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酝酿利率市场化改革

返回凤凰网财经首页 | 最新报道 | 分析评论| 微博热议 |更多专题 |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中...
  • 周小川称中国将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
  • 北京银行董事长称利率市场化应慢行
  • 朱文晖:利率市场化可进一步推进要素改革
  • 彭文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实行利率市场化
简介

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一役后,中国金融业再次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变革。 央行官员在多个场合已经明确表态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内涵和外延已远超金融体系本身,成败对金融安全、宏观经济稳定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网友评论]

央行否认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启动

有媒体报道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已开始初步试点中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此,央行新闻处人士予以否认。 [详细]

招行否认试点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

记者昨日就此事求证招商银行相关人士时,该人士称,并未收到关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初步试点的通知。 [详细]

凤凰网理财调查

1.您认为央行十二五期间会推动利率市场化吗
会,条件已经成熟
不会,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不确定
2.您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影响如何
正面影响,催进中国银行业转型
负面影响,利差收窄,影响银行盈利
不确定
3.您认为利率市场化后会否影响我国金融稳定
不会
不确定

财经百科

利率

利率

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

即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安全认证工具——动态口令牌。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和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扭曲资金价格 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的价格。当我们考察两者的关系时,会发现利率总体上是高于物价上涨的。但物价波动的幅度和频度往往要比利率高,两者的变动也并非完全同步,短期内物价涨幅可能高于利率。因此,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物价与利率的短期关系,也应观察物价上涨与利率变动的中长期关系。利率市场化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详细]

利率管制使金融业形成价格垄断 服务于实体经济动力减弱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堆积,资本十分薄弱,此时进行利率市场化显然不合时宜, 央行为商业银行设置了全球最大的利差保护,形成价格垄断。同时通过对牌照的控制,将民营资本挡在金融服务市场外,形成市场垄断。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占44%,金融行业名副其实成为最赚钱行业。金融行业的巨额利润并非都来自于真正盈利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保护。利润越多对实业企业的吸金作用就越巨大,对于发展制造业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形成极大的误导。从2006年起,金融股权飞涨,金融投资风行,而实业经济逐渐被人抛弃。 [详细]

利率管制造造成高额息差 阻碍银行创新和业务转型

银行摆脱再融资恶性循环,实施业务转型存在很大难度。在目前国内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业很容易获取丰厚利差收入,没有动力去开拓理财、投行等中间业务。在理想状况下,银行业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到20%~30%,至少也需要5年以上时间。 当前,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0%,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0%左右。由此造成银行一再扩张资产规模,以增加收益,业务转型动力不足。 [详细]

央行力推利率市场化

周小川: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周小川

利率作为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详细]

胡晓炼: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胡晓炼

将继续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详细]

央行官员盛松成: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盛松成

要继续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 [详细]

利率市场化之路径选择

坚持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要坚定不移,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仍然要一心一意坚持以债务工具大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之路。试图让合格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先行先试,没有可行性。在债务工具融资占比不到30%之前,不要对存贷款利率轻动。 [详细]

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宜过快

考虑到国内经济主体预算软约束、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缺失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客观因素,利率管制放开后存款竞争加剧、名义利率的显著上升会损害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但在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水平不够高、政府隐性担保的条件下,也存在着坏账上升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有一些尝试,但整体进程不宜过快,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度建设和提升软环境上。[详细]

利率市场化宜先难后易稳步推进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需要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因此,在国内可以考虑一定的试点推进,比如在贷款对象上,可以从中小企业、“三农”企业先开始;在区域上,可从中西部地区推进;在金融机构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影响不太大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先行试点;先试点再有序推动,既能稳步进行,也能避免对银行业、对经济发展冲击太大。[详细]

聚焦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困局

首先,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之后,大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呈现怎样的态势,形成怎样的格局,小银行成本增加后要如何与大型银行竞争,是个待解的问题。[详细]

利率市场化时间选择

“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或将有重大突破,主要是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有重大突破。而在未来10年,人民币利率将逐步完成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要逐渐完成。 [详细]

利率市场化配套措施

要完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市场化后的同业竞争过程中,可能会少数出现经营不善,甚至还需要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保护储户利益是必要的制度安排。 [详细]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逼银行转型

从理论角度来讲,业务转型可以降低银行对资本的渴求,从而减缓银行再融资需求。多数银行界人士认为,利率市场化将给银行利息收入增加压力,最终导致银行对生息资产扩张的冲动减少,在此内在动力驱使下,迫使银行向非息业务转型,从而降低资本占用,减少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降低再融资需求。 [详细]

中国银行业版图将改写

长期以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统一制定,这就意味着无论银行的管理水平差别有多大,其拿到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价格都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考量可知,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态势并不明显。利率真正市场化后,利率管制时期高利差空间将不复存在,由此,银行将出现明显分化。从这个角度考量,我国银行业版图也将重新改写。[详细]

银行股面临长期估值压制

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股估值构成长期压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可能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步推进,这会持续压低银行业的净息差、市场预期和估值。“目前银行股已经明显低估,但很遗憾,A股市场是一个看趋势的市场。持续的负面催化剂将可能使得银行股长期处于合理价格之下。[详细]

业内声音

姜建清:利率市场化冲击银行业

未来中国会更快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之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这一切都会给银行原有的营业模式带来冲击。[详细]

闫冰竹:利率市场化将冲击中小银行

随着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形成致命的冲击。 [详细]

建行称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对银行影响有限

庞秀生表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建行将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减少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并做好综合化经营,拓宽收入渠道等。 [详细]

中国利率市场化之路曲折前行

198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下各20%的利率浮动权。直到1987年,人民银行才首次进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基准上浮最高不超过20%的利率。
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开始了初步的市场化改革;直到1999年,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国债发行实现市场化。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为减轻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由20%缩小为10%,下浮也为10%,浮动范围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这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倒退。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4年,人民银行决定,将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同时,人民银行决 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实现“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原则。
2006年10月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试运行,并于次年1月正式运行。2007年年末,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即已确立。
2007年8月,央行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这是央行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外汇市场的重要步骤,汇率、利率市场化进程将提速。
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为刺激房地产需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扩大为0.7倍。这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迈出最后一步,也是对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一次尝试。
2012年06月07日,央行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被业内解读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一种尝试。

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之路

美国:危机推动下的必然改革

美国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滞胀的危机背景下,作为金融市场化一部分,美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利率管制。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现已代替传统存贷利差收入成为银行业最大收入来源。 [详细]

日本:始于国债利率市场化

日本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始于1977年,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从国债利率市场化开始,逐渐推进到银行间和存贷款市场,先后花了17年时间才完成。利率放开后,银行经营风险加大,道德风险也助长了日本的“泡沫经济”。[详细]

韩国: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

韩国

1981年开始,韩国央行不再限制商业票据贴现率,用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代替贷款利率上限,允许银行根据借款者的信用等级收取不同的利率。在存款利率方面,准许银行在规定的利率最高限内,根据期限确定存款利率。[详细]

阿根廷:“激进式”改革实践

阿根廷

阿根廷在1971年就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第一个率先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改革又被中止,到1975年重新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取消了储蓄存款利率以外的其他利率限制。[详细]

微博热议

版权声明

凤凰网 理财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策划:凤凰网理财 李磊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