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建:金融机构需加强Fintech建设 研发基于替代性数据的信贷决策和风控模型
财经
财经 > WEMONEY > 正文

余文建:金融机构需加强Fintech建设 研发基于替代性数据的信贷决策和风控模型

凤凰网WEMONEY讯 12月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据悉,本次会议“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发表主旨演讲。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在三年左右,平均在成立四年零四个月以后才能获得首次贷款,然而小微企业一旦获得首次贷款,随后获得第二次贷款的比例是76%,获得四次以上贷款的比例是51%,后续融资的可得率比较高。余文建表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融资难实际上体现在首贷难。

小微企业为什么首贷难?余文建进一步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根源在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依据征信记录进行信贷决策,而小微企业在传统征信里是“薄档案”群体,如果只使用传统负债类数据,天然会产生首次获得贷款难的问题。因为对于没有获得贷款历史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无法预估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就产生了海量的替代性数据,这些数据能够通过批量化的使用,对传统的征信数据起到良好的补充,帮助金融机构多维度地了解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为信贷决策提供替代性数据,促使小微企业能够获得首次授信,产生初始信贷记录和相应的还款记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余文建称,替代性数据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支付类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包括企业账户日常的支付结算、转帐流水记录、小微企业主刷卡相关记录等等。政务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共部门,包括税务、工商、海关、司法等等方面。商务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包括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手机使用、房租缴纳等等。

此外,针对替代性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余文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在支付类数据方面没有开放共享。今年欧盟颁布了新支付服务指令(PSD2),启动了支付类数据共享,而目前国内支付类数据还处于本机构内部相对封闭的状态,难以充分应用于信贷决策。这可以借鉴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开放银行”的理念,同时借助于API等技术,探索推动支付结算数据在银行机构之间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共享。前期可以考虑选取部分金融机构探索进行沙盒试点,允许试点机构在客户授权前提下,共享账户的支付结算数据。

第二,政务类信息比较分散。税务、工商、海关、司法、社保、公安、环保等信息大都分散在不同平台,查询不便,采集和使用成本较高,同时缺乏标准化的格式和接口,不利于批量化和大规模使用。这要求加强跨部门协调,连接信息孤岛,对各类替代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逐步把一些公共数据整合到同一个平台,降低不必要的重复成本。

第三,商务类数据有效性不足。一方面,手段比较落后,仍然依靠手工方式收集和判断数据,缺乏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模型的开发。另一方面,可靠性比较差,难以作为决定性的授信依据,一些数据用于消费类的信贷还比较合适,但如果搬到经营类信贷里还不太好用。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Fintech建设,合理应用各类创新技术,研发基于替代性数据的信贷决策和风控模型,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力。

第四,针对个人替代性数据,尤其来源于互联网的商业类数据,在数据有效使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金融机构相对来讲合规性要求较高,较为严格,所以在数据的保护方面比较谨慎,在这一类数据应用上比较有顾虑。但另外一些非持牌的金融机构相对在这方面比较激进,给消费者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风险。要探索出台相关数据使用规范,强调客户知情同意、合法授权等原则,使得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凤凰网WEMONEY赵梦男/编辑)

点击进入专题: 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