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放水”事件:ICAC,来收大案子了

港交所“放水”事件:ICAC,来收大案子了

 01 一颗巨瓜砸向港交所

坐落于干诺道中8号交易广场首层的港交所金融大会堂,内部有一面“贝字墙”颇为引人注目。

墙上汇集着几百个贝字旁的汉字,既有财、赚、赁、赢、购、贤等好意头的字,也同时有贱、贫、贪、贿、赂等带有贬义的字。

港交所对此的解释是,贝壳乃最早的货币,有贝字旁的汉字大多与货币、金钱相关,意义不一,有正有反,“正如金钱带来的祸福难料”

——这样别具匠心的设计如今却仿佛一语成谶。自昨日(6月9号)起,就不断有媒体曝出“港交所前高层疑涉贪案”的大新闻。

如若需要复述,简单概括大致是这样的剧情:

一位曾在港交所管理70人团队的高层(今年5月份已离职),title为IPO审查小组联合主管的,主要负责监管新上市公司的申请程序,包括从新上市公司的交易、发布指引、制定IPO政策到审核招股说明书——他可能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

具体起来就是,联合保荐人和律师行,在最少两年的时间内,先后为30宗上市申请开了“绿色通道”,也就是说允许部分不完全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走向台前,将联合收割机开入韭菜地。

而他所“放生”的公司基本都集中于建筑股和餐饮股——两者长期以来都有盛产所谓“啤壳股”(即“上市养壳”)的嫌疑,尤其是建筑股。

所谓啤壳股,说白了这类股上市的目的本来就不纯,或炒高股价高管获利离场,或炒低股价自己做空大赚,或最不济找个接盘侠把壳卖掉,横竖都是赚,只要“上面有人”允许上市。

于是逻辑层层连接,一个港交所前高层联合一帮中介共同帮着不良上市公司割无辜韭菜的惊天大瓜,就这样浮出水面!

不同的是,别人家的瓜是用来吃的,这次这个瓜,却是来吃人的。

尤其是联想2018年企业赴港上市的盛况,“一天八家,锣不够用”。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背后,却隐藏了这么一股阴险至极的暗流,实在叫人不寒而栗。

02 这位前高层是什么来头?谁与他一丘之貉?

由于目前港交所和港证监都拒绝就此事发表详细评论,我暂时无法准确得知到底是哪一位高层犯下此等严重的错误,以下内容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及我根据已有事实作出的合理推测。

有媒体称,涉事高层曾管理一个由70名员组成的团队。他较早前已经离职,其办公室重门深锁,私人物品亦被禁止带走。

另有媒体则引述消息说,该前高层于2013年加入港交所,负责监管新上市申请,包括发布指引、制定政策和审核招股说明书,其“放水”审批新股时要求逾千万元报酬,早前已以家庭理由离职。

据我了解,“早前离职”的港交所前高层的确有一位,而且已经在今年的5月21日官宣报道过了的,那就是香港交易所IPO联席主管杨金隆

资料显示,加入港交所之前,杨金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银行家,在金融和银行业工作超过15年,他从事过股票研究、销售和自营交易。在2010-2013年,他曾任德意志银行高评级小盘股研究团队的主管和负责人。

杨金隆任职期间,恰逢港交所积极推行新政,香港IPO非常火爆。特别是2018年,香港IPO问鼎全球,融资额涨一倍,达到了2866亿港元。

至于杨金隆的“同伙”,有媒体给了两个保荐人分别两段描述:

一个为近五年成立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每年保荐数量名列前茅,近两年已保荐近30家企业于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涉及香港、内地及东南亚中小企业。每只集资规模多数不超过2亿元,主要是建筑股、餐饮股等。

另一个则持有6号牌(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超过10年,在早年“啤壳”全盛时期,曾保荐多只新股上市。

按图索骥,007一位见多识广的前辈给出了两个单词:amplelego,它们背后分别代表着哪家保荐机构,只需轻轻检索就可知晓。

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就只能说到这儿了。

03 建筑股“啤壳”不断,港证监、港交所掰扯不清

可能很多内地的朋友,或是港股小白不甚清楚“建筑股”这个啤壳重灾区的危害性。

一个数据可以很清晰地叫你感知什么叫摆明了就是割你而来的:

据媒体统计,2013至2018年有香港有上百家建筑股上市,而其中有超过三成已卖壳,而且部分集资金融才不过1000多万、2000万。

让观者不得不怀疑这些建筑股上市的真正的目的,恐怕只是为了成为壳公司而IPO吧?

不光普通投资者有此疑虑,对部分建筑股上市目的的质疑,实际上早已上升至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层面。

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3月份举办的香港证监会监管论坛上,港证监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担忧。

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何贤通称:2013至2016年间,共61只新股来自建筑业,截至2017年底,其中30%已经转换控股权,“有迹象显示建筑行业多啤壳高危股”。

这里面的杰出代表,姑且举出两位:

联旺集团(08217),超过19年的香港本地土木建筑工程。首日股价飙涨14倍,一年上涨近100倍,股价最高站上26港元,一度被惊呼为“全世界最牛新股”。

2017年6月以来,一路狂跌,截至2019年6月10日收盘,股价0.096港元,市值跌去超过99%,仅1.2亿港元。

这比断崖还要断崖的“断子绝孙”式下跌之旅,中间不知埋葬了多少无知无辜的投资者?

中国金石(01380),内地一家主营大理石及其相关业务的生产及经营的公司。2011年3月登陆港交所时发行价2.25港元,之后就永世不再翻身。

到2012年10月,股价已跌去九成以上,0.275港元,时至今日更是凄凄惨惨,0.106港元,市值也不过3亿港元。每日的成交量少得可怜,都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的“纵容与放纵”,到底是谁之过?

以前还可以统统归罪于人性之恶,只是伴随着“贪腐”大瓜的浮出水面,我们又不得不去往制度本身的漏洞上去猜想。

据自媒体“不二塘不2塘”的介绍,港证监不是没有意识到现行上市制度可能存在的漏洞。2016年还就此进行了“咨询”。

该咨询的核心是,港证监希望在港交所上市科和上市委员会之上,增设“上市政策委员会”和“上市监管委员会”。

不过这项看起来就像是在给IPO增加环节、加重成本的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最后由港证监和港交所不痛不痒的成立了一个上市政策小组——也就只有建议的权利,而建议我可以不听。

04 ICAC,来收大案子了

“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廉政公署的这句口号广为流传。

30家上市公司,至少一名交易所高层,两间律师行,最少三间保荐人,无数投资者……显然这宗终遭曝光的资本市场大案,已经远不是港交所本身、港证监所能完全hold住了。

呼唤ICAC吧。唯有如此,才能还人民以真相。

此处再聊几句闲话,历史上ICAC曾办理过多起资本市场的大案要案,而惊人的相似在于,在港交所成立之初,也曾经手过一起“新股上市贪污案”

新股上市贪污案的核心人物是李福兆,他是香港银行世家李佩材的家族成员,被香港业界尊称为“股坛教父”。1969年,李福兆创立了远东交易所,这是香港首家华人创办的证券交易所。1986年,李促成了香港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及金银证券交易所的合并,新成立的交易所即“香港联合交易所”,李福兆当选为首任主席。

而联交所成立初期,执掌上市审批权的上市委员会就要求拟上市企业作出“特别安排”,以便从中牟利。好在此时早已轻车熟路的ICAC,1987年2月就开始对联交所的高层进行调查。1988年1月2日,证据确凿后,ICAC展开行动,正式拘捕了李福兆以及其他联交所高层人员。1990年审讯开始,李福兆最终被判监4年,因表现良好,前后共服刑32个月。

该案在1992年6月审讯结束,历时长达四年,李福兆被捕后获准以500万元现金及500万元人事保释候查,是香港有史以来录得最高保释金额的案件之一。

彼时办理此案的专案小组主要成员祁国利谈办案感受时,是这样说的:

“本案罪证隐藏在大量文件当中,十分複杂和繁琐,调查人员要费尽心力去挖掘,大家本著锲而不捨和无畏权贵的精神,追查每一个细节,终能成功破案。

对身居高位的受疑人亦秉公处理,绝不容许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相信本案的裁决对于任何有意图贪污人士,也发挥著当头棒喝的效果。”

用这段话来结束此文,看来再合适不过。

(图文无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