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亿美元欲撬百亿产业杠杆,奥瑞金的明牌与暗牌


来源: 财富观察

与红牛一路相伴,奥瑞金进入了千万人家,却鲜有用户熟悉,宛如“隐形冠军”。但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奥瑞金今年却时常“上头条”。

这家市值一度达326.87亿元的上市公司,目前停留在120亿元以内来回波动。

“成败萧何”成了调侃,大家或许忘记,这家上市公司净资产就超过61.6亿元。泰国和中国两大股东关于中国红牛之争愈演愈烈,使得作为中国红牛制罐唯一供应商的奥瑞金,靴子迟迟无法落地。

没有了红牛,奥瑞金会怎么样?问题没法忽略。毕竟,在2017年年报中,中国红牛对奥瑞金销售贡献仍达59.68%,销售额43.8亿元。中国红牛前途未卜,奥瑞金自然躲不开被殃及的猜想。

长期占据媒体头条的奥瑞金,在年末推出2.05亿美元资产并购,反而未受到太多关注。

根据公告,奥瑞金将自筹资金2.05亿美元收购Ball Asia PacificLtd.(波尔亚太)于中国包装业务相关公司股权。本次收购后,公司将持有波尔佛山100%股权、波尔北京100%股权、波尔青岛100%股权、波尔湖北95.69%股权。

波尔大有来头,是全球最大金属包装产品制造企业,美国500强企业。2017年净销售额110亿美金,和奥瑞金分属同行,是名副其实的“外国大哥”。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并购,故事,要从3年前说起。

波尔全球市场取舍:联姻奥瑞金最大秘密

2015年,当时风头正火的晨哨网曾经评选“全球十大受阻并购案例。”

第五名是李嘉诚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137亿美元合并计划,这一计划遭股东否决。而第六名是美国波尔公司68亿美元收购英国雷盛公司。

当时大家都很奇怪,一家制罐公司并购重组,怎么就与李嘉诚资产整合排到了一起?

撇开这个问题,波尔公司从九十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营业收入超30亿元,净资产达15亿元。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就卖给奥瑞金,难道波尔要完全退出中国业务?

当时欧盟一份监管材料道出端倪,全球前三大巨头的产量占据全球饮料罐数量的60%以上,在北美、欧洲和南美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在这三大制罐巨头中,波尔公司和雷盛公司占据了两席,合并是否会影响产品价格?

这意味着波尔公司必须对全球产能做出取舍。时隔多年之后,市场才发现,波尔公司仍在按照当时监管要求,抛售全球部分资产。

按照公开报道,至少两年前开始,奥瑞金开始与波尔谈判收购波尔亚太事宜,与这一背景恰好“无缝衔接”,应该不是巧合!

被转让波尔亚太的资产,包括波尔佛山100%股权、波尔北京100%股权、波尔青岛100%股权、波尔湖北95.69%股权,几乎涵盖了波尔在中国所有业务。

null

一个交易细节耐人寻味,波尔公司将购买奥瑞金不低于5000万美元的股票。奥瑞金有权利购买价值不超过2亿美元的卖方担保人普通股。

对于波尔而言,其“中国故事”,将以一种新的形态存在;对于奥瑞金而言,又形成了介入海外业务的切口。这种耐人寻味的牵手方式,凭空增加了想象空间。或许过10年回首,这又将是另一个故事。

一手“明牌”的核心:龙头大哥要重建江湖秩序

最让人迷惑的,有两组数据。

l 奥瑞金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62.5亿元,今年远超2017年73亿已无悬念。并购后,营收规模将超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金属包装第一股。

l 波尔佛山、波尔北京、波尔青岛和波尔湖北四项资产,2017年合计亏损额度接近1亿元。

根据2018年1-9月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波尔佛山和波尔湖北实现扭亏为盈,两项扭亏资产恰好是产能最大两家,产能占到总量的75%,也是收购金额最贵的两家,占到收购金额的66%。

但仍不能掩盖一个问题:早在2014年,前瞻研究院排除的中国金属包装制造企业排名中,前五席中,波尔亚太的两家子公司就已经榜上有名,怎么就做亏损了?

这背后恰恰暴露了制罐行业的“中国痛点”:中国制罐市场规模总量全球第二,但是竞争格局混乱,导致中国制罐企业大而不强,未能培养出类似波尔这种巨擘。

从2010年开始,中国制罐产业进入跃进式建设周期。仅在2010年到2013年,国内市场产能飙升至400亿,当时市场总需求也仅仅280亿,产能过剩局面造成市场格局的混乱。2015年开始,二片罐价格从与国际平衡的7毛钱一个,一直下跌到2016年的三毛多,到2017年也仅恢复到4毛钱左右。

与并购标的四家公司主营业务一致,生产两篇罐的宝钢包装,业绩表格清晰呈现了这种市场变化:

null

应对这种局面,只有一条路,就是产业整合!

2017年,中粮包装陆续收购四川、东北的一系列产能,而更早的2016年,昇兴股份(002752)收购太平洋制罐国内业务,加之此番奥瑞金收购波尔亚太,均属于行业低谷期收购,一个结果显而易见,二片罐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未来的行业格局是,奥瑞金坐头把交椅,宝钢制罐、中粮和昇兴+太平洋紧随其后,四家将占据市场80%的市场占有率。

加上在最近两年,林林总总的小型易拉罐厂因亏损逐步出清。尤其是奥瑞金、宝钢和中粮等,要重建市场秩序,通过产业整合引发定价结构变化,才是这一收购案的关键。

这会是一个什么故事?

奥瑞金是中粮包装的二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奥瑞金同时是宝钢包装核心客户之一、战略合作伙伴……

波尔被忽视的标签:奥瑞金一张暗牌悄悄布局

熟悉中国制罐产业格局的,似乎一眼就看明白奥瑞金的收购目的,即波尔中国的最大客户——百威啤酒。

中国制罐产业格局,无疑是核心客户引发的四足鼎立。奥瑞金有红牛、青岛啤酒,中粮制罐有雪花啤酒、加多宝,宝钢制罐有王老吉、可口可乐,波尔有百威啤酒……

在波尔亚太业务格局中,百威有近30亿产能需求,加上奥瑞金本身就是百威高端瓶形罐国内唯一供应商。并购完成,红牛在奥瑞金的业务占比将由六成直接被摊薄到四成左右。

经此一役,一方面可以解决长期困扰的大客户依赖,同时又延续“包装名牌,名牌包装”战略,顺势承接另一家核心大客户。

事情这么简单吗?持这种观点的,忽略了波尔的另一个身份,欧洲红牛的唯一供应商。

在中国红牛纷争中,欧洲红牛虽然目前置身事外,却是一只不容小觑,却被忽视的力量。在全球市场,欧洲红牛与中国红牛各占半壁江山。与两者规模量级相比,泰国本土红牛基本可以忽略。欧洲红牛对目前红牛纷争的“佛系”心态,也很难解释其近几年坚定不移地在中国铺货进口红牛的举措。

红牛之争症结在于,中国红牛的两个股东至今未达成未来的合作方案。但红牛对于双方,都是巨大的市场。不仅关系到股东利益,包括上下游、消费者、政府部门等,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

红牛势必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在这场风波中,红牛品牌全球两大供应商的握手,又会对泰、中、欧红牛品牌的“三国演义”格局产生怎样的触动呢?

制罐市场未来看点:中国如何参与世界势力划分

奥瑞金、中粮、昇兴等,在二片罐领域斥巨资并购产能,面对的,已经远不再是仅仅280亿产能需求。

就比如,到2018年,短短几年,产能需求已经达到450亿。

在二片罐最重要的啤酒市场,中国的罐化率只有15%左右,而美国已经超过50%。过去几年,中国市场一直稳定的每年增长2%左右,而每一个百分比带动的,则达到13-15亿罐的需求。

展开联想,在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形成之后,下一步的“国际化”或许是中国龙头的选择。

根据协议,波尔公司承诺,按收购完成进度,在第二个目标公司股权收购交易交割后5年内,将不在中国开展任何与生产或销售罐有竞争关系的业务;而奥瑞金则不允许在波尔公司的“势力范围”新增产能。

不新增产能,可以并购其他产能,不是吗?当然,在国际市场,也免不了还是一个“得核心客户的天下”的故事。(文:公子豹)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