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借助科技手段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东荣:借助科技手段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

凤凰网财经讯 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财经智库》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财富论坛”于7月5日至7日召开,论坛聚拢国内外行业精英,围绕“财富助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主题展开。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图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论坛上做“如何发挥高质量发展中注意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的主题发言时表示,金融科技在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促进数字化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到财富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助于推进财富管理行业稳健转型。自2018年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一系列资管新规、银行理财新规等政策性文件,我国理财产品多层相套,刚性兑付等行为持续减少,资金体系内循环个脱实向虚的现象也得到遏制,整个行业正朝着回归本原、统一归置、防控风险的既定政策方向转型。同时,也暴露出如何科学高效处置存量资产,开拓出新的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业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综合运用各类金融科技手段,聚焦在存量资产处置,增量业务培育、服务流程优化等重点领域,是可以促进持续提升才管理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有助于为整个行业的改革转型,提供新的动能和新的可能。

二是有助于提升财富管理市场供给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人更快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水平,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财富管理的需求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需求主题从高净值客户扩大大广大中等收入群体乃至成为客户,需求类型从单一的储蓄存款转变为多层次、多领域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需求,需求范围从主要面向国内理财市场,扩展到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期限从短期理财偏好转向侧重家庭财富的中长期筹划和代际传承,反映出强烈的需求驱动。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从业机构能力良莠不齐,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产品服务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重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出差异化、定制化、精准化的理财产品,逐步消除当前财富管理市场供给缺口和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三是有助于财富管理体系普惠水平。从发展普惠金融的角度看,一个良性运转、功能齐全的财富管理体系,应该能够使不同收入阶层都能从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中受益。过去,我国金融体系更多强调通过银行中介动员社会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低成本资金。长期以来,对居民财富的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农民中低收入者逐渐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缺乏足够回应。今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量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大众理财市场的容量和潜力持续拓展,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有助于扩大理财服务的触达范围,合理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使得传统意义上以小众高成本主要面向高净值为特点的财富管理服务,在今天能够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规模化、低成本,从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综合来看,现代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市场空间。从市场供给侧的角度来理解,缺口就是方向,差距就是空间。财富管理行业应该仅仅抓住新时代、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带来的新机遇,科学高效设计出既符合监管要求,又满足人民财富管理需求的产品。李东荣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初心使命。财富管理行业一端连接着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另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具有很强的资金撬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数字技术,科学合理把握资产配置和资金投向,为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努力配置好财富资源,在谋求财富保值增值的同时,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财富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应该鼓励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财富管理机构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形成分层有序、品种齐全、数字化程度高的产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渠道和平台,打造线上自助化、标准化,线下专业化、个性化,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财富管理新模式。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精准营销、投资决策、风险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的财产规模、风险偏好和配置要求,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精准化理财服务,支持财富管理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深入合作,不断丰富财富管理的生态圈和产业链。

三是依托监管科技手段,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财富管理一方面是发展,另一方面是风险防控,特别是防控在创新中形成的新风险。防范风险始终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由于财富管理产品往往具有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特点,其风险的关联性、传染性和外溢性较强,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还可能会带来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等多重风险的叠加效应,从而使得财富管理领域的风险结构如果出现的话,它会更加复杂多变。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发展监管科技,夯实数据综合统计和风险监测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行为监管的科技应用水平。对财富管理产品的发行销售、投资兑付等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穿透式的监管。特别是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真正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

四是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工作。金融科技将有助于将更多社会群体纳入财富管理市场,提升财富管理体系的普惠水平。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很多客户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要做好投资适当性的安排,需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风险教育工作,应该统一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手段,增强理财产品服务的全流程的透明度。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优化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体系,有效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强调卖者有责。应针对高净值客户、长尾客户等不同客群,分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理财教育,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正确理念,打破刚性对付的不合理预期。同时,要持续组织严厉打击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为名,实施非法集资、违规营销、商业欺诈等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诚信健康的财富管理市场环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