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河北雄县曾经是一个秘密。

得益于早年布局,这座华北小城联手中石化,早早完成了地热供暖全覆盖。实现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零”排放,打造了华北地区的首个“无烟城”。

今年4月1日,新华社通电全国,“千年大计”落定,由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组成的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有别于传统的造城模式,该地秉承了新的发展理念,被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与风能、太阳能一样,包括地热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是顶层设计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受到国家的倡导和鼓励。地热能产业也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下个阶段新区建设的焦点。

目前,雄安新区的地热资源有哪些优势条件?开发地热资源有何重大意义?利用保护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有何对策和建议?对此,凤凰财经对话产业中国研习社学术委员、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原主任、河北地质大学太行学社研究员谢禄生,国际地热协会观察员、中国能源协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红英。

在他们看来,“雄县模式”为全国树立了行业标杆,雄安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具有极大价值,将助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今后,其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要做好“加减乘除”法。以下为专访实录。

凤凰财经: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来说,能源利用结构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谢禄生: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按中央的定位建设雄安新区,必须解决好雄安新区及其周边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因为能源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据环保部公布的监测结果和各方面的研究,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第一源头是化石类能源的消费,河北主要的则是燃煤比重高、散烧多。京津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1%,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2%以上;河北的能源消费量占这一地区消费总量的66%左右,煤炭消费量占80%以上。


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高值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坚定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能源的调整与改革中,京津冀必将首当其冲,河北必将成为重点战场,雄安新区则应发挥样板与示范作用。


从国家层面来说,能源的发展战略已经清晰。 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能源发展的“四革命一合作”(消费、生产、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为标志,我国能源战略跃上了一个全新高度。2014年,国家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2014-2020年)》,今年又制定了一个15年的能源战略。其中心内容是压减煤炭用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实施煤炭洁净化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双向推进,并规定了一些硬性指标,明确今后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供应。


雄安新区的建设为探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阵地。


根据中央、河北的战略部署和雄安的资源状况,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建设“雄安无燃煤和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区”,既保障“生态宜居城市”目标的实现,又为全国的能源发展发挥政策试验、技术规范、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凤凰财经:“无燃煤和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区”的构想是怎样的?

谢禄生:这个示范区大概的想法是:雄安新区取消燃煤,形成“2+N”的能源消费结构。“2”是指以电力和地热为主体,各自供给预计都可以达到消费总量的40%以上,“N”是指在合适的区域布局分布式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辅助、试验或后备。


就雄安而言,实现这一结构化改造,主要是地热资源的科学化、规模化利用问题。据雄安第一阶段地质调查初步评估,新区全域普遍适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00万吨,可以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制冷需要。


李红英:是的。实现这一构想的前提,是雄安新区的地热资源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和很好的发展条件。


一是河北是地热资源大省,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雄安新区坐拥牛驼镇、高阳、容城三大地热田,是河北同类型地热资源中储量集中、出口温度高、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目前,其资源开发利用量仅占可采资源总量的6%,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雄县成功打造了“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采灌结合、取热不取水”的开发利用模式。2009年,雄县人民政府与中石化集团绿源地热能有限公司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授权绿源公司特许经营权进行整体开发,形成了一套资源勘探评价、钻井成井、尾水回灌、梯级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体系,在资源优化配置、地热资源保护、保障供暖效果、控制运行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经验。目前雄县的地热供暖能力达到450万平方米,实现了“冬季无烟城”目标。这一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清洁生产方式,被誉为“雄县模式”,成为全国的行业标杆。


三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导向鲜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积极发展地热能,推广地热供热,开展地热发电示范工程,“大幅增加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2015年约为2000万吨),2030年达到1亿吨标煤。这为地热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