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个体时代”正在开始,你愿意住在这400盒子里吗?

青山周平:“个体时代”正在开始,你愿意住在这400盒子里吗?

社会设计周由凤凰网社会设计实践中心发起,青年频道承载,形成对话年轻群体、弘扬社会责任、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将以青年人的视角,围绕六大议题(女性、儿童青少年、职场、老龄化、社区、生态环境)展开,并在线上向社会公众征集作品。

希望用有趣创新的畅想与作品,唤醒大众关注社会议题的意识,并汇集多方力量,将优秀案例带出雏形,配合政府落地运行,让更多想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

本期案例:知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项目发起人 

青山周平

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5-2012年间工作于SAKO建筑设计工社,2012年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并于2014年在北京创立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在SAKO“塘沽远洋国际小学校”项目中担任主设计师,主要设计作品有“原麦山丘西单店”“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等。2008年曾获得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奖赛银奖。

6月底《36计》栏目第一期《青山周平与400盒子社区城市》将在凤凰网青年频道上线,敬请期待!

项目详述

现代社会,家族、地域、团体这些传统的共同体系正在逐渐弱化并走向解体,在这样的过程中,现代人更趋向于独立的生活方式。一人居住、一人工作、一人消费、一人享受的“个体时代”正在开始。

“以家庭为基础构成的现代城市和住宅的形态,将演变成未来适合个体时代的崭新的建筑以及城市模式。居住形态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

【延展议题】

——现在老城区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都选择离开,现在逐渐老龄化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变成一个人的城市

——传统理念上,没有房子不能结婚,但普通人买不起房子

——随着房价的增长,每个人能购买的面积越来越小

——过去的家庭、工作、邻居是连接我们的纽带,现在的城市这些越来越少

【项目背景】

2005年从东京搬到北京,青山周平就长期居住在胡同里。在胡同里,他发现家的各种功能并非都在家里完成。对于附近居民来说,胡同的菜市场就是家里厨房的延续,路边放置的长凳和旧沙发成为家里客厅的一部分,整个街道简直被当作自家的一样自由使用着。这种共同状态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城市居住氛围。 

近几年,一种叫作“共享社区”的新型居住模式在世界各地引发人们关注。青山周平与阳光100置业集团一起,开始对中国城市未来年轻人生活居住的共享社区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思考未来共享社区的启发点,或许就在北京胡同或者上海弄堂等传统的城市空间中,在每天都自然发生的各种共享生活里。

如果深入观察胡同,会注意到放在路边的各种家具:板凳、桌子、晾衣服的地方、案板、灶台、健身器材、鸟笼等,这些本来属于家庭的物品都出现在互通的巷子里,供左邻右舍使用。这些共同的家具成为一个“契机”,让人们自然产生交流和活动。“400盒子的社区城市”就是根据这样的观察得出的。

【项目概念】

建立新的共享社区,把房间最小化,设计成能移动的像家具一样的盒子,以此取代传统的房间。通过对胡同和弄堂等传统城市中的共享空间研究,我们考虑把平时房间内部的多种多样的家具全部布置在盒子外面,而厨房、洗手间、淋浴室、洗衣室等需要连接供水和排水管的功能区域则全部共用,集中配置在楼层的中心。

社区内的场所举行各种交流和活动。根据交流和活动的种类不同,共享空间也在大小、形态上发生变化。盒子与盒子之间的空隙则更像是城市传统的街道空间。

每个人的房间由两种要素组成——包含单人床的盒子(宽1.8米、长2.4米、高2.4米),以及盒子外面可以自由安装的家具。盒子下安装滚轮,可以自由移动。家具组合包括玄关柜、书架、衣柜、工作台、书房等不同类型,根据住户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选择后组装在盒子的外壁。

【项目愿景】

1、从“私享”到“共享”——在社会各种场合里,正发生从“所有”到“利用、体验”的变化,比如汽车的租赁与共享等,共享社区的居住形式会成为结构转换的最先端形态。

2、城市化家,家化城市——在作为私人生活空间的“家”中插入居住、工作、学习、休闲、交流等各种城市功能,简直就像在家中展现缩小版的城市空间。同样,预计未来城市的“家化”也将会加速发展。

3、走向更多样化的共享社区——未来,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聚集在共享社区,或者有着相同处境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互帮互助一起生活。未来,人们也许会更多地选择回归群体生活,生活在各具特色的共享型社区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