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造假为何全盘沦陷

灵武造假为何全盘沦陷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宋馥李/文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段著名的相声。说的是一个普通工人,偷听了工厂的统计数字专门会议。企业负责人对各项经济运行指标,一本正经地进行了一番修改和创造。

数字造假也是一门“经验科学”。有经验的造假者,往往深谙造假的分寸:数字不是越高越好,要恰到好处;改了主要指标,其他指标也要相互协同;数字还要兼顾同地区同行业的客观情况,符合人们的一般性认知,搞出了“亩产十万斤”就很容易暴露。

你看,数字造假痼疾由来已久,所谓“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凡有数字KPI悬在干部的头上,就难免有操纵数字的冲动。这几年,很多地区的经济下滑是不争的事实,经济财税数字造假也渐渐滥觞,查禁之声不绝于耳。

近日落下帷幕的宁夏临武统计数字造假案,极其典型。此案在2018年被查处时就曝出,灵武市2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虚报,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直接原因是:灵武市有关部门非法干预,指令企业报送虚假统计数据。5月21日,国家统计局对这一案件实施了责任追究并公开通报:处理了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8人,共计42名违纪违法责任人。

灵武是由银川市代管的县级市,为正处级建制。市委书记为副厅级高配,此次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而临武市长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除了市委书记,另外三位受到处罚的厅级干部,通告中未公开其具体职务,还是留了一些颜面。

灵武这次造假是全盘沦陷。不止是涉及经济运行的发改局、统计局和工信局,灵武市交通运输局、教育体育局、住建局、卫计局、林业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均受到了处分。

在环保领域,灵武也同样“显赫”。中央环保督查在2018年督查发现,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灵武市以敷衍整改,甚至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中央环保督察,那一次,灵武市常务副市长朱立峰、市委副书记邬鹏和副市长马波、杨国龙等分别被处分。

灵武造假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让人叹为观止。假设你是一个外来的投资者,从官方的统计公报来了解灵武,怕是会得到一个彻底的“假灵武”。

怎样遏制地方官员的造假冲动,是一个老话题。一个地方的造假生态一旦形成,不仅上行下效,还会形成“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荒诞景象。2018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称,对统计数字造假要“零容忍,严查处”,并以更好的科技手段、彻底的调查和将地方官员排除在数据搜集阶段之外的做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统计局在防范统计造假上,也没少想办法。2012年施行的统计一套表企业联网直报,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作用有限。企业在地方生存发展,很难不受地方政府影响,主管部门有虚增数字的要求,企业如何能够秉笔直书?

屡屡爆出的造假大案,根本在于“数字出官”的政绩考核体系,即便不考核GDP,换一套考核办法,仍然会滋生新的造假攻略。

或许不久的将来,更好的科技手段,真的能有效遏制数字造假。但在这之前,将“零容忍”兑现到位,给造假者以充分的警醒,大概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回到国家统计局对灵武的这则通报上,通报用词除了彰显查处决心,也应该比照生态环境部一年前的通报,将相关责任人的名字公之于众,以防公众胡乱猜测,造成新的误读。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使造假者在利弊权衡之间,选择当“老实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