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为了上市虚报50亿净增长额,如此拼命图什么?

Uber为了上市虚报50亿净增长额,如此拼命图什么?

null

上市能否拯救烧钱的网约车?

文 / 华商韬略 张凌云

尽管已失去共享出行第一股的机会,Uber还是要上市了。

1

4月12日,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正式递交了IPO申请文件,股票代码为UBER,计划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预计发售价值100亿美元的股票,估值约为900-1000亿美元。

届时,Uber有望成就今年美股最大IPO。

自Facebook和阿里巴巴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以1040亿、168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后,Uber将是第三家挑战千亿估值上市的科技巨头。

今年是Uber成立的第十年。十年里,Uber总计获得超200亿美元的资金,是美国史上融资最多的创业公司。但与此同时,Uber也烧掉了100多亿美元,用巨额补贴在全球出行市场打出了一片天。

2016年,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曾表示公司不着急上市,“最近几年绝非Uber上市的最好时机”。

但Uber实在等不到最好时机了。

2018年10月,承销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对Uber的估值达1200亿美元,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Uber最新估值已下调为1000亿美元。

私募资金已经无力再支持Uber大规模的烧钱行为,若估值继续下跌,Uber将愈发被动。此时,寻求上市,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顺利上市,与常规的画大饼操作不同,Uber甩掉了很多包袱,以此获得大笔资产剥离收益,使得公司“扭亏为盈”。

Uber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合计亏损超100亿美元,2016、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3.7亿美元和-40.3亿美元,却在2018年实现了近10亿美元的盈利。

null

进一步分析招股书可知,2018年最大收益来自于“资产剥离”,共计32.14亿美元。2018年,Uber将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业务合并给了当地公司,以此获得巨额的剥离受益。

此举与Uber 2016年将中国业务卖给滴滴的做法如出一辙。2018年,滴滴为Uber带来了近20亿美元的股权收益。

null

将俄罗斯、东南亚和中国三地业务的剥离收益从中砍掉,才是Uber的真正运营情况——仍亏损35亿多美元,盈利能力依旧堪忧。

Uber试图通过约50亿美元的净利润增长让投资者信服,以便成功上市获得足够的融资。

但是,市场会真的买账吗?

2

先行一步的LYFT或许可以给Uber一个警示。

Lyft是美国第二大共享出行公司,比Uber抢先半个月上市,成功摘得“网约车第一股”的荣誉,发行价72美元,上市总市值222亿美元。

null

作为超级独角兽,Lyft原本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资本关注,然而,甫一上市便遭受重击。

开盘后股价急转直下,暴跌不止。截至美国时间4月18日收盘,Lyft股价为58美元,比发行价下降19%,市值缩水至167亿美元,锐减约25%。

据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数据,Lyft近75%的自由流通股已被做空,卖空势头不减。

为何Lyft如此惨烈?盈利能力是硬伤。

近两年来,Lyft规模在快速增长,2018年实现营收21.6亿美元,总乘坐次数超过10亿次,拥有3070万名乘客和190万名司机。

在一个几乎被巨头垄断的市场中,Lyft能从Uber口中抢下约39%的市场份额,成功上位行业老二,靠的也是疯狂烧钱这一招。

从Lyft的招股说明书可知,各项成本逐年递增,2018年收入成本同期增长89%,研发成本增幅则超过100%,这导致Lyft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逐年递增,2018年亏损了9.11亿美元。

Lyft在招股书中坦承:“我们有净亏损的历史,可能无法实现或保持未来的盈利能力。”

上市是把双刃剑。

本指望提前进入公募市场为自己加血,但是没有良好的盈利机制和财报表现,很可能被投资者放弃,遭受市场反噬。一旦抛售、卖空形成规模,Lyft想继续获得大笔融资的难度会有点大。

滴滴的上市之路也异常坎坷。

去年年初,滴滴风光无限,收购快的、兼并Uber后,赢下了中国市场的网约车大战,估值高达500亿美元。一时间,滴滴计划上市的传言四起,甚至有人预言如果滴滴上市成功,市值有望超过京东。

null

世事难料。

三个月内爆发了两起恶性的顺风车事件,滴滴因安全问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估值一降再降,IPO计划也就此而搁浅。

今年第一季度已结束,滴滴仅获得软银孙正义的一笔16亿美元融资,而去年一年的融资数额约为500亿。

生存是第一要义,如今资本对于网约车的热情在冷却,而上市募资又遥遥无期,剩下的最后一条路——自我实现盈利——也并不好走。

为了平息众怒,滴滴不得已砍掉了唯一盈利的顺风车业务,至今仍未上线。2018年亏损金额高达109亿元,其中对司机补贴的金额足足有113亿元。为了缩减开支,滴滴只好进行大规模裁员,网传至少2000人失业。

3

滴滴反省裁减,Lyft抢先上市,Uber虚报盈利……尽管它们为了维持好看的业绩,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市场对这些不赚钱的网约车公司,正在失去信心。

与亚马逊式的不赚钱相比,网约车的商业模式没有可持续性。

亚马逊因为大量投入研发和扩展新业务,才导致亏损,实际上主营业务一直在赚钱,这是亚马逊为了战略布局做的“不主动盈利”选择。

而网约车没有这样的选择自由,一旦停止烧钱补贴,就有可能失去价格优势从而流失用户。一旦停止增长,规模效益下降,核心竞争力减弱,盈利更无从谈起。

事实上,Uber的增长正在逐步放缓,市场份额已从两年前的78%下降至65%。如果连增长都没有了,网约车的价值将是空中楼阁。这也是Uber着急上市的原因之一。

null

除了出行市场外,Uber还在布局外卖服务和自动驾驶,试图寻求新的增长点。

只是,这两项业务短期内还无法帮助到Uber。

外卖业务Uber Eats在2018年为Uber贡献了15亿美元营收,占总收入的13%。尽管表现不错,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少不了要烧钱贴补。

而自动驾驶尚未商用落地,更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两年内就花费了11亿美元。尽管软银和丰田等公司在向Uber自动驾驶部门输血了10亿美元,但离其自主盈利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对于网约车公司而言,上市是必由之路,但不是救赎之路。

只有真正具备了赚钱的能力,才能说服更多的投资者入场,才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亚马逊。

参考资料:

《你相信吗?Uber被爆足足虚报了50亿美元利润》华尔街见闻

《估值千亿的 Uber 即将上市,它是否会步 Lyft 惨跌的后尘?》极客公园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