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

周迅

为戏而生 拿下三金影后大满贯的第1人

你喜欢周迅吗?问20个男人,19个不假思索:喜欢。

提起周迅,高晓松如是说:"我当时在监视器前头,她一抬眼看镜头的时候,就一下把我的心都看穿了。那一眼直接看到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不骗你,那一刻我都爱上她了"。一张未婚妻的脸和一双满是星辰的眼,尽管如今的周迅已经43岁,可是那些年大家一起追过的周公子,从不曾从心底抹去。

回溯周迅的档案,39部电影+19部电视剧,记录的是她在荧屏上的惊艳时刻,22个最佳女主角的称号,是对她的肯定。17岁出道至今,周迅从始至终全身心投入,只为了诠释"演员"的本分和意义,做到最好的自己。

26年纵横娱乐圈,只想做个好演员

入行26年,周迅可以说是娱乐圈的"老人"了,不过岁月赐予她的不是程序化的表演模式,而是让她教会大家如何真诚对待角色,如何真正做个好演员。

周迅不是个把野心写在脸上的人,在她成为最佳女主角之前,几乎很少在荧幕之外看到她的身影,很多时候是大家推着她上前,她才走了上去。一开始,周迅会被大家认识,是因为拍了挂历,当年最巅峰时期,整个浙江省的挂历封面都是她。后来导演谢铁骊也正是通过挂历上的惊鸿一瞥,相中周迅,让她出演了电影处女作《古墓荒斋》,从此点燃了她的演员梦。

有些人仿佛就是为荧幕而生,正如周迅,自打第一次亮相大银幕后,星途一路坦荡。2000年算得上是"周迅年",大银幕上,她凭借《苏州河》拿下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小荧屏上她又有《大明宫词》《像雾像雨又像风》《人间四月天》等获得口碑、收视双丰收的佳作。

周迅总能演什么都入神,有一种跟银幕长在一起了的感觉,一出场就能"定"住银幕,紧紧勾住你的眼神跟着她走。她肆意穿越在各个时空,与不同的人经历生离死别,感受爱恨情仇——游走于远古旧时光与现代新都市之间的是她,偏执疯狂的李米是她,纯真淘气的牡丹是她,敢爱敢做的明明是她,坚强隐忍的顾晓梦是她,玲珑侠女黄蓉是她,满腔野心的孙纳也是她。她的表演没有大幅度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但却能让人读出她心中的五味杂陈,就像《画皮》中的小唯,从冷艳到狐媚的转变,全靠眼神和唇角的微调,就像《听风者》中的张学宁,告别心上人的伤感,在一个眼神的转移又重新定格中传递。她的笑也散发着百般情绪,《我的早更女友》中是都市女孩渴望爱情的傻笑,《窃听风云3》中是平静以后对生活憧憬满足的微笑,《李米的猜想》中则是等待落空、哀莫大于心死的苦笑……

虽然没上过一天表演课,却贡献出神入化的演出,"天才演员"渐渐变成了周迅的标签。但能将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白玉兰奖、百花奖的视后影后同时纳入囊中,周迅凭借的不止是天赋而已。

她有着"戏疯子"的称号,她把自己交给角色,也交给对手,她说"只有当'演员'理解了角色,和角色融为一体,剧本台词所要求呈现的情感,自然而然也就能传递给观众"。拍《画皮》时,她不知道妖是什么样,所以就模仿自己家中的小狗。拍《李米的猜想》的时候,为了拍出跑着说台词的真实感觉,周迅每条开拍前,就原地猛跳,直到跳到自己气喘吁吁双颊泛红,才算是准备好了。拍《如懿传》,她更是提前就去故宫体验感受,在家也戴着指甲套、穿花盆底鞋,以更好地融入一个清代宫廷女子的日常生活,兢兢业业琢磨每个动作细节。

她对演戏有种由心而发的责任感,举凡有戏,她必定全力以赴,她一定要求自己提前一天背好台词,"我每天要背两个小时的词,在跑步机上、骑在自行车上都还在背台词"。她将演技深深烙进灵魂,无论大戏小戏,都做好了一切能做的准备,静待灯光亮起,梦境成型。在与陈凯歌拍摄《风月》时,她每天去现场看巩俐和张国荣对戏,"每天在监视器旁边看,看其他演员怎么去塑造角色,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过程"。《夜宴》中,已是金像奖影后的她给章子怡作配,旁人不解,周迅自言:"其实演员并不一定要部部都当主角——当然,我也不是故意非演一次配角给大家看,最主要的还是角色吸引我,第一次看剧本,就觉得剧本里的那个女孩儿在叫我。"

虽然已经演了26年,但还远远不够,直到如今采访周迅,问她享受剧组生活吗,她依然会坚定的回答"我喜欢在剧组待着的感觉"。她希望有更多的表演空间:"我想做一个好演员,比如64岁还活跃在荧幕上的法国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希望我能像她一样,一直一直演下去,演到那么老还是有人喜欢看我。"

时光不会尘封和辜负最初的梦想,26年的默默努力前行,她用演技说话,凭实力明证,所有举动都似乎在昭告天下:这个影后,周迅当得起!

数年如一日做公益,不止是个好演员

22顶影后的桂冠、无数次的掌声,纷至沓来的名利,没让周迅内心膨胀,她向往的生活很简单。有一次,她看着父亲在自家院子里捆绑落叶藤条,她感触到:"爸,其实到最后我们也就是想过这样的生活哦"。荧幕以外,她把自己的身影隐匿在了平凡的生活中,镜头很少捕捉到她的身影,"偶遇周迅"的新闻也鲜少看到,这是她的刻意为之,"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把戏拍好。但戏拍完我就是个最平凡的平凡人,过自己的日子,安静的生活。看书、吃饭、听音乐、旅行,不需要过度出现在人们面前。"

尽管简单如故,但与刚出道时只会埋头演戏不一样的是,如今的周迅不止于想做个好演员,她尝试了除演员外更多的身份,比如监制,《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是她的第一部监制作品。她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大家,她当起了《表演者言》的节目发起人,搭建了一座文艺界传承、分享的沟通桥梁。在《表演者言》筹备之初,她常常亲自去和编导开会。一个个选题进行筛选、讨论,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节目中,她则分享自身经验,分享纪录片式的表演方法,还邀请老艺术家和流量小鲜肉互相度对谈……在时下流量为王的娱乐圈,周迅静下心来做了这档节目,不为博眼球、不为造热点,只为了贡献干货。节目外,她还和陈坤、陈国富一起建立"山下学堂",只盼望那些对表演有兴趣的孩子,把演员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延续和创造更多可能。

对孩子的关爱,不局限于表演层面,周迅还关爱特殊儿童,比如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患有绝症及疑难杂症的儿童等。2011年,她曾为一部关怀孤独症儿童的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配音;2014年,她在《红高粱》杀青后,马不停蹄赶往公益电影《有一天》剧组,零片酬出演第9部短片。短片拍完,周迅还想为这些孩子做更多,于是发起了名为"ONE NIGHT"的公益晚会。2014年7月16日,在这场公益晚会的第一年,为了宣传《有一天》这部公益电影,周迅让电影发起人在杭州举行的"ONE NIGHT"公益演唱会上把故事介绍给大家,并且把自己的婚礼也放在了这一天。后来大家都说,"周迅'捐出'了自己的婚礼"。如今,这个公益晚会已经走到了第4个年头,按照周迅的话说,还会一直做下去。

一心为公益,这句话套用在周迅身上非常合适。她不仅关爱特殊儿童,环保也是她一直坚持着的。早在7年前,她就获得了"地球卫士"的称号,她还是全亚洲首位获得"全球青年领袖"称号的文化娱乐明星。她把"可持续"的概念深入到日常中,她洗过澡后,会天真地对用过了的水说声谢谢;她曾出过一本环保漫画,集结了两岸三地不同的漫画家,画了很多可爱的漫画,发到小学里去。她,不仅是演员周迅,更是环保大使周迅。

17岁演出第一部电影,24岁第一次获奖,31岁横扫两岸三地影视圈,36岁被美国CNN评选为"亚洲最伟大的25位演员"之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影坛留下专属于周迅的传奇。她的成功没什么秘诀,只是执着于自己心里那一点点不灭的演员梦。但难得的是她在实现梦想后,还践行着她在这个行业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人。

数字之上,只能证明她的天赋与努力得到了认可,未来的可期仍需要自己去实现,只有当执着变成一种信念,才能梦想照进现实,成就最好的自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