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战”升级 “都市圈”时代来临
财经
财经 > 产业新城 > 正文

“人才大战”升级 “都市圈”时代来临

资料图

21世界最缺的是人才。最近两年来,一二三四线的几十个城市先后加入“抢人大战”,激烈抢夺专业人才。各大城市为了留住人才,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解决从就业到落户到买房的各种工作生活问题。

然而简化落户程序,让大学生直接办理在线落户这些优惠措施能留住人才吗?“抢人大战”真的能够抢到人吗?人才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从最新出台的政策,或许可以窥见端倪。

去年12月,国务院发文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时,明确指出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12座中心城市,外加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绘制了一副区域发展路线图。

今年2月18日,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围绕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掀起新一轮区域整合和开发热潮。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区域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从国家宏观政策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说是“城市抢人”,不如说是都市圈协同发展。国家设置了的重点中心城市,都将吸引一大批人才,孵化出产业集群,从而构造多个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的都市圈。与其说是城市的竞争,不如说是“都市圈”的比拼。

人才最需要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施展抱负的平台。“都市圈”需要做的正是带动产业发展,引进先进企业,为人才提供更多空间。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01国际经验的指引

“北京真是太大了,人太多了,”身处北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因此不断有人质疑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认为中国的人口过于集中在城市。

然而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的城市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2017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但和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城镇化比率还远远不够。

图注:2017年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城镇化率比较(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全世界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是日本,达94%,几乎相当于中国的两倍。而同样地大物博的美国的人口城镇化比率也达到82%。根据国际经验,当城镇化水平达到70%之前,城镇化水平都会保持较快增长。而中国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城镇化比率该如何提高?让更多人搬到城市。从全球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大型化、中心化特征明显。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16世界城市状况报告(The World Cities Report)》指出,目前按人口和GDP综合排名前600位的主要城市中居住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预计到2050年,全球超级城市将超过70座(2016年为36座),总人口将超过全球的16%(2016年为8.4%),届时,世界上城市人口的占比将达到75%。

如何让更多的人搬到城市?又如何发展更多的城市?这就需要“都市圈”的集中带动,以一个中心城市为点,一圈中小型城市为面,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02中国“都市圈”进程

说到“都市圈”,不少人有疑问:既然已经提出了中心城市的概念,重点发展一个城市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圈”?说到底,还是因为发展需要。

随着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受制于城市有限的承载能力,人口由中心向外围溢出,外圈层人口加速增长。简单来说,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是商业区,大量的生活住宅功能向外围扩散,形成了不少“卫星城”、“睡城”。

以人口最为聚集的北上广深为例,当中心城区趋于饱和,外圈城市的人口却出现快速增长。2001年至今,北京市区人口增速放缓、甚至趋于停滞,外围区县人口加速增长,增速提高至4%,外圈层已出现广阳、固安等在北京发展腹地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节点性城市。

图注: 北京都市圈人口变动及热力图(来源:高德、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长三角地区人口以上海、杭州为核心集聚连片分布,上海都市圈城市核在2010-2017年间人口增量为64万人,同期外圈层人口增量接近城市核增量的2倍,高达125万人,昆山、江阴等节点性城市人口均超过150万人。

珠三角地区同样呈现出人口加速外溢的特征,人口在广州、深圳间连绵分布,外围的东莞、中山等均为百万人口级城市。

仅仅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不够的,“都市圈”的发展不仅局限在内地,更要覆盖香港和澳门。

03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故事

国家最新提出的“都市圈”要数粤港澳大湾区。2月18日,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围绕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掀起新一轮区域整合和开发热潮,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力冲刺。

在2019年的两会前后,凤凰网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官员和企业代表,听听他们如何讲大湾区的新故事?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树华谈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大湾区有纽约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东京大湾区,我们这个定位是很高的,是世界级别的定位。”

他认为这轮城市群的崛起是从珠三角走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有三大意义: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建立在在原来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如果说当年深圳是画了一个圈,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那么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新标杆。”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代表了一国两制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这个政治意义对我们国家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很有号召性。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其他城市群具有引领意义,大家都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主要是硅谷+华尔街的模式,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融合,实现双定位的融合发展,这是有高度的定位。

作为来自武汉一个中心城市的委员,他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我相信,目前在规模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很大的规模,成为世界级大湾区指日可待。”

另一位人大代表是联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亨利也谈到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展望。他肯定道:“我来自香港,觉得大湾区会最有潜力。事实上,大湾区拥有全中国1%的领土,5%的人口,和12%的经济总量,未来这个经济总量可能还会再增加。”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会对未来城市群的发展都起到示范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各个企业的支持和投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明星企业华夏幸福积极参与到建设和布局中来。以新近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江门为例,2016年,华夏幸福落子江门产业新城,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布局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产业集群,并涉足大健康、科技创新领域,构建“3+1+1”产业体系。如今,这个产业新城已初具规模,成为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