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与P2P画等号的陆金所有更大野心

2015-03-25 08:34:57

就在陆金所宣布完成近30亿元首轮融资的第二天,平安集团宣布打通天、地、网资源,整合P2P等普惠金融业务,而陆金所则将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发展的深水区,以P2P业务起家的陆金所为何极力“去P2P化”?平安集团重布棋局之后,陆金所将扮演何种角色?完成首轮融资后的陆金所距离上市还有多远?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计葵生,详解陆金所的全新布局、“平台”战略和上市规划。不再与P2P平台画上等号的陆金所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

整合P2P:平安的新棋局

日前,平安集团宣布整合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成立“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打通天、地、网资源,集合各业务线前、中、后台优势发展“普惠金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除了整合已有资源外,普惠金融部还将设立一家新的P2P公司。未来,该公司将作为主要载体“生产”P2P产品,而陆金所将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

这一举措亦被外界解读为陆金所将剥离P2P业务。

对此,计葵生并不认同。他表示,陆金所从网络投融资平台(Lufax)起家,对于P2P业务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数据,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P2P产品都是陆金所平台最重要的获客来源。

计葵生认为,尽管从交易规模上看,Lufax只占整个平台的10%~20%,但它却是陆金所750万注册用户最重要的贡献者。而在流量和用户为王的互联网时代,P2P产品及其所对应的个人理财业务将是陆金所发展的基石。

但是,长久以来,优质资产的开发速度始终难以跟上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事实上,受此困扰的并非只有陆金所一家平台,近年来,不少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发展都受到产品供给不足的制约。

计葵生告诉本报记者,原来陆金所做线下门店,取货、借款、催收都是平台自己去做,100个门店、2000个人,但这样的重资产模式并非长远之计。“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做好风控,还要控制好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整合。”

“三年里,陆金所累积了750万注册用户和20多万笔贷款案例,但如果与平安集团的资源整合后,借款的客户数便从20万变成100多万,陆金所两三年的数据历史也可以直接对接到平安消费金融七八年的数据积累中。”他表示。

平安集团重布棋局可谓一举多得,对于陆金所而言,这一调整除了在短期内可以助其隔离P2P潜在的业务、政策风险,并增加资产供给外,更为其长远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个阶段:构建大生态圈

在计葵生看来,互联网产品的体验、风控很重要,包括整个流程设计、端对端的标准都要亲自动手来做。所以,第一阶段,陆金所要深度介入开发产品、制定规则和积累数据。第二阶段则要建立开放的平台,第三个阶段进而做更深的融合。

计葵生认为,早期P2P平台跟陆金所是画等号的,因为那时P2P是陆金所唯一的商品。但如果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商品和平台必然要分隔开,陆金所要进入第二阶段,即做更开放的平台。

据他介绍,未来陆金所平台上将聚合三类产品:P2P(借款方必须为个人)、非标的金融资产(例如资管计划)、标准的金融产品(例如基金、寿险等)。而在功能上,陆金所负责发布金融信息,并建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也在近期的年报发布会上表示,陆金所不等于P2P,陆金所包括四类业务,即P2P、C2C(个人与个人间电子商务)、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和B2F(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陆金所要构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未来不排除其他的金融资产和P2P在陆金所交易。

计葵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Lufax上产品的收益普遍在年化6%~8%左右,低于同业同类产品。换言之,在资金成本上的优势使得陆金所可以选择更多元化、更优质的资产。“这是市场原则,好的资产永远会去找最低的成本。”

在他看来,小额、分散的P2P产品就像超市显眼处陈列的商品,它会吸引客户进行第一次购买,但却不足以留住客户。陆金所转型平台模式的另一重考量在于: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用以提升用户的黏度。

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不仅要考虑收益的层次,还有期限和风险的层次。而长远来看,计葵生认为,与传统金融行业讲究投资组合一样,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需要根据流动性、风险、收益做不同的搭配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

在他看来,产品类别过于单一和集中的短板十分明显。“当股市好的那几天,陆金所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便会大幅提升,大家都在腾挪资金转投股市。如果可以引入一些与股市收益挂钩的产品,如基金,那么就可以提升客户的总体收益。”

“未来,进入陆金所的平台,你会看到很多扇门,每扇门后都是一类商品。而根据用户的资产规模、风险偏好、配置需求,每个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门’。”计葵生如是描述道。

显然,在Lfex的大额非标产品和Lufax的P2P产品之间,陆金所还有很多想象空间。根据陆金所的规划,当整合好各个资产、数据、征信、评级、法律等链条,陆金所就进阶到第三阶段——“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在计葵生看来,这与平台的概念如出一辙,但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加广泛,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将会深度融合。例如,获取收益的方式会从现金回报,变为现金回报+增值服务或折扣商品。“整合、跨界都是互联网特色。”

筹谋上市:对标蚂蚁金服?

在业内人士看来,陆金所这次“大转身”与其筹谋上市不无关系。

对于这个话题,计葵生并不否认。在他看来,上市是陆金所的必经之路。“但时机尚未成熟,至少还需三年时间。”在计葵生看来,这个“时机”必然是在陆金所形成绝对的市场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行业监管政策落定之后。

计葵生表示,未来陆金所的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平台的上架费、二级市场交易手续费,以及大数据开发带来的收入。参照欧美的一些交易所,它们这三部分收益的比重分别约为20%、40%、40%。

在听计葵生细述完陆金所的新战略之后,本报记者不禁联想到了另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曾对媒体记者谈及战略时说,蚂蚁金服就是想做底层、做平台。在他看来,这也是阿里的基因。即少卖自己的产品,多帮别人去卖产品。从技术、渠道、数据等各方面去支持平台上的用户。

“而蚂蚁金服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以信息撮合平台、技术平台、数据平台这三个平台和信用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核心能力,并在开放平台上围绕核心用户价值来服务小微企业、普通消费者和小微金融机构。”陈龙称。

由此来看,从商业模式到战略规划,“新”陆金所已然有了一些蚂蚁金服的影子。对于这个类比,计葵生并未否认。但他认为,脱胎于电商体系的蚂蚁金服与出自金融体系的陆金所从天生的基因,到后来的发展路径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陆金所搭建开放的互联网理财平台模式与蚂蚁金服旗下的招财宝颇为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蚂蚁金服整合了招财宝、阿里小贷、支付宝等平台,而平安集团则把产品生产(普惠金融部)和销售渠道(陆金所)分隔开。”他表示。

再看投资端,据计葵生介绍,招财宝的投资人很多是从支付宝、余额宝的用户培养起来,平均投资金额为1.5万元左右,但目前陆金所平台上的平均投资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Lfex)。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投资端的差异会很大,会有不同的细分市场。

(本文为作者向imoney独家供稿,未经imoney同意,严谨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imoney微信公号,ID:myimoney。)

洪偌馨

80后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馨金融”专栏作家,第一财经电视《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特约)主持人。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i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金融imoney
编辑:杨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