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迎管控 律师:已上市公司或有资产剥离风险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民办幼儿园迎管控 律师:已上市公司或有资产剥离风险

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在2017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提高普惠园比例、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后,学前教育又迎来重磅新规,这其中,社会资本办幼儿园将面临空前严格的管控。

15日晚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为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这一次,中央政策不再“温和”。

受此新规影响,从15日晚间到16日收盘,不只是涉学前教育的上市公司,整个资本市场的教育板块意料中地承压,个股波动明显。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士忠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意见》以及《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幼儿园业务的已上市公司面临资产剥离甚至退市等风险。

而教育专家表示,除民办幼儿园上市禁令外,此次文件的出台也透露出国家加大对幼儿园控制的政策导向。

上市禁令

这几乎是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迎来的最严格的上市禁令。

《意见》明确,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而此举的指向非常明确,即遏制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

对此,中信证券教育团队认为,从以往情况来看,幼儿园在国内目前也无法独立上市或实现股权融资,但上市公司现金收购并不存在任何障碍。新规下的变化是,上市公司现金购买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资产也被列为禁止。

“即使是营利性幼儿园,也无法通过发股或现金的方式实现证券化。”中泰证券人士分析认为。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陈萌点评称,在政策层面,民办幼儿园已经明确未来可以登记成为营利性或者非营利性,但是此次《意见》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这是远超市场预期的。

对非营利性幼儿园,新规对社会资本的进入也给予了限制。

《意见》称,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已违规的,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整治,清理整治完成前不得进行增资扩股。

对此,中泰证券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措会促使目前上市公司体内的幼儿园在过渡期选择营利性,但目前来看各省份具有实操性的、涉及如何转设营利性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依据我国2016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分营利性的民办教育和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其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可设立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这意味着民办幼儿园可选择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而如果民办幼儿园选择营利性,那按规定,举办者占有股份,可以分红,获得投资回报,而是否允许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上市,则关系到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及对民办幼儿园的营利性的进一步界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受新政影响,从15日晚间到16日,资本市场中的教育板块迎来普遍波动。

去年曾因虐童事件而备受争议的美股红黄蓝教育(NYSE:RYB)大幅下跌,其盘前股价一度暴跌23.48%,截至美东时间11月15日16点收盘,其股价由前一日收盘价16.65美元跌至7.83美元,收盘大跌53%,交易期间两次触发熔断。

美东时间15日,红黄蓝股价大跌。

不仅美股,北京时间16日,A股、港股教育板块也遭遇重挫。

港股市场中,天立教育开盘跌32%、收盘跌15.25%,21世纪教育开盘跌25%、收盘跌12.15%,宇华教育开盘跌17%、收盘跌14.55%,枫叶教育开盘跌19%、收盘跌18.69%;A股市场中,威创股份开盘跌停,秀强股份开盘跌6%,和晶科技开盘跌8.8%,群兴玩具开盘跌2%、收盘涨1.65%。

记者注意到,《意见》发布后,受新政影响的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声。

据报道,红黄蓝方面称,公司管理层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意见》规定将做出策略性调整,短期股价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接下来是否撤出幼儿园上市资本,要等待政策进一步安排。

高乐股份、盛通股份等公司方面则表示,目前没有投资民办幼儿园或对外投资未涉及幼儿园资产。

威创股份董秘兼副总经理李亦争表示:“这个事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内部也在研究中,在我们了解清楚之前不方便对外发布观点。”

16日早间,群兴玩具方面发布澄清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没有在学前教育领域投入任何资金、没有出资设立任何幼儿园并购基金、没有出资收购任何幼儿园,公司决定终止设立幼儿园并购基金和幼儿园收购。

有分析称,受影响的不只是学前教育板块,整个教育板块都受到波及,A股、港股教育板块7200亿元市值承压。

业界担忧

“新政对资本市场肯定是有影响的,在资本市场,幼儿园目前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目标。”一位知名券商教育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从学前教育发展看,现阶段允许民办幼儿园上市,无疑可促进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但从长远看,民办幼儿园上市会一定程度影响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而且,当未来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后,这对投入的资本也同样有风险。”熊丙奇向记者表示。

在近些年国家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情况下,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目前,资本市场涉及幼教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几十家,其中多家公司旗下拥有幼儿园。

据公开资料,2017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教育旗下有近500家幼儿园(含已签约未开园园所);A股市场的威创股份旗下的幼教品牌共管理和服务接近5200家幼儿园;群兴玩具今年7月公告称,将设立并购基金,用于收购40~50家直营幼儿园;电光科技2017年底以9000万元收购了一家高端幼儿园,而这也成为其涉足国际幼儿园的起点,公司方面称,未来将新建和并购更多幼儿园;秀强股份的半年报显示,其直接运营管理的早教中心及幼儿园近100所;威创股份及旗下幼教品牌共管理、服务超过5000家幼儿园,公司中报表示,从市场占有率上来说,公司是目前幼教行业内服务幼儿园数量最多的公司。

对已经上市的民办幼儿园资产如何处置?这是目前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部分上市公司称新政对自己并未太大影响,但也都纷纷表示出对后续政策的观望态度。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还未出台文件。

陈士忠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意见》的出台显示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治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其中关于“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等规定,涉及已经上市的民办幼儿园何去何从以及资产如何处置问题,这些公司可能面临资产剥离甚至退市等风险。

“从法律层面上看,《意见》位阶低于宪法及法律,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即《意见》不得违背《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但从该意见内容看,属于国家对专项学前教育的改革和规范治理,与上述法律条文并无冲突。因此,关于已上市的民办园资产处置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能会继续出台相关文件予以解决。”陈士忠表示。

中信证券教育团队分析认为,现存的上市公司持有的幼教资产是否存在强制性变化不确定。

“从政策上来讲,退市或剥离资产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对有幼儿园资产的已上市公司,未来是否还会有变通方法,存在不确定性,还要等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前述券商教育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中泰证券教育团队研究认为,即使未来上市公司涉及幼教业务的上市公司需要剥离幼儿园业务,但目前涉及幼儿园业务的港股教育集团幼儿园人数和收入占比不高,目前除博骏教育和21世纪教育以外,其他集团的幼儿园人数占比较低(睿见教育不含幼儿园业务)。

中信证券方面认为,虽然新规推出前幼教资产海外上市基本不存在门槛,但新规后此业务将会受到影响。

“目前虽然从海外上市规则来看,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交易设计和法律空间,但在此措辞严厉的文件下,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我们判断即使理论上有空间,但实际要将幼教资产实现海外上市的机会也将比较渺茫。除政策影响外,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也无法支持幼教资产实现上市。”

不只是涉学前教育板块,整个教育板块都面临不确定性。

“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允许上市的,幼儿园以及港股中涉及高校的民办比较多,如果民办幼儿园不允许上市的话,那么资本市场上原来的这一大块就会受到影响。”前述分析师表示。

不过,也有分析称,新规在上市问题上并未“一刀切”。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称,《意见》对于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非股市融资)自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行为并未规定。

加强控制

记者注意到,除民办幼儿园上市禁令外,《意见》还从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民办幼儿园。

“《意见》的导向,就是加强政府对幼儿园的控制,规范管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组成员储朝晖告诉记者。

《意见》规定,民办园应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幼儿保教活动、改善办园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每年依规向当地教育、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记者注意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就包含上述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但与之不同的是,此次《意见》强调幼儿园要将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每年依规向当地教育、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提交,而《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则只要求民办学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中信证券人士分析认为,民办园的财务监管大幅加强,盈利能力将有所降低。规范运作下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将有所降低,但对于本来规范的园所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而实际上,这一系列要求的背后,是政策开始对社会资本办学前教育行为的全面引导。

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短板,社会力量作为政府办学前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几年民办园的数量增长迅速。记者初步统计,以2011年和2012年为例,幼儿园全部增量中,民办园占了近七成。

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0万所,在园儿童4600.1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6.04万所,占比接近63%,在园儿童2572.34万人,占全部在园儿童数接近56%。

但随着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幼儿园,幼儿园安全事件也频发,从陕西一幼儿园儿童长期集体服用处方药“病毒灵”,到上海携程亲子园教师喂孩子芥末,再到去年底北京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被曝发生疑似虐童事件的发生,公众对民办幼儿园的担忧上升到空前高度。

北京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是在美上市的红黄蓝教育旗下幼儿园。

“一方面,学前教育进入资本市场能实现快速融资,对资本进入市场有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规模增长和业绩增长的需求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影响。”前述教育行业分析师说。

她还告诉记者,民办幼儿园的利润率从5%到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不等。“普通园差不多5%,高端园的利润肯定不止这么多。”

也因此,遏制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成为此次《意见》中被认为影响力度最大的举措。

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办普惠性幼儿园,让教育回归公益。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在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下,《意见》或挤压民资在学前教育的份额,导致资本流出。

实际上,在学前教育的诸多短板中,资源性的矛盾最为突出,即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

也因此,《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所谓的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集体或单位举办的公办性质幼儿园以及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其中,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租金、补贴生均公用经费、补贴租金等方式,鼓励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保障其良性运行。

《意见》还称,将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坚决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营利性幼儿园的发展空间被挤在20%之内。而非营利性幼儿园如果不想拿政府的补助举办普惠园,该怎么发展?要给家长充分选择孩子上什么幼儿园的空间,那么地方上怎么处理这种矛盾?需要后续出台政策时给予考虑。”储朝晖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