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新电商要如何参战

扶贫攻坚,新电商要如何参战

扶贫与公益不是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重要的主题。互联网巨头云集乌镇,有的是宏大话题可聊。但扶贫与公益在当下中国又是一件重大紧迫的议题,尽管它作为国内民生事务,近来很容易被国际贸易热点抢去风头。

确实很紧迫。到2020年还有两年,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目标,到那时,中国农村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即使按照2500万人尚未脱贫计,每天也要有超过3万人脱贫。这个任务了不得,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也必须要完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推出的“三大精准扶贫政策”,包括教育扶贫、住房扶贫和就业帮扶。其中的“就业帮扶”,是“指国家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大家掌握更多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让农民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不仅是给钱、送物资,还要授人以渔。这事说来容易,落实起来可不简单。

这样艰巨的任务,这么紧迫的时间,而且,扶贫要体现效率,要创新,就要有最先进生产力的介入。企业也是扶贫主体。以创新与效率衡量,当然首推互联网企业。扶贫也要“互利网+”。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企业一直致力于参与农村扶贫公益。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重点,还是将自己的优势、商业模式与扶贫需求相结合。包括几个大的传统电商公司,都有向农村下沉发展的项目。这些尝试,对于农村的扶贫,当然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来看,与它们在城市取得的成就相比,似乎还有相当距离。

但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的尝试在不断涌现,新的互联网公司又在源源不断加入到农村扶贫中来。其中一些模式已经显现出更为明显的效果。

11月8日,在乌镇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拼多多创始人及CEO黄峥在“网络公益与扶贫:消除饥饿与贫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作为一家成立三年的“新电子商务”平台,拼多多平台已汇聚3.44亿用户和超过200万商户。黄峥表示,电商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让贫困地区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对现有商品流通环节进行重构,持续降低社会资源的损耗。

黄峥介绍了拼多多扶贫助农的成果:“过去三年,拼多多平台已累计帮扶139600户建档立卡扶贫家庭,产生超过21亿笔助农订单,累计销售109亿斤农产品,相关交易总额达510亿元。”

黄峥在发言中称“扶贫助农是本分”。至少比起其他很多互联网公司,“扶贫助农”对拼多多更接近“本分”。这一方面是因为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基于移动互联网。根据11月4日《人民日报》的《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一文中数据,“70%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手机进行农业生产销售。”拼多多比其他电商模式的市场更为下沉,或者说,它关注到了“五环外的广大中国”。这也决定了它比其他电商在抵达农村、连结农民上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新电商发挥作用,也是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内在需求。中国农产品面临的最大瓶颈,仍然是信息壁垒与隔断。农产品的很多特点,比如不易保存和运输,种植成本高,也放大了信息瓶颈的影响。

在消除信息瓶颈上,日本农协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农协在整个亚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它在实现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农协的作用,主要体现于生产指导、集中采购、统一销售。从生产过程看,农协的指导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带有服务性、技术性和综合性,通过指导,使分散经营的农户,按照统一的农业技术、农产品标准要求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

为减少生产资料流通中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农协根据成员的需要,统一购买农户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先由基层农协接受成员订货,再向农协经济联合会订货,农协经济联合会把订货集中起来,形成集团交易优势,跟生产企业直接签订价格优惠的交易合同。对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农协也组织统一购买,可以享受厂价或批发价。通过集中采购,使加入农协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统一销售农产品是日本农协重要的日常工作。农协统一收购农户的产品集中上市销售,农协通过统一进行市场谈判和集中销售,防止中间商压质压价,保护了农户利益,减少了市场风险。同时能够促进农协与中间商之间形成稳定的计划销售体制,并建立起相互依存和信赖的合作关系,促进农协形成合理的销售网络,使农协的生产指导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避免了盲目生产,从而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

客观上,日本农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实现了农产品的定制化生产。

日本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当然是有区别的,比如空间差异、市场规模,更直观地说,是对信息连结的有效性要求指数性增加。所以,此前尽管在中国也有类似尝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正在弥补差异。像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日本农协的部分功能,而且是最低成本实现。

黄峥举了几个例子。拼多多用3年的时间,为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了一条直达3.4亿消费者的快速通道。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以前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现在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经由这条通道,平台将全国679个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以“拼”助捐的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

拼多多的的商业模式当然对其他产品也都适用,但在农产品上,更接近于解决了“痛点”。当然,日本农协除了帮助农户实现定制化生产,还有权益维护、金融支持等作用,这些功能并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而应该通过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良好合作来实现。

新电商公司与农村扶贫的匹配还不止此。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最突出的能力,是实现“精准”,而农村扶贫的正确表述,就是“精准扶贫”。“要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对象。”这正是基于移动社交互联的新电商公司的优势所在。同样,在此模式下,也可以“拼”出生产与定制的差异化、多样性,避免农村扶贫中很容易出现的“一刀切”弊端。

从一代代互联网公司投入农村扶贫公益,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种进化路径。未来或许还会有更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中国农村扶贫提供更大助推。从当下的整体社会环境来看,民营企业的价值被重申和确认,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上的现实存在感,“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定位,提升了这一参与的正面意义。正在开始攻坚战“最后冲锋”的农村扶贫无疑需要互联网公司,给后者发挥作用的空间,还非常非常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