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战略2030》:欧洲如何应对“技术性衰退”?| 嘉宾观察
财经
财经 > 正文

《德国工业战略2030》:欧洲如何应对“技术性衰退”?| 嘉宾观察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13年出版的《2030年全球趋势》(GLOBAL TRENDS 2030:ALTERNATIVE WORLDS)报告中认为,主要的西方国家还要经受10多年的缓慢的经济增长的状况,而欧洲对危机的处理在长远看来是无法维持长久的。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环比零增长,险些陷入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的“技术性衰退”。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特斯拉搅局汽车行业,工业领域在互联网面前又显得那么传统——眼看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欧洲的领导人们陷入了严重的经济焦虑。

2019年2月5日,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长阿特迈尔(Peter Altmaier)公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Nationale Industriestrategie 2030)计划草案,旨在提高德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或夺回其在相关工业领域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不是一个孤立的计划,在此之前,德国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2013年提出的工业4.0战略。

2019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正在进行,「我有嘉宾」出品人,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正带领嘉宾大学国际课程团队深入德国,把握德国工业变革的脉络。在学员们分享感悟与经验之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份德国工业战略的计划草案。

该草案由工业4.0研究院翻译,按照CC开源协议授权。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在草案的前言中称,草案的拟定是为了应对当今世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创新进程极大加快、其他国家扩张性和保护主义工业政策日益抬头的背景下,如何可持续地维护及发展德国的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高度繁荣?

阿尔特迈尔称,自路德维希·艾哈德时代以来,德国始终肩负着创造与维护繁荣的重任。七十多年前,无人能预想到这一承诺能履行得如此出色。社会市场经济促进了德国的高度繁荣,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然而在德国,国家仍然利用其工业政策屡次干预经济部门。

由于国家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企业家”,一些干预措施因资金不足走向失败。因此,《德国工业战略2030》选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该战略界定了国家干预行为可以视为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情况,以避免国家经济和全民族繁荣陷入严重的不利之中。

全球经济力量正在快速发展,世界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而深远的变革之中。这场变革同时影响着企业与国家。过去的利益相关者正在消失,而新的利益相关者出现。贸易流动也正在发生改变。有许多赢家从中涌现,也有人满盘皆输。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重新洗牌。德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未来目标

《国家工业战略2030》旨在与工业利益相关者一道,努力确保或重夺所有相关领域在国内、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技术实力、竞争力和工业领先地位。

该战略是长久确保与扩大德国整体经济实力、国民就业与繁荣的必然要求。

该战略的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逐步将工业在德国和欧盟的增加值总额(GVA)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扩大到25%和20%。

该战略选择实现目标的方式来源于市场经济、私营部门及其相关途径。国家行为目前只作为例外来讨论,并且只有在其他方式都不适用的关键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国家行为。

德国与欧盟也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坚决反对他国强行干涉市场经济进程并系统地保护德国的经济利益,从来给全球带来更大的市场、更繁荣的经济。

解读:工业一直是德国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德国政府也将该战略视为经济、就业和持续繁荣的基础战略。不过,这份由阿特迈尔一手主导的发展蓝图一经推出,便引起很大争议,因其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支持大企业发展等内容,与德国一直秉持的社会市场经济原则以及德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实际经验并不一致。

当前现状

德国目前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实力。随着德国工业在国内总价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3%,德国已领先于欧盟各国,并在国际上也位于前列。

德国工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2015年,德国投资530亿欧元用于研发,相当于德国私有部门85%内部总开支或私有部门在总价值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四倍。德国已经或仍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工业领域包括:

- 钢铁、铜及铝工业

- 化工产业

- 设备和机械制造

- 汽车产业

- 光学产业

- 医学仪器产业

- 环保技术产业

- 国防工业

- 航空航天工业

- 增材制造(3D打印)

如果没有大量的工业就业机会,德国无法维持其高收入水平及高水平的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因此,增强德国的工业基础关乎德国的国家利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为此德国也需要合适的手段与方法。在此背景下,德国需要就这些手段与方法的使用要求及限制进行讨论。这些讨论必须开诚布公,不夹杂任何偏见,并且要注重实效。

解读:德国的创新能力究竟如何?显然,德国政府还是对自身工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信心满满。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处于世界领先的产业中,很多已经岌岌可危。比如,汽车产业。特斯拉的横空而出给德国带来不小的麻烦,如今,Model 3大举入侵欧洲,而几年前就已经宣布制造电动汽车的保时捷和奥迪几个月前在拆解特斯拉的时候发现,它们的成本太高了,电池成本就高出了2000美元。

面临的挑战

德国良好的经济起点和现状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因国际竞争和其他国家及企业的强制干预而一再遭受质疑,因此必须一直努力保持和巩固。

主要发展中国家低工资、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在德国强大的工业技术与质量面前显得相形见绌。然而德国的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这些国家正通过发展技术专长、合资企业或并购欧洲企业等综合发展方案迅速迎头赶上并扩展其技能。这导致了原本独占鳌头的德国企业也开始面临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只有当这些新兴国家的工资与社会成本缓慢增长后,这种优势的转变才能逐步放缓。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失去了在消费电子行业长期以来的领先地位,而日本、韩国等国家则迎头赶上。从那时起,这种损失就再无回头之路。随后,这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欧洲无法在电信技术、计算机和消费电子(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新领域站稳脚跟。

作为工业大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对德国至关重要。然而,这一产业也面临着尚未成功克服的重大挑战:越来越高的减排要求、替代性交通工具与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创新、全新的移动出行理念也可能造成颠覆性的营运模式。

目前,全球闻名的平台经济互联网公司几乎被中国与美国独揽,而德国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则被排除在外。这一形势似乎还没有发生改变,而德国需要采取行动。

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德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强大,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领域却明显落后。目前,德国企业与领先企业的差距仍未缩小,并且似乎在日益扩大:任何一家美国大型平台/软件/移动硬件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都是德国企业无法企及的。德国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集中企业、科研和政策的力量,消除主要技术的竞争差距,创立自己的数据主权,充分利用新关键技术中的经济潜力。

新的、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大型公司正在几乎所有的高端创新领域涌现,尤其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其庞大的资金和市场实力超过了德国DAX指数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德国DAX指数中包含了30家主要的德国公司)。德国在创新领域的这一大趋势中缺席了。

目前,通过其他传统强势领域的增长,还可以弥补以上这些领域的损失。例如,德国汽车工业在近几十年来已大大推进了其领先地位。在高端市场,全球约80%销售的汽车来自德国公司。这一进程至少意味着德国的工业的就业人数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总而言之,德国目前的就业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然而,创新与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德国传统强势领域会更加明显。如果长期无法在上述未来技术中取得成功,传统强势领域的长足发展也会面临直接的风险。只有德国把新的未来领域做大做强,核心工业领域的传统强势地位才能得以维持。

如果要长期保持德国工业的未来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必须能够及时认清和预测全球发展路线。清楚地了解当前实力可以防止德国错失即将到来的变革。前车之鉴是,日本索尼公司刚刚庆祝完它的音乐CD全球销量最高,达到其巅峰不久之后就没落了,索尼再也没有机会将其袖珍播放器“随身听”的技术发展到iPod的水平。

我们需要对欧盟所有经济体,包括德国的优缺点进行独立、全面、毫无保留的分析。现有研究往往不完整或评估标准不透明。我们必须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才能共同掌握未来。德国最主要的国家竞争对手已经做出行动,并且都在重新定位。具有代表性的示例如下:

在美国,技术发展主要由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和通用电气等大型科技集团推动。它们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自主驾驶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总共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奥巴马政府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支持。而特朗普政府正努力通过“美国优先”政策振兴和保护钢铁、铝、汽车工业和农业等传统工业部门,试图将此前丢失的份额重新转回美国。

日本经济的优势尤其包括人工智能、联网机器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汽车工业。日本软银集团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联网机器和机器人)设立了愿景投资基金(Vision Fund),该基金将在十年内增长到1000亿美元。

在工业政策方面一个特别成功的国家是中国,在2015年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来加强十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高端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电动汽车、交通与铁路、生物制药和医疗技术。2017年,中国宣布寻求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者。2018年7月,国有集团招商局决定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时代科技基金”,用于投资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而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正试图确保销售市场和物流的安全。这一战略将市场经济原则与积极主动的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证明是最成功的。具有国际地位的公司已经在中国涌现,未来几年,这些公司可能垄断整个工业领域的技术,从而导致国际竞争彻底实效。

解读:这已经不是德国第一次提出对标中国和美国的战略。2013年的工业4.0战略就已经提到了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中国经济崛起给德国竞争力带来的挑战。《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到中国在产业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成功经验。

德国人对自己面临的挑战的确够理性。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失去了消费电子行业长期的领先地位后,就再也缓不过劲儿来。毕竟,消费电子行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速度,何况世界越来越电气化,越来越多的设备朝着消费电子的方向发展,包括汽车。在互联网领域,一丝不苟的德国人显然也玩不太转,毕竟它的消费人口数量有限,相比而言,人口数量众多的中国和印度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尽管基础设施落后,但仍然后来居上。

德国人明白,自己必须要小心了,因为当中国这样的国家有了钱,它真的可以不停地买买买,而到时德国人只能不情愿地卖卖卖。美的收购库卡就是一个例子。当然,除了库卡,中国资本已经买走了太多的优质公司。并且,这些公司并不是德国人玩儿剩下的。

颠覆性创新:游戏规则

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在持续进行。然而,“突破性创新”的时间间隔更长,对经济的重要领域甚至是所有领域及其增值链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通常,这些创新是“颠覆性的”,也就是说,它们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前的流程或技术,并用新的技术取而代之。对于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大国来说,这些突破性创新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些创新对于以往的市场领导者及其地理位置也具有颠覆性,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扭曲。

典型的例子就是蒸汽机、铁路、电力开发、内燃机和汽车、飞机、无线电和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只有拥有并掌握新技术的国家才能始终在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当今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就是数字化,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平台经济在世界市场层面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平台经济提高了商品的可用性和商品价格的透明度,从而推动商品与服务流的国际化,促进更多的竞争出现。相反,少数公司的垄断则会导致市场萎缩。

如今,大型互联网平台拥有大量的资金和数据,正在成为创新的驱动力,改变全世界的附加价值链。 因此,如果一个大型经济体想要在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取得成功,就必须适当地参与平台经济的增值。目前为止,德国与欧洲并没有参与其中,给其他领域造成了失去竞争地位的巨大风险。一些大型相关领域(如交通、医疗卫生、数字云学习(远程学习))的“入场券”还未告罄,但世界上许多公司也正在努力,在这些领域发挥全球领导作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说代表了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最大的突破性创新,因为它们平等地延伸到所有经济、工业和服务领域、物流和运输、工作、私人和社会生活。各种应用都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与进一步发展,这代表创新过程正在经历进一步加速。未来关键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自动驾驶与医疗诊断。德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然强大,但是实际应用方面则明显落后。

就自动驾驶而言,如果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数字平台来自美国,未来汽车的电池来自亚洲,那么德国和欧洲在这一领域的损失将达到50%以上。而且这些影响,远远超出汽车行业的本身。因此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该领域的公司,还关乎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相关者。

机器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工业4.0)则是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性技术。(生产)机器构成的“真实”世界和互联网构成的“虚拟”世界之间的区分正在日益消失。机器通过互联网与其它机器及人类进行连接。互联网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维度;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工业生产中应用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标配。在这种机器和互联网的融合中,哪一方将起主导作用还完全不清楚;这一变化才刚刚开始。

未来更进一步地突破性技术可能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轻量级建筑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的发展。

解读:德国距离颠覆性创新这个词已经很遥远了。曾经,创新的同义词是黑科技,而在硅谷崛起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创新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做黑科技容易,改变世界难。德国人改变过世界吗?印象中好像并没有。

的确,工业技术的进步的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似乎也只是对于既有世界的小修小补。而像互联网这类事物的出现,则是在底层范式的转变。德国盛产哲学家,他们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沉浸在对黑科技的喜悦当中,他们似乎在动作上总是慢了一点。

创新速度:改变世界规则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创新速度大大加快。二十世纪初,人们已经知道了电视、传真和移动电话的原理,然而花费了数十年才通过技术发展实现了应用与商业化。

在过去的15年里,创新的速度已经大大加快,尤其是在数字和未来的相关领域。这意味着可能与这些快速的发展掉队。面临这一风险的公司和经济体将会从“规则制定者”转变为“规则遵守者”,为国家及时采取行动提供平台。当数字革命的主要方面与传统研究、应用相联系时,创新的速度将再次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加快创新的速度。未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决定是否要加入某一领域的创新竞争,而且与早期创新周期相比,这种决定的可逆性要小得多。

解读:张瑞敏曾经在一次会议上问公司的中层干部:怎样能让石头漂在水面上?底下的回答各种各样。最后,张瑞敏揭晓答案: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也就是说,是速度让石头浮于水面。

德国的创新速度怎样?他们心知肚明:自己已经掉队。如何加快创新速度?他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人工智能是一条崭新的赛道,在同一起跑线上,德国是否能抢到先机?未必。

国家工业政策的参考指标

德国经济中,掌握工业技术的主导能力是维持德国未来生存能力的决定性挑战。德国经济必须能够经受住所有主要领域的全球竞争,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

工业在经济附加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仅是一个参考点,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判断德国是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工业在经济附加值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25%对于德国来说是合适的,也是可能的。但对于欧盟来说,这个任务就要艰难得多,因为很多国家还在全面开展去工业化进程。然而,逆转这一趋势才符合德国的经济利益,因为欧洲工业的复兴可以为所有欧洲国家提供重要的发展动力。因此,到2030年,整个欧盟的工业占比应增加到20%。

保持一个闭环的工业增值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增值链的所有部分——从基本材料的生产,到制造和加工,再到分配、服务、研发,都存在于一个经济地区,那么各个环节将更具抵抗力,增值链也更有可能实现或扩大竞争优势。因此我们需要一套全盘的方法和分析,以确定以前的增值链受破坏与威胁的环节,同时还要达成一致,制定阻止与逆转进一步破坏的适当措施。

我们必须扩大现有的优势,同时在德国优于其他国家的领域要开展赶超进程。经验表明,一旦在工业竞争中“败下阵来”,工业领域就很难重夺其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为争取每一份工业岗位而奋斗。把工业分为“脏乱陈旧”和“清洁新型”的是错误的做法。

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中小企业正是德国的特色优势。许多中小企业已经用高度专业化的产品和应用(隐形冠军群)“征服”了部分世界市场,具有强大的技术专长和竞争力。然而,由于快速的创新进程,尤其是数字化进程,他们特殊的技术能力经常可以在其他领域被发现,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中小企业需要个性化的优惠与扶持。

解读:德国工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大批隐形冠军。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不过,隐形冠军们能够给德国带来足够的发展速度吗?很显然,中小企业们更多的是依靠质量取胜,而并非创新。数字化进程给这些隐形冠军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最近的新闻中,可以明显发现一个趋势:德国在互联网和数字化创新上,更加依赖于美国的云服务商们,比如微软和亚马逊。但是,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具有很强的数据收集能力,德国企业们一方面希望能借助它的云服务能力,一方面也在害怕,万一自己的东西亚马逊做了,那可怎么办?微软正好坐收渔利。

德国与欧洲的龙头企业:规模是关键

随着综合的全球市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浮现一个问题,即工业利益相关者是否需要大量资金来成功地参与国际竞争或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大型商用飞机只能由一定规模的公司建造;铁路系统的建设与现代化需要开展众多大型工程,耗费超过300亿美元;全球市场中成功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也需要庞大的资金。工厂建设、国际金融、银行业以及许多产业都是如此:它们都需要实力雄厚且与中美竞争者处于同一水平的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资本才能实现重大项目并在国际竞争中与大型竞争对手较量,但如果一个国家缺乏这样的企业,这个国家就会排除在一个日益重要、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之外。

因此,令人担忧的是多年来德国几乎没有出现这样规模的新企业,而像AEG或Grundig这样的前世界领导品牌,早已不知踪影。

在美国和中国,许多大型的全球市场参与者已经羽翼丰满,特别是在电信技术、互联网和数字化领域,这推动了这些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增加值大幅增长。

鉴于当前的全球市场,德国或欧洲的公司合并是有用且有必要的,但由于现行法律过分强调国家和地区市场,这些合并往往都失败了。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重审和修改德国与欧洲的竞争法,以便德国与欧洲的公司还能以较高水平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

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各个汽车制造商或德意志银行等现有的领军企业,在已经存在了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并已成为成熟的全球参与者。空中客车在航空工业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但它的诞生甚至也要追溯到50年前。

这些企业的生存与长足的成功符合国家利益,因为它们极大地促进了增值,同时也在世界上树立了德国经济与工业的良好形象。

很多公司希望通过接管其他国家的公司来提升自己在特定市场中的地位。德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这类接管在未来是可能的,也是可取的,因为这符合德国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国家对于外国公司接管的禁令在未来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只有在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包括关键的基础设施)时才能使用这一禁令。

如果接管行为的目的是提高技术与创新领导力而不关乎国家安全利益,那么通过合适的投标来阻止这种接管首先应该是德国私营部门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仅提供鼓励与支持。

解读:“在某些领域,德国需要拥有国家乃至欧洲范围内的旗舰企业,使其拥有能力与全球巨头抗衡。”外界媒体将这一表态视作暗指,西门子铁路部门与阿尔斯通的合并计划。通过两家厂商的合并,资源整合,从而与来自中国的中车集团在全球市场上抗衡。此举被认为是效仿中国政府的行为——中车集团由中国政府协调,整合了南车、北车等多家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资源,形成了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里的一股力量,体量超过西门子与阿尔斯通之和。

不仅西门子,《战略》草案还指出了西门子、巴斯夫、蒂森-克虏伯、德意志银行和各大汽车制造商等另外几家具体企业代表,并表示这些企业的“长盛不衰”对国家的经济利益意义重大。不难预料的是,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企业将有可能引来整合。

欧洲维度

鉴于欧洲单一市场的巨大成功,德国的工业政策也必须始终遵循欧洲的工业政策。以下这条原则基本上适用于德国和欧洲:单一市场的成员国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因为一个国家附加值的提高会使独单一市场的所有其他成员国受益。

因此,基于最主要的欧盟工业大国的战略,欧盟还需要制定一项工业战略。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增强整个欧洲的工业竞争力。而许多欧盟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必须逐步停止和扭转。只有欧盟成员国共同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才能最终成功。

目前,欧盟和欧元区对财务问题进行了过多的讨论与决策,但较少地关注经济政策这一基本问题。目前,讨论经济政策各个方面的几种不同理事会(竞争力理事会、贸易理事会、电讯理事会、能源理事会)都过于分散,没有一个集中的理事会,将所有不同的方面汇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与决策。

欧洲模式的“工业之友”是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第一步。除去这种不具法律约束力的交流,欧盟在未来还需要一个“工业部长理事会”,从而减少当前处理单一事项的个别理事会。

解读:《国家工业战略2030》能否最终实施,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如何制定,还需要静观其变。而且,德国未来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单靠其自身的产业政策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欧盟的发展:其自身的产业发展需要欧盟协同,甚至是欧盟层面的新产业政策。

进一步举措

工业战略可靠、成功地发展需要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他们必须共同商定重点领域与措施。这并不会影响国家维护国民繁荣的总体责任。

因此,本草案就是第一步。本草案并未在其内容中声称它是完整的或是需要全面的认可。在未来几周内,它将成为与工业部门、经济部门、工会组织和学术界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讨论的主题,同样,德国联邦议院和政府中的各个政党也会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随后,修订后的战略将在联邦政府内部达成一致并由联邦内阁裁定。

同样,一份有具体实施步骤的指导文件也会经历相同的步骤。该文件会包含必要的法律修正案和其他措施(如竞争法、参与机制)。

在国家战略的基础上,联邦政府随后将迅速致力于制定和采用相应的欧盟工业战略,并倡导其余成员国就各自的工业政策展开深入对话。

如果该战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定期对工业政策的实际发展和联邦政府政策的适当性进行集中评估,且不采用新的、详细的和复杂的监测程序。我建议将2021年作为合适的战略启动时间点。

注:本报告由工业4.0研究院全文翻译,按照CC开源协议授权,即报告内容可以在署名(工业4.0研究院翻译)的情况下转载。原报告由德国联邦政府经济与能源部2019年2月发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