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一个普通的沿海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与“北上广”齐名的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深圳的经济奇迹已为很多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这座年轻的城市,曾一度是创新、梦想、活力的代名词,亦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国人心中城市发展史上的样本与骄傲。

自7月以来,成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召开产业发展大会,颁布“产业新政50条”“人才新政12条”等,以一种别样高调的方式走向了镁光灯前。如今,这个美丽的西部城市正在进行一场蝶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织就拥抱世界的纽带。

成都自身有何特殊的发展优势?在未来的道路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向深圳学习借鉴?又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对此,凤凰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

在他看来,成都自身有着巨大优势,向深圳进行学习不能照猫画虎。中国的崛起之路上,必然会诞生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城市。未来,成都不仅要成为四川人的成都,成为全中国人的成都,成为“一带一路”的成都,更要成为全世界的成都。

以下为专访实录。

凤凰财经:历史地来看,现在的成都和当年的深圳,面临着不同的历史机遇。在整个中国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当前的经济格局有什么重要变化?

陈玉宇:当下中国,需求结构正快速变化。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看到了不可阻挡的城镇化潮流,与“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攀升,直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认为,真正了不起的、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可以称之为“奇迹”的成功,主要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这四个省份,再加上北京与上海,和改革开放的尖兵深圳。


但是,在如此辉煌成绩的背后,我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担忧。这就在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阶段差距不只是很大,甚至是被严重低估了。


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常常被人忽略。在中国,国税收入加地税收入大于本地财政支出的经济单位,只有上述的7个省级行政单位。也就是说,我国40多个省和财政单列市,除了刚才的“4+3”,有30多个单位都是等待着中央政府所获得的财政盈余能力,来被转移财政支付的。


1994年,我国设立这样一个财政体制时候,是为了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但是如今,这种格局不仅没有改变,甚至还处在不断加剧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