在本地逐家逐户地找企业洽谈,“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全力营销”,王伟琨回忆,“当年我们地推拜访的企业应该有100家”。到2016年底,中欧班列(成都)全年的重载率提到了60%左右,这为其之后的迅速发展开了个好头。2017年,在青白江铁路港,几乎每天能听到三次高亢的汽笛声,这意味着三趟班列启程。这些集装箱里面的“常客”是,家用电器、电脑、服装鞋包,以及温江的花木、龙泉的汽车。

码头立起来了,通道也基本建起来。“现在,要从‘蓉欧+通道’走向‘蓉欧+产业’。”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张倞告诉记者。

如何通过中欧班列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口岸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没有口岸,货物无法在成都入境,枢纽效应无从谈起。

五年间,每一个新口岸的投入使用,都意味着成都的相应行业有望更上一层楼。

2015年通过验收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使四川省告别了几十年来进口汽车需从天津港或上海港转运的历史。沃尔沃、宝马专列抵蓉,拉开了成都与国际汽车厂商深度合作的序幕。去年底,沃尔沃将高性能电动车Polestar生产中心放到成都,工厂预计今年建设完成,首款Polestar车型也将在成都诞生。

同样,投入使用近两年的进口肉类口岸,弥补了西部肉类依靠沿海进口的空白。正在建设中的粮食进口口岸,则将吸引周边地区进口粮食在成都集散。

随着货物聚集而来的是企业,外地企业来蓉扎根,本地企业加速出海。张倞表示,现在中欧班列(成都)要做本地化服务,加强与产业园区的对接,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

就在上周四(9月6日),由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阿坝岷江造林局共同主办的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揭牌仪式在青白江国际木材交易中心举行,现场签订“中欧班列(木材定制班列)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发展木材相关临港产业。

势能之变:城市提升了

“‘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的势与场,为成都迈向世界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今年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到。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使成都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战略重要性也随之提高,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快速提升。

“通过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实现城市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看来,坚持开放让成都与其他城市在制造业、产业配套、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相互延伸,资源互补。

今年,新筑股份与德国马克斯·博格集团合作,全面引进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核心技术,并将其本地产业化。这是全球最先进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无疑将推动成都城轨交通产业更上一层楼。

现在,全球第一条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模拟运营线正在新筑厂区建设,将于2019年6月完成。“这几年来,我们在科技上,从学术交流逐渐走向了产能合作。”在西南交通大学钻研了40年轨道交通的胡基士表示,他目前也担任新筑的高级顾问兼技术总监。

随着“一带一路”连接的,不仅仅是货物和科技,还有成都的城市名片。在中欧班列(成都)沿线国家中,成都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用龙兴超的话说,就是“对方也在用力靠近我们”。

开放为城市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对外影响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拓宽拉高城市发展的眼界。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认为,“从内陆城市向国际城市的转变和跃升中,‘一带一路’也将带来对城市建设治理观念的变化,甚至包括干部队伍素质的变化等。”

近年,成都在城市发展的战略上明显更具有国际化视野。今年3月初闭幕的成都市两会,通过了最新修编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理念被写入新总规,明确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在6月2日召开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更明确提出,将全面对标世界先进城市,蹄疾步稳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公园城市。在外界看来,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如果没有将自己放入全球开放格局中打量的眼光,一座城市,断不能提出这样前沿的城市发展理念。

机遇之变:“高质量”来了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看来,中国城市的参与,让“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向现实转化有了落脚点。反过来,“一带一路”也将改善西部城市先天地理位置不足的局面,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

今年6月,四川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战略。

开放,就是对接先进生产力。以南向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将是全球生产要素最集中、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也是四川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突出南向开放,就是要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四川省地理距离最近的出海大通道、开拓潜力最大的新兴国际市场。

9月4日,四川省商务厅与广西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双向开放合作战略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双方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四川连接东盟时间最短、价格最优、服务最好的南向国际海陆贸易双向新通道。9月20日至24日,第17届西博会将在成都举行,其中“一带一路”系列活动就包括8项。

这对成都而言,既是责任担当,又明确了未来方向。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而在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中,成都既被看作前者的起点又是后者的支点,为成都未来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四川发展的“稳定器”和“发动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对外交往上的表现已颇为亮眼。“作为地区对外交往活力中心和中西部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的典型,成都是统计中除上海、北京外最具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于宏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前,由其主导的2018年《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研究报告》出炉,成都在综合排名上位列第五,位列西部城市之首。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成都而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将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热门文章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